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差距就是,當你開始重視時,人家已經會運用了。。。

最近刷微博,刷到了#日本將編程列入小學必修課#

這個話題,講了到2020年,編程教育將作為必修內容,被加入新版教科書中,正式成為日本小學必修內容——

教育的差距就是,當你開始重視時,人家已經會運用了。。。

但日本教育專家仍然很擔心編程教育會落後於世界。

畢竟少兒編程在國外的普及度越來越高,全球已經有包括美國、英國、芬蘭、澳大利亞等在內的20多個國家,在基礎教育中,設立了編程課程。

教育的差距就是,當你開始重視時,人家已經會運用了。。。

去年6月份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上,蘋果CEO庫克,就點名邀請了一位在澳洲上5年級的小男孩Yuma Soerianto,作為“大牌”工程師參與大會——

教育的差距就是,當你開始重視時,人家已經會運用了。。。

教育的差距就是,當你開始重視時,人家已經會運用了。。。

這個男孩已經開發了5個App

正在WWDC會場給庫克介紹

這正應了那句:教育的差距就是當你開始重視某方面內容時,其他人已經學會運用了.

編程思維,又叫「Computational Thinking」,這個思維最簡單的理解方式,就是能夠讓孩子在以後有非常高的效率去解決難題。鍛鍊孩子的能力,也都是對問題的理解,然後再自己去尋找解決的方案,找到那條路。這樣的過程可以把它劃分為四個步驟就是分解、抽象、模式識別、算法。而這樣的思維,對於解決任何問題都是有效的,不用擔心,這只是針對於編程的問題。1分解——化繁為簡分解從字面意思上講就是把一個東西分開來解決,這也就能夠理解為把那些非常複雜的大問題,分開組成各種的小問題,在尋找解決的小步驟。這樣能夠鍛鍊孩子拆解問題的能力,因為在生活的各個方面總會出現各種的問題,如果不會對這個問題進行分解,也就沒有對這個問題進行分析的過程了。

就好像孩子在面臨遇到困難的數學題時,沒有任何的頭緒,也不知道如何分解這道題,那很可能就會感到非常的頭疼,以至於不能很快的解決。而少兒編程裡的編程思維,是讓孩子對這些大的問題進行分解,再從一個步驟一個步驟的來解決,他最後就能夠完美的解除這道題。這樣的分解能力也就能夠讓孩子順延到遇見的各個問題上,在以後面臨困難時才會臨危不懼。

2抽象 —— 聚焦關鍵在這樣的思維當中不僅是分解,還有就是抽象。在我們上學時老師也會講這樣的問題,但是這樣空的問題,是非常讓孩子們難以接受的,要更好地掌握的話,可能就需要自己的抽象思維能力。就好比數學上的空間幾何問題,這樣的問題解決方案只有一個就是自己能夠想象出它的空間,能夠對它那些空的東西進行把握,最後才能做出這道題。

教育的差距就是,當你開始重視時,人家已經會運用了。。。

而且每一個人的抽象能力都是不同的,面對同一個物體是想像出來的東西都是不一樣的。但如果想要有更好的成績,就必須要不斷加強抽象的能力了,這也是與其他孩子拉開距離的一大關鍵,如果有這樣的能力可能就會把各學科當中,有關聯的東西都連在一起,最後讓每一個學科的成績都非常的優秀。

3模式識別 —— 規律整合這一個問題講的就是要能夠找出相似的模式,來高效的解決那些細小的問題。這對歸納能力是有非常大的鍛鍊了,很多事情可能都是分開的,是散列的,不可能直接集中的出現在你的面前。學習也是這樣的那些學習的知識點都是非常散的,要想對它有一個集中的把握,就需要自己對它進行歸納,把同類型的知識放在一起整體把握才是最好的。

一些孩子看見了一道題目,就瞬間能夠反映出他的解決方法和思路,這在很多人眼中可能就認為是他非常聰明,實際上他是歸納的能力和整合的能力非常強。而在少兒編程的培訓當中,學生們也會一直有這樣的訓練,把那些重複的單元都整合在一起,在用固定的模式,讓計算機去重複它。

4算法 —— 邏輯思維算法就是說根據自己之前一系列的分析,再想出每一步的解決步驟。在這其中也有非常重要的兩個就是“邏輯思維”和“調試糾錯”。邏輯思維應該都瞭解它是什麼了吧,對於孩子這一方面的培養,應該也都有非常重視的。而調試糾錯,說的就是在程序運行的過程當中,很多時候結果可能和自己想象的是不符合的,而這也就從反面說明了在算法當中是有錯誤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