五胡十六國略談(十七)鮮卑慕容氏在早期崛起過程中遭遇的挫折

五胡十六國略談(十六)

裡大概談了前燕“最輝煌”的時刻(詳情後面的篇章裡會專門談),並追溯了鮮卑族的起源與慕容姓氏的由來。最後講到莫護跋死後,由其子慕容木延統攝其部。魏正始五年(244年),魏明帝曹睿派軍征討高句麗,慕容木延率部參加征討,攻下高句麗都城丸都,大獲全勝,慕容木延因功被封為大都督左賢王,慕容鮮卑也從此一戰名聲大振。

五胡十六國略談(十七)鮮卑慕容氏在早期崛起過程中遭遇的挫折

慕容木延生卒、年不詳,只知道他在公元245年—271年期間是鮮卑慕容部酋長(不過那個時候,酋長都是當到死的,除非有意外)。慕容木延死後,又由其子慕容涉歸繼任慕容部鮮卑酋長。不久,慕容涉歸將根據地從棘城(今遼寧省義縣西)遷至遼東郡(今遼寧省遼陽市)之北。遼東郡治所在襄平,遼東北當在今彰武之北、邊柵以外之地。慕容涉歸執掌鮮卑慕容部期間,延續了莫護跋對中原王朝的依附政策,表示願世代歸附中原王朝政權,還多次協助西晉王朝軍隊出征作戰建立功勳,因此受封“大單于”。

五胡十六國略談(十七)鮮卑慕容氏在早期崛起過程中遭遇的挫折

慕容涉歸死後,慕容氏發生內亂與分裂

自莫護跋開始,鮮卑慕容部始終傾心漢化,不但心向中原,屢次配合中原王朝征戰四方,而且還對中原文化和典章制度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嫡長子繼承製,正是鮮卑慕容部向中原王朝學習的重要內容。慕容涉歸有五個兒子,分別是慕容吐谷渾、慕容廆、慕容賽寶機、慕容賽吉瑪和慕容運。其中,慕容吐谷渾是庶長子(非正室所生),而慕容廆雖然年齡上排行老二,但他是慕容涉歸的正妻所生,故而被稱為嫡長子。既然已有嫡、庶之分,那就說明此時的鮮卑慕容部已經接受了中原王朝普遍採用的嫡長子繼承製,未來能夠繼承鮮卑慕容部首領的必然是嫡長子。作為父親,慕容涉歸有先見之明,在他還在世的時候,就已經替這位失去繼承權的庶長子做好了未來的人生規劃 :

晉太康元年(即公元280年),慕容涉歸立嫡子慕容廆為世子,在他臨死前(即公元283年)又分予庶長子慕容吐谷渾一千七百戶作為部眾,讓庶長子有了安身立命的資本。也正是慕容涉歸的這個決定,使鮮卑慕容部以政權的方式延續了更長的時間。

五胡十六國略談(十七)鮮卑慕容氏在早期崛起過程中遭遇的挫折

在“上篇”已經說了,在慕容廆這一主支的子孫裡,總共有前燕、後燕、南燕、西燕、北燕等政權,北燕雖然是在公元436年才滅亡,但公元407年,漢人馮跋發動政變掌權,其後篡權稱帝,國號沒有改,所以北燕滅亡時已不是鮮卑慕容氏的那個燕國了。真正鮮卑慕容氏最後一個被滅亡的是南燕,他於公元410年被東晉所滅。而鮮卑吐谷渾這一支後來西遷獨立建國,直到公元663年才被唐太宗所滅。這些都是後話了。

↓↓

還是接著公元280年慕容涉歸立慕容廆為世子之後發生的事說吧:

後來慕容涉歸叛晉,於晉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十月率軍攻擊晉帝國所屬昌黎郡(今遼寧省義縣);晉太康三年(西元282年)三月,在昌黎郡遭晉帝國安北將軍嚴詢兵團擊敗,其士卒被斬殺及俘虜將近萬人。晉太康四年(西元283年)12月,慕容涉歸逝世,此時慕容廆只有15歲,年紀尚輕,壓不住陣腳,他的一些宗親叔輩們不怎麼服他,所以他內心其實比較鬱悶,承受著從未有過的巨大壓力。還在服喪期間,有一次他的叔父慕容耐公然在氏族燎會上宣稱慕容廆年紀太小,應該由他來掌管部族;其餘的部落首領要麼隨聲附和要麼保持緘默———這其中,也包括他的哥哥慕容吐谷渾。(慕容耐違背嫡長子繼承製度,篡位僭越為大單于時,作為哥哥的吐谷渾選擇“作壁上觀”,一方面是因為當時慕容氏部落雖然傾心漢化,學習中原王朝奉行嫡長子繼承製,但是漢化的並不徹底,在少數民族部落中,“兄終弟及”依然是一種傳統,或者說是某種合法存在的現象;另一方面,無論是“兄終弟及”,還是“嫡長子繼承製”,只要有這個叔叔和弟弟在,怎麼輪也輪不到自己這個庶出的長子身上,於是他選擇了兩不想幫、置身事外,這也為後來的慕容廆、慕容吐谷渾兄弟決裂埋下了種子。)

慕容耐見無人反對,愈發得意忘形,就派人前去抓捕還在守孝的慕容廆。幸虧別支慕輿氏私下派人飛騎相告,慕容廆才得以逃脫危難。天蒼蒼野茫茫,十五歲的慕容廆帶著親弟弟慕容運流浪在白山黑水之間,卻不知道何處才是家園。遼東大戶徐鬱一向與慕容部做牛羊買賣,聽聞此事後感念以往的交情收留了慕容兄弟。在逃亡的日子裡,慕容廆歷盡磨難,吃盡了苦頭,但也培養了堅強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慕容廆寄居漢地時潛心修習禮法律歷,錘鍊自己的文韜武略。

慕容耐篡權當了大單于後過於驕橫跋扈,寡恩薄情、處事不公,慕容氏部眾由是怨恨漸起,不服慕容耐的統治。太康六年(即公元285年),以慕輿氏為首的部落領袖們一齊誅殺了慕容耐,迎接慕容廆歸國繼位。

五胡十六國略談(十七)鮮卑慕容氏在早期崛起過程中遭遇的挫折

慕容吐谷渾與慕容廆兄弟倆原本感情非常好,慕容廆歸國繼位後,因受旁人挑撥故對自己的哥哥慕容吐谷渾起了疑心,擔心他也像當年的叔叔那樣,將自己大單于的位置奪去,因此時刻提防,漸次疏遠其兄。最終因慕容廆和吐谷渾“兩個部落裡的馬因為爭奪水草而打架”成為事件爆發的導火索,詳情如下:

慕容吐谷渾和慕容廆兩部放養的馬群發生爭鬥,結果慕容廆的馬受了傷,他非常生氣,派人對吐谷渾說:“先父已經讓我們分家了,你放馬為什麼不走遠一點,而讓它們互相爭鬥呢?”吐谷渾說:“馬是畜生,爭鬥是馬的天性,為什麼要對人發怒呢?其實分開很容易,現在我就離開你,到萬里之外的地方去。”慕容吐谷渾說到做到,即刻啟程,率所部1700戶逐草而牧踏上漫漫西遷之路,後來西遷到今內蒙古自治區陰山。事後沒多久,慕容廆覺得自己說話有點過分,為了區區幾匹馬而傷了兄弟間的和氣不值得,於是就命堂伯父和長史乙那樓追回吐谷渾,慕容廆就後悔了,但慕容吐谷渾卻決心已定,再也不會回來了。鮮卑人稱兄長為“阿幹”,慕容廆就寫了一首《阿幹之歌》,每當想起吐谷渾的時候,就會唱起這首歌!

五胡十六國略談(十七)鮮卑慕容氏在早期崛起過程中遭遇的挫折

表面看來,慕容廆與兄長吐谷渾的矛盾是因牧場不足而導致馬群相鬥而引起,而實際絕不是這樣簡單。慕容廆與吐谷渾兄弟之爭暗含著財產和嫡庶權力之爭。慕容廆雖是嫡子,但年齡很小,他的叔叔和兄弟們對他並不服氣,慕容耐篡位就是明證,而吐谷渾比慕容廆年齡大很多,要他心甘情願地對小自己很多的弟弟俯首稱臣令他難以忍受。或許在慕容耐篡位謀害慕容廆時,吐谷渾態度暖昧,沒有支持慕容廆選擇袖手旁觀,這也就無形中說明吐谷渾並不承認、不支持慕容廆,所以當慕容傀重新回到部落時,自然不會給吐谷渾好臉色看,二人之間的矛盾衝突在所難免。吐谷渾倒是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是庶出的,沒有法定繼承權,爭不過慕容廆,於是便率領自己的部落踏上了漫漫西遷之路。吐谷渾部落的分離,無疑削弱了慕容部的勢力,但從另一方面看,吐谷渾的出走,也避免了慕容部權力之爭,保證了慕容部的內部穩定。

公元313年左右,慕容吐谷渾又從陰山南下,至隴西之地枹罕(今甘肅省臨夏),並以此為根據地,子孫相承,向南、北、西三面拓展,統治今青海省、甘肅省南部、四川省西北等地的氐、羌民族。公元317年,慕容吐谷渾逝世,由他的長子吐延繼位。

東伐西討屢受挫,韜光養晦向西晉投降稱臣

慕容涉歸在世時,與宇文鮮卑有隙,因此慕容廆即位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向西晉政府請求出兵討伐宇文部,為其父報仇。但晉武帝司馬炎出於保持兩部均衡的意圖,並沒有准許這一請求。慕容廆十分憤怒,率軍侵犯遼西郡(治今河北盧龍縣),殺戮劫掠甚多。晉武帝調遣幽州諸軍討伐慕容廆,雙方在肥如(今河北遷安)交戰,慕容廆大敗。此後,慕容廆劫掠昌黎郡,年年不斷,此後又攻伐遼東。慕容廆叛晉除了西晉政府不許其“修先君之怨護”這一直接誘因之外,背後更為重要的原因應該是西晉這時很明顯的採取了扶持宇文等部,壓制慕容部的政策,使慕容部的勢力伸張受到很大限制之故。西晉太康六年(公元285年)慕容廆東伐夫餘,夫餘王依慮兵敗自殺,其子依羅逃往沃沮(今朝鮮咸興市),慕容廆屠殺夫餘居民,又掠虜萬餘人而歸。

五胡十六國略談(十七)鮮卑慕容氏在早期崛起過程中遭遇的挫折

太康七年(公元286年)五月,慕容廆再次進攻夫餘,依羅求援於西晉,並欲趁機率領餘部興復扶餘國。西晉護東夷校尉何龕遣督護賈沈率兵護送依羅歸國,慕容廆派部將孫丁率騎兵於半路截擊,賈沈率軍奮力迎戰,大破鮮卑騎兵,殺死孫丁,幫助依羅光復扶餘國。依羅復國後,慕容廆仍不斷掠虜夫餘人,然後賣往中原地區。晉武帝採取相應對策,一方面以官物贖還夫餘奴婢,一方面則下詔司冀二州,禁止買賣夫餘生口。

當時慕容鮮卑的實力,還不能與西晉抗衡,而且宇文鮮卑、段氏鮮卑力量方強,經常侵掠慕容鮮卑。在這樣的形勢下,二十歲的慕容廆權衡利弊,決定向西晉乞降。慕容廆與眾人商議說:“自我們祖先以來,世代侍奉中原之國,華夏之族與邊裔民族風俗禮儀各不相同,強弱有別,我們怎能與晉朝競爭呢?為什麼不能向他們講和,反而傷害我們的百姓呢!”太康十年(289年)四月,慕容廆派遣使者向晉朝投降,晉武帝很讚賞,五月授慕容廆為鮮卑都督。慕容廆到東夷府去表達敬意,身穿束巾衣在門口,行士大夫之禮。何龕列兵引見,慕容廆改服戎衣而入。有人問他為何如此,慕容廆答:“主人不以禮相見,賓客還能做什麼呢!”何龕聽說後,自覺慚愧,更加敬畏他。當時段部鮮卑看見慕容廆的威德日見增廣,擔心有被吞併的危險,採取以攻為守的方式,經常侵擾慕容部。慕容廆採取忍讓政策,用謙卑的言辭、豐厚的禮物來安撫他們,段部鮮卑酋長段階將女兒下嫁慕容廆。

五胡十六國略談(十七)鮮卑慕容氏在早期崛起過程中遭遇的挫折

慕容廆考慮到遼東郡過於僻遠,於同年遂率部遷往遼西郡徒河縣(今遼寧錦州)境的青山(今遼寧義縣)。元康四年(294年),慕容廆遷居“顓項之墟”的大棘城(今遼寧義縣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