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知道的急救知識,也許是錯誤的

癲癇發作,老百姓稱為“羊癲瘋”。我們討厭這個稱呼,不僅僅是因為它不夠專業,更是因為這個名詞對病人不尊重。部分老人就此名字,就杜撰出“懷孕不能吃羊肉”的無聊又荒謬的謠言,在村裡及社區到處傳播。

你所知道的急救知識,也許是錯誤的

癲癇發作,通俗的理解,就是大腦異常過度的放電,造成一過性的臨床表現。癲癇發作的表現非常多,發作時有的神志清楚,有的不清楚。

有一大類叫“全面性發作”,發作時神志不清。在全面性發作中,有一種大家最熟悉,表現為“突發意識喪失,雙眼球翻白,牙關緊閉,口吐白沫,四肢僵硬抖動,大小便失禁等等”,這種發作在專業上叫“全面性強直-陣攣發作”,由於它症狀表現最明顯,既往大家也稱之為“大發作”。

除了“大發作”,還有一種發作也比較有名氣,多見於兒童和青少年,表現為“正在進行的動作突然中止或明顯變慢,意識障礙,不伴有明顯的肢體抖動”,持續5-20秒,一般不超過30秒,有時候一天發作數十次。由於這種表現很像是“發呆,愣神”,專業上叫“

失神發作”。

還有一類發作叫“簡單部分性發作”,發作時意識清楚,常表現為一側肢體或面部的突發麻木或抽動。

癲癇發作的表現多樣,非常複雜,但是,總體上,它的特點是:突發突止,短暫,一過性,自限性。

什麼是癲癇?

上面提到的“癲癇發作”,如果反覆,多次出現,按照目前的診斷標準,認為就是“癲癇”了。

癲癇發作與癲癇在概念上的區別就是:癲癇發作,是一過性的“腦神經細胞的活動”,一種症狀表現;而癲癇,是一種慢性腦部疾病。

必須指出,很多正常人一生當中,會出現1次癲癇發作,但這種情況多數不用特殊處理,也不能診斷癲癇。但是,如果反覆多次出現癲癇發作,這種情況就需要特別重視,需要儘早就醫。

你所知道的急救知識,也許是錯誤的

癲癇“大發作”時怎麼辦?

要做:

①防止患者受傷。

患者發作時意識不清,請扶住患者緩慢躺下,清除身旁凳子、尖硬等物品,防止患者肢體抽搐時被物品碰傷劃傷。戴眼鏡的要除掉眼鏡。

②側臥位。

可緩慢翻轉患者,使其側臥位,方便口腔分泌物流出,避免窒息。該體位還可以防止舌頭後墜,堵住呼吸道。

③鬆解過緊的衣物。比如解開領帶、領結,鬆開衣領等。

④保護頭部。

用毛巾或厚衣服稍稍墊高頭部。

⑤陪伴等待,記錄時間。

多數人發作時間短暫(1-2分鐘),可自行甦醒,在這個時間內,請陪伴等待;如果有條件,可以記錄患者發病持續時間,如果持續時間>5分鐘或抽搐停止後神志仍然不清醒,立即呼叫120急救電話。

不要:

①不要往口裡塞任何東西。不要,塞,任何,東西。

堅硬的東西會刺傷口腔,造成二次傷害,如果口腔出血,血塊進入氣道會有窒息風險;軟的東西則容易被患者咬碎,碎片掉落氣道,也會造成窒息。更加不要伸入自己的手指,會被咬傷。

可是,不塞東西,不怕病人咬傷舌頭嗎?

答案是,不用怕。現實中,確實有因為癲癇發作而咬傷舌頭和嘴唇的,但這都是“皮外傷”,不會致命。相比口腔放入異物引起的窒息風險,這點皮外傷根本不值一提。所以,兩權相害取其輕。

②不要按壓抽搐的肢體和身體。

患者四肢抽搐抖動,多數人會習慣性去按壓,這樣有可能導致患者關節脫位、骨折,或者自己受傷。

③在患者清醒前,不要喂水、喂藥和食物。

患者不清醒,所有進入口腔的東西都有導致窒息的風險。

④抽搐發作時,不要心肺復甦,也不必。

如果抽搐停止,患者仍然無反應,需要結合情況給予心肺復甦,同時撥打120急救電話。

重要提醒:如果有專業醫生在場或在醫院內,請聽從專業醫護人員的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