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根永靖開啟脫貧、富民、強村新模式??甘肅建投礦業公司扶貧工作紀實

這裡,是國家“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臨夏。

這裡,是全省十八個乾旱貧困縣之一——永靖。

這裡,溝壑縱橫,缺水少地,幾代人艱辛拼搏、挑戰貧困而經歷著滄桑鉅變。

這是,是永靖縣的東大門——徐頂鄉,是蘭州市砂石料資源的主要集聚地。從這裡出發,中國500強企業甘肅建投,勇擔國企責任,聚焦全省一號工程,吹響向貧困宣戰的號角。

歷史昭示未來,歲月鑄就輝煌。五年後的今天,當我們依然把關注的目光投向這片熱土的時候,不禁為甘肅建投礦業公司紮根永靖,助力永靖經濟社會發展,脫貧攻堅的決心而感到振奮。

五年前,作為甘肅建投多元經營和打造全產業鏈模式下的重要戰略性佈局——甘肅建投礦業有限公司在永靖縣註冊成立。五年來,甘肅建投礦業公司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支持地方經濟建設到規範整合永靖砂石骨料企業引領全省砂石骨料行業發展,國企的擔當在這裡延伸,黨和國家做大做強國有企業的意志在這裡得到充分體現。

黨的十九大把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擺到了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作出了新部署,提出了新要求。

國有企業作為堅決貫徹執行黨中央決策部署的重要力量,在扶貧工作中精準發力,成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生力軍。

精準扶貧作為國家戰略和全省一號工程,甘肅建投充分認識到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性、艱鉅性、緊迫性。甘肅建投礦業公司結合企業自身優勢,將和諧礦地關係建設、綠色礦山建設和扶貧開發有機結合起來。

(一)

永靖縣素稱“河州北鄉”,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也是劉家峽、鹽鍋峽、八盤峽三座水庫的重點移民縣。

徐頂鄉地處永靖縣東部乾旱山區,距縣城35公里,是永靖縣的東大門,東至關山鄉,西南與三條峴鄉接壤,北鄰陳井鎮。全鄉總面積56.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700—2300米,年降水量226毫米,國道213線、309線穿境而過,全鄉轄5個村,52個農業合作社,1048戶,農業人口為4738人,總耕地面積為14512畝,人均3畝,主要經濟作物以百合種植為主。徐頂鄉山大溝深,溝壑縱橫,地少、缺水、自然條件惡劣、基礎建設滯後等因素成為貧困的主要原因。

都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徐頂鄉境內因砂石料資源豐富,近10多年來全鄉砂石料企業逐年增多,一定程度上給全鄉經濟注入了活力,解決了部分群眾的就業問題,增加了收入,但伴隨而來的是部分私營企業為減少生產成本,在生產過程中生態環境破壞嚴重、不安全、管理不規範等問題尤為突出,企業與當地老百姓之間的矛盾也進一步激化。在環境破壞、耕地減少的情況下,對大部分老百姓來說,貧困依然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

(二)

甘肅建投礦業公司礦區坐落在永靖縣東山片區徐頂鄉境內,礦區生產基地與中林村相接。從2013年開始籌建,2014年建成投產,到2018年的籌建全國一流綠色建材生態產業園,一路走來,甘肅建投礦業公司的發展與徐頂鄉、中林村的發展息息相關,與當地老百姓的生產生活緊密相連,成為助力當地脫貧攻堅的堅實力量和美好希望。

把企業自身的發展和當地老百姓的脫貧致富緊密聯繫起來,是甘肅建投礦業公司發展的根本遵循,五年來,這一思想始終貫穿於企業發展的各個階段。

2014年甘肅建投礦業公司瓦窯溝礦生產線建成投產之初,為解決砂石料拉運問題,公司除自購車輛外,引進中林村王家圈社部分車輛,在滿足公司運輸的同時,發展當地運輸產業。隨著企業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截止2018年,在礦業公司長期從事運輸工作的中林村車輛已達96輛,成為當地經濟發展和百姓脫貧致富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

2018年,甘肅建投礦業公司在整合永靖縣東山片區砂石骨料企業的基礎上,規範運輸隊伍,科學管理,合理調度,把以往一盤散沙,獨立運營的車輛有效整合起來,集中管理,並向規模化、規範化、專業化目標邁進。

按照初步計算,一輛車一天最少拉運兩趟砂石料,每趟25方,一方平均運費25.7元算,一個月一輛車賺取的運費在3.5萬左右。一年按9個月的拉運時間計算,一輛車一年可賺運費32萬元,除車輛損耗、油費、司機工資等費用外,可淨賺10到13萬。僅車輛運輸一項,一年內礦業公司就可向中林村帶來1200多萬元的純收入。

(三)

黨的十九大明確把精準脫貧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打好的三大攻堅戰之一,作出了新的部署。針對徐頂鄉部分貧困戶,甘肅建投礦業公司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精準施策,以有力的行動、紮實的作風,以解決突出制約問題為重點,全面做好幫扶工作及和諧礦地關係建設工作。

按照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的原則,公司正確處理外部幫扶和貧困群眾自身努力的關係,注重提高貧困戶自我發展的能力。為進一步支持中林村運輸產業發展,礦業公司經過研究,確定了“一戶一車”原則,確保在平等條件下,每家每戶都有掙錢的路子;與村委會加強聯繫,對村、社現有勞務人員進行摸底造冊,在礦區勞務用工方面優先考慮使用當地村民,目前,礦區門衛、廚師、保潔等崗位多以當地村民為主。同時公司還制定政策,對掌握車輛駕駛、機械維修等專業技能的,公司在相關崗位優先招聘使用;2015年,一次性向永靖縣教育發展基金捐款20萬元,2017年向徐頂鄉捐資助學5萬元。為了讓中林村孩子接受公平、高質量的教育,公司設立教育幫扶基金,對中林村在普通高中(含中職)、大專(含高職)和本科院校就讀,具有全日制學歷教育正式學籍的學生進行資助,資助標準在1000元至5000元不等。本科、大專、高職生畢業後,在同等條件下,礦業公司優先安排就業。

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礦業公司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積極開展各類保障性幫扶工作。2015年,針對礦區生產生活用水難問題,公司出資一百多萬元,修建蓄水設施和沿途管線,確保了礦區生產用水及礦區、村民居住區道路灑水降塵問題;2018年,捐贈修建王家圈132KW水泵及泵房,改善村民用水難問題;從2015年開始,在村道路、房屋等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免費提供砂石料等建築材料,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甘肅建投礦業公司每年向中林村提供砂石料近1000方。2018年徐頂鄉遇50年一次的洪澇災害,對村社道路、房屋破壞嚴重,礦業公司在積極開展抗洪救災的同時,一次性捐贈近8萬元砂石材料;2018年,公司還實施環衛亮化工程,分步驟捐贈村社道路路燈、垃圾桶等設施設備100多個;2018年,中林村百合豐收,為幫助百姓增收,公司多方聯繫協調,幫助農戶銷售百合一千多斤,切實增強了農戶發展特色種植業的信心和決心。

甘肅建投礦業公司充分提現國企社會責任,創新農村集體經濟運行機制,紮實推進農村“三變”模式,每年以支付固定收益的方式,應地制宜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按照礦業公司佔用中林村王家圈國有建設用地實際,公司每年固定向永靖縣74個自然村支付5萬元,按照礦業公司採礦權證期限,連續支付20年算,總計7400萬元。

按照中央提出的“對在貧困地區礦產資源佔用集體土地的,試行給原住居民集體股權方式進行補償,探索對貧困人口實行資產收益扶持制度”的政策要求,礦業公司自成立運行以來,以資源費的形式每年給予中林村村民一定補償。

甘肅建投礦業公司以一系列實實在在的舉措和措施,真正讓老百姓得實惠,讓老百姓認可甘肅建投、支持甘肅建投、信賴甘肅建投。通過近幾年的幫扶,礦業公司與當地百姓的關係越來越近,用中林村王村長的話說“建投和我們就是一家人”。

(四)

甘肅建投礦業公司在發展產業幫扶和精準脫貧過程中,為保證各項工作落實到位,專門成立了村鎮工作組,工作組組長由公司支部書記、總經理擔任,指定一名副總具體分管,公司相關業務部門和礦區單位負責人為具體成員。村鎮工作組成立以來,積極與鄉政府、村委會加強溝通,定期召開會議,與村幹部、村民及車戶代表進行座談,協調解決各類矛盾和問題,僅2018年,召開相關會議就不下30次。通過公司、縣、鄉、村的共同努力,保障了生產經營工作有序進行,切實推動當地百姓脫貧致富奔小康和鄉村振興發展。

幫扶過程中,礦業公司積極發揮黨支部作用,通過與中林村黨支部、永靖縣安監局黨支部、永靖縣地震局黨支部、永靖縣編辦黨支部開展結對共建“五聯”活動,全面推進農村黨支部建設標準化工作,切實提升農村黨組織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

甘肅建投礦業公司以整合永靖縣東山片區22家砂石企業和建設綠色建設生態產業園項目為契機,著力打造“全國一流 西北第一”的綠色礦山。礦業公司將脫貧攻堅和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綠色礦山建設全過程,從項目建設前的生態恢復治理到項目建成後的綠色環保、產業帶動等方方面面,積極探索礦地融合新機制。

按照甘肅建投礦業公司的計劃,通過一到兩年幫扶,到2020年,使中林村全體村民擺脫貧困,初步形成“生態良好、產業興旺、生活富裕、鄉風文明、共建共榮”的和諧礦地關係。通過三到五年的鞏固發展,建成以全國一流綠色建材生態產業園和省級農村產業融合示範區為標杆,示範和帶動地方社會共同參與生態文明建設,探索出一條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相協調的發展新路。(楊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