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村莊興起富民業

摘要: 潁上縣西三十鋪鎮洪單村通過土地復墾騰出大片良田,引來瓜果種植大戶     春光明媚,潁淮大地處處鳥語花香。迎著和煦的春風,日前,記者來到潁上縣西三十鋪鎮洪單村。放眼望去,田間地頭、桃樹林間,一派生機勃 ...

潁上縣西三十鋪鎮洪單村通過土地復墾騰出大片良田,引來瓜果種植大戶

   

  春光明媚,潁淮大地處處鳥語花香。迎著和煦的春風,日前,記者來到潁上縣西三十鋪鎮洪單村。放眼望去,田間地頭、桃樹林間,一派生機勃勃,三三兩兩的農民分佈在田地裡,腰間繫著脫下的上衣,手中揮舞著鋤頭,翻新著腳下的土地,幹勁十足。

  

  順著鄉村小道向洪單村村委會走去,記者看到,沿路新復墾的大片土地上一座座白色大棚排列有序,有的已經建成,有的還在建設。走進一座已建成的大棚,村民郝相友手持旋土機,前後擺動,努力將旋土機片深置於土壤之中。伴隨著鬆土作業的開展,大棚裡瀰漫著新翻的泥土氣息。

  

  “這裡以前是俺們居住的老村莊。這些年,隨著經濟條件轉好,大家在異地集中建起了新房,這裡漸漸荒蕪起來。”郝相友一邊幹活兒,一邊向記者講述這片土地的故事,他告訴記者,時間一長,老宅基地沒人管沒人問,就成了垃圾、舊物的堆積地。

  

  去年,洪單村積極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對老村莊進行了土地復墾。新騰出來的土地如何使用,這成為村委會和村民們共同思考的大事。

  

  “以前村裡的產業結構相對單一,還有不少人外出務工,所以怎麼利用好這樣一塊地帶動全村產業升級發展,村裡很多人都在琢磨。”洪單村黨支部書記韓玉潔告訴記者,去年底,外出務工返鄉的龐玉河找到了他,諮詢這塊地的使用情況,並提出引進外地種植大戶,帶動村民一起發展。

  

  原來,龐玉河一直在外地跟著別人大規模種植蔬果等經濟作物,如今看到家門口的土地空著,就萌生了種植瓜果的想法。他的這一提法也得到了村委會和村民們的大力支持。很快,福建的瓜果種植大戶鮑建富就來到洪單村,流轉了200多畝土地,今年開春前就組織人員著手搭建了大棚。

  

  “從搭建大棚起,俺們就在這裡幹活,一天能掙70塊錢,比去縣城打工賺得還多,而且這種西瓜、茄子的技術還能學到手。”郝相友年近70歲,但身體硬朗,經常做點零工,聽說家門口來了種植大戶,也主動加入。對他來說,學習瓜果種植技術更為重要,以後如果可以獨當一面,他也願意自己承包種植。

  

  過去拿錢出去學技術,現在引進企業留技術,這其實也是洪單村為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實行的“兩入股一合作一分紅”模式。

  

  “復墾土地作為集體資產與種植大戶一起入股合作社,種植大戶帶來技術和投資、村民提供勞動力,大家齊心合作,種植大戶得到收益的同時,村民們也獲得了收入和技術,未來也可以實現瓜果種植的可持續發展。”韓玉潔告訴記者,所謂的“一分紅”主要是針對村裡的貧困戶而言,貧困戶在大棚裡打工有收入,加上產業分紅,他們也能夠靠自己的雙手脫貧致富。

  

  洪單村產業結構調整如火如荼推進的同時,鄉村環境治理也沒有耽擱。“我們對全村50多個溝河塘進行了治理,沿路種上桃樹,準備大力發展鄉村旅遊。”韓玉潔表示,未來,洪單村將進一步豐富鄉村產業種類,引進有資金、有技術的農業企業,推動洪單村全面發展。


舊村莊興起富民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