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蘭生物:新冠疫苗研發大賽,最快哪天能見到,誰又是冠軍?

英國討論新冠疫情讓我們知道了"全體免疫"的概念,意思是讓大家在沒有自身免疫力的情況下,讓人類倒退到200年前。幸好兩百年來,人類沒有靠"全體免疫"死扛,還因為200年前的英國人愛德華·琴納發現了牛痘,才逐漸有了免疫科學和免疫產業。

疫苗技術已經歷四代。去掉或減弱病毒、細菌毒性,或製造特定重組蛋白等產生免疫效果的成分,注入體內欺騙人體產生抗體;或製造特定重組基因蛋白、基因編碼並輸入人體,在體內合成產生免疫效果成分促使人體產生抗體;如果免疫效果好,副作用可以接受的,則疫苗研製成功。

一、疫苗與疾病

病毒、細菌都可致病,都有對應的疫苗。比如牛痘、霍亂由細菌致病,有些疾病由病毒致病,也可細菌致病,比如腦膜炎,需要對應的疫苗;即使攻擊人類免疫力的病毒,也找到了相應的疫苗,比如艾滋病;多種原因致病的,一般會發展出多價疫苗,增加疫苗的應適能力,比如流感疫苗、艾滋病疫苗。

對付傳染病首選是預防,預防的首選是疫苗。疫苗技術一直未停住腳步,根本性地解決了多數傳染性的公共衛生事件,挽救了眾多生命。大多數的傳染病由呼吸飛沫、體液、蟲媒傳染。20年前肺炎球菌、腦膜炎、乙肝已有疫苗,前二者由呼吸飛沫傳染,後者血液等體液傳染;10年前,麻疹、腮腺炎、風疹和甲流H1N1已有疫苗,是呼吸道傳染,麻疹、腮腺炎、風疹已有聯合疫苗;登革熱、埃博拉近期已研發疫苗,前者因蚊蟲帶毒叮咬傳染,後者是體液傳染。

未來疫苗也有能力預防非傳染病,比如癌症,癌症是細胞沒有遵循既定的分裂、分化秩序而畸變為癌細胞,癌細胞無限複製則患癌症。癌症這種致病機理,使得真正意義的癌症疫苗至今還未出現,但遲早會出現。

疫苗和致病的病毒、細菌是矛和盾的關係,不少疫苗的命運由對應的病毒、細菌決定。比如,2003 年SARS-CoV即非典、2012 年MERS-CoV即中東呼吸綜合徵、2013年H7N9等疫苗,因病毒消失疫情結束,大量研發暫停;有的病毒、細菌有較強的變異能力,疫苗也要不斷進步更新。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國內外數家疫苗研發機構,從各自最有把握的技術路線研發疫苗,有的則與研發機構合作負責產能投入。新冠肺炎的病毒,與SARS-CoV即非典、MERS-CoV即中東呼吸綜合徵,分屬可使脊椎動物致病的七種冠狀病毒之一。

國內疫情已被控制,國外接茬爆發,也有專家表示新冠肺炎不會像非典一樣消失,這種狀況延續了疫苗的研發動力和商業機會。因此,研發機構在與病毒賽跑,急切希望早日出成果,與監管機構和大眾的期盼是一致的。

二、疫苗法及最快批准上市的疫苗

藥品、疫苗研製是一個大行業,研發過程中的理論不能決定結果,靠的是實證。先做動物實驗,再按照監管體系走臨床試驗流程,實驗數據能夠證明安全、有效和較少副作用的才能上市。

Ⅰ、Ⅱ、Ⅲ期臨床試驗,一個Ⅲ期實驗耗時兩三年是常見的,一個新品研發十年失敗的也不少見。另外,能夠研發疫苗的國家與疫情高危地區並不一致,一國研製的疫苗要到國外使用則需要更長時間的驗證。比如,默克公司的埃博拉疫苗在歐洲獲得生產許可後,僅通過世衛組織預認證,允許其下屬機構採購用於高危地區的流程估計需三年時間。

即便如此嚴謹,百般實驗後的藥品、疫苗,上市後依然有一定比例的毒副作用超出預期。因此,各國面對緊急公眾衛生事件時,不會拘泥於驗證,相關法規都有特別程序,以便在疫苗、藥品風險和平抑流行病爆發之間做出平衡。

(一)我國的疫苗法及藥品註冊辦法

2019年6月29日,我國頒佈《中華人民共和國疫苗管理法》。有兩點已經法律化,一是居住在中國的居民,依法享有免費接種免疫規劃中規定的疫苗的權利,該類疫苗業內稱一類疫苗,其他的自選接種的疫苗稱二類疫苗;二是第二十條"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急需的疫苗或者國務院衛生健康主管部門認定急需的其他疫苗,經評估獲益大於風險的,國務院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可以附條件批准疫苗註冊申請。出現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或者其他嚴重威脅公眾健康的緊急事件,國務院衛生健康主管部門根據傳染病預防、控制需要提出緊急使用疫苗的建議,經國務院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組織論證同意後可以在一定範圍和期限內緊急使用。"。

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頒發《藥品註冊管理辦法》,改單線評審為關聯評審,極大地提高了評審效率,第四章共四節分別規定了突破性藥物、附條件批准、優先審評、特別審批等程序,特別審批程序指"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可以依法決定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所需防治藥品實行特別審批",要求統一指揮、提前介入、快速高效、科學審批及統籌各流程等。

(二)34天獲批的構成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集體成果創新點

2009年爆發的甲型H1N1禽流感,病毒來自家禽或哺乳類寵物。世界衛生組織通報至2009年12月27日疫情,甲型H1N1流感全球已造成至少12220人死亡;至2010年3月31日,我國31個省份累計報告甲型H1N1流感確診病例12.7餘萬例,其中境內感染12.6萬例,境外輸入1228例,死亡病例800例;2012年6月,美國疾病控制和研究中心研究人員在《柳葉刀》上的論文顯示,甲型H1N1流感可能造成全球15.17-57.55萬人死亡。

這是時隔6年後,SARS-CoV即非典疫情後的又一大公共衛生事件,都是呼吸道傳染的流行病。甲型H1N1病毒是一種球狀病毒,伴隨了人類兩百年以上且多次爆發大疫情,1918年的爆發病死千萬人以上。甲型H1N1流感不同時期的病死率統計差異巨大,有過50%的,也有0.6%的。

2009年並無疫苗法,相關規章當然是有的。因此,彼時的甲型H1N1禽流感,符合現在的疫苗法第二十條規定的情形。於是當時的國家科技部、衛生部,出錢出力組織各疫苗研發機構,緊急研發甲型H1N1禽流感疫苗。公開數據顯示,耗時87天研製成功甲型H1N1禽流感疫苗,其中一款疫苗7月22日開始臨床試驗,9月4日取得生產和上市批文,審批時長34天;一週內,另一款疫苗獲批上市。我國政府組織甲型H1N1禽流感疫苗會戰中,獲得大量全球首創的科研成果,其中的疫苗研發速度打破世界記錄,且保護率達87.3%,至2014年底全國接種超1.05億人次。

10年來,該類疫苗既有1價的,也有免疫甲型H1N1、H3N2和B型Victoria系(BV)、B型Yamagata系(BY)的4價疫苗,從另一個角度說明甲型H1N1禽流感疫苗防疫效果極好,也說明政治家的權衡勝過專家的。

2015年01月,國家授予"我國首次對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有效防控及集成創新性研究"成果2014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8個創新點中的創新點6:在國際上首先研發成功甲流疫苗。率先提出打一針裂解無佐劑疫苗的研究策略,通過降低內毒素含量,減少副反應,保證安全性。結果證明打一針裂解無佐劑15微克疫苗就有明顯的保護效果,而且安全性高,在87天內研製成功甲流疫苗,打破世界記錄,保護率可達到87.3%。全國累計接種1.05億劑次,有效遏制了甲流疫情的蔓延。推翻了世界衛生組織對這次流感大流行疫苗需接種2劑次的建議,為全球疫苗生產和使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

經查該獎項主要完成單位包括中國疾病控制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及下屬科研院所和醫院共13個單位。

三、新冠疫苗上市時間猜測

(一)一年以上的

媒體報道,2017年在達沃斯成立的病防範創新聯盟(CEPI)CEO理查德·哈切特(Richard Hatchett)估算,要足夠快地開發出新冠肺炎疫苗,需要在未來12到18個月內花費20億美元。

CEPI來頭不小,旨在加速疫苗研發快速消滅流行性傳染病,資金來自各國政府和機構捐贈,比爾·蓋茨基金會已向CEPI提供900萬美元。

(二)半年以上的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即使特事特辦,疫苗還得經過三期的臨床試驗,最短估計也需要六個月的時間。

專家們說的都沒錯,差別是職業的謹慎與現實考量之間如何平衡,何況現實還包括再謹慎也不能排除風險,緊急研發的疫苗也有構成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創新點的,當然現實考量也要風險意識第一。這一點政治家的考量比專家周全一些,責任也在政治家頭上,其中重要考量的因素恐怕是對技術的信任程度。

四、記憶猶新的疫苗

全球疫苗產品五六十種,介紹下面的主角是為了服務本文主題,也是梳理、記錄我們的認知。

(一)三五年的年埃博拉疫苗

國內外的埃博拉疫苗研發同步啟動於2014年底。當時全球各大藥企紛紛參與,在非洲不同國家招募上萬位參與試驗者。

康希諾2019年3月的港股招股書顯示,2015年埃博拉研發團隊因臨床試驗分赴疫情最嚴重的塞拉利昂。康希諾的技術路線是腺病毒載體疫苗,2017年9月獲中國監管部門批准應急使用及政府儲備。該疫苗並不能給康希諾帶來太多收入,因為僅能應急使用,卻帶來聲譽提升為上市成功加分,還未盈利市值已達278億港幣。

默克公司(Merck)研發的傳統減毒滅活疫苗,2016年被證明有效。直到2019年12月,美國監管機構批准默克公司(Merck)生產的埃博拉注射疫苗Ervebo上市。

即使如此,要獲得世衛組織的預認證,其下屬機構才能採購,高危國家仍要等到2020年中得到疫苗援助。

(二)二十年登革熱疫苗

登革熱病毒的宿主是蚊蟲,蚊蟲叮咬人類而感染引發的一種急性傳染病。發生季節多為夏季,威脅約30億人口。

法國製藥巨頭賽諾菲(Sanofi)研發登革熱疫苗始於20年前。2015年12月,該公司研製的登革熱疫苗Dengvaxia獲墨西哥以及拉丁美洲、亞洲多個登革熱流行國家批准上市,該疫苗也是傳統的減毒滅活四價疫苗。2018年12月,已獲歐盟委員會(EC)批准上市。

(三)百年流感及四價流感疫苗

1、流感疫苗百年史

流感病毒源於禽、豬、馬、蝙蝠等多種脊椎動物,屬於人畜共患的流行性傳染病,流感疫苗的研發有百年的歷史。期間有三次流感大流行,1918年的西班牙H1N1流感,死亡一二千萬人,最近爆發事件發生在2009年-2010年8月。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全球流感成人感染率為5-10%,兒童的感染率為20-30%;每年出現300-500萬的重度流感患者,有25-50萬人死亡;在發達國家每年平均每100萬人中有100人死於流感,95%的死亡人口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

現代意義的流感疫苗出現在1960年代,目前流感病毒已有七八種之多。我國2009年上市的H1NI兩種疫苗都是裂解疫苗,2012年、2018年分別在美國、我國出現第一款四價疫苗,既有滅活疫苗也有裂解疫苗,已能免疫大部門流感,今後也許能覆蓋所有的流感種類。

2、流感不是感冒

1)感冒和流感

感冒是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總稱,分為病毒性感冒和普通感冒,前者與冠狀病毒、副流感病毒等有關,咽部炎症伴隨淋巴結腫大;普通感冒與細菌有關,炎症較病毒感冒更集中於上呼吸道的鼻咽部。

張宏文大夫告訴我們,流感不是流行性感冒,溯源流感病毒基因,流感病毒來自於人類馴服的禽畜,但不是冠狀病毒,主要攻擊人類的肺部,明顯區別於病毒性感冒的病毒。

病毒性感冒與流行性感冒的症狀、傳染途徑、患病群體、併發症有相似之處,需要做病毒檢測才能確診。相關診斷剛剛傳入中國時,相關檢測手段還未產生,於是這種源於禽畜類的流行病被翻譯為流行性感冒。也就是說,"流感"不是流行起來的"感冒","流感"和"感冒"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疾病,也許只有中國大眾才會混淆感冒、流感,因為英文中完全是兩個不相干的單詞。

2)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呈球形,毒株則多呈絲狀。流感按照病毒的細節特徵分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最容易變異,可以進一步分為H1N1、H3N2、H5N1、H7N9等亞型(其中的H和N分別代表流感病毒兩種表面糖蛋白);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的RNA由8個節段組成,丙型流感病毒則比它們少一個節段,丙型流感病毒缺少的是第六個節段。

3)流感、感冒與新冠肺炎

流感、感冒與新冠肺炎也不是沒有一點關係。流感病毒、新冠肺炎病毒都來自於脊椎動物或動物,前者屬球狀病毒,後者是冠狀病毒之一,冠狀病毒中有四種可致病病毒性感冒及感冒,有三種可以導致嚴重的肺炎大流行,比分別是非典、中東呼吸綜合徵、新冠肺炎。

(四)還在努力的——默沙東HIV艾滋病疫苗

美國公司默沙東研發艾滋病疫苗15年,研發的5型腺病毒疫苗,被證明既不能有效預防病毒感染,也不能減少病毒攜帶者體內的血漿病毒載量,長期跟蹤甚至發現注射疫苗的人感染風險反而更高,該試驗於2007年年宣告失敗。併成為艾滋病疫苗研發史上最沉重一擊。

也就是說,滅活、減毒、裂解、腺病毒疫苗技術路線,在艾滋病毒面前敗下陣來,可能的原因是艾滋病毒攻擊的是人類的免疫系統,未來也許要靠基因技術攻克艾滋疫苗。

(五)中國應該記住的——默沙東乙肝疫苗

1990年前,中國是乙肝第一大國,是中國的第一號傳染病。乙肝波及了中國約10%以上的老百姓,其中25%左右最後死於肝癌或者肝硬化。

默沙東與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教授們合作,1981年獲批上市世界上第一款高效的重組乙肝疫苗。1987年,在美國成功推出的第二代重組乙肝疫苗,很快從高危人群擴展到了新生兒的普遍接種,但是與乙肝大國無緣。國家衛生部與美國默沙東經歷了長達數年的談判,1989年簽署了第二代重組乙肝疫苗的技術轉讓合同,代價僅700萬美元,從源頭上解決了當時中國最嚴峻的公共衛生問題。

媒體介紹該疫苗時使用的名稱是"基因重組疫苗"。我們查詢了該疫苗的技術原理,在1990年代前後已發現基因連接酶蛋白,能將基因片段插入細菌細胞之中後複製,由抗原部分組成疫苗。從描述看,我們認為該疫苗的技術與現在的重組蛋白疫苗是一致或接近的。

五、最期盼的——新冠疫苗

冠狀病毒與流感病毒一樣一直沒有遠離我們,不僅隔一段會再次爆發,甚至還會發現新的病毒種類。正在爆發的疫情,一週內即被科學家確認是以前沒有見過的病毒所致,被命名為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引發的疾病主要攻擊人類的肺部簡稱新冠肺炎。

(一)冠狀病毒

冠狀病毒基因組5′端具有甲基化的帽狀結構故得名,是自然界廣泛存在的一大類病毒。冠狀病毒最早於1937年從雞身上分離出來的,僅感染脊椎動物,如人、鼠、豬、貓、犬、狼、雞、牛、禽類的病毒。

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是目前已知的第7種可以感染人的冠狀病毒,其餘6種分別是HCoV-229E、HCoV-OC43、HCoV-NL63、HCoV-HKU1、SARS-CoV和MERS-CoV。

其中的四種,HCoV-229E、HCoV-OC43、HCoV-NL63和HCoV-HKU1病毒,引發了全球10%~30%的上呼吸道感染,排在感冒病因的第二位,僅次於鼻病毒。

其他三種冠狀病毒,均引爆嚴重的流行感染事件。SARS-CoV病毒即重症急性呼吸綜合徵、2003年非典、 MERS-CoV病毒即2012 年的中東呼吸綜合徵,正在爆發的2019-nCoV病毒即2019新型冠狀肺炎。

1、2012年MERS中東呼吸綜合徵及其疫苗

MERS-Cov即中東呼吸綜合徵,2012 年首發沙特,此後連續7年持續散發。截止2015年5月25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公佈,全球累計實驗室確診的感染MERS-CoV病例共1139例,其中431例死亡(病死率37.8%)。2015 年 5-7 月,韓國因一例MERS-CoV輸入病例導致186人感染、35人病死,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達100億美元。2015年12月24日零時,韓國宣佈MERS 疫情結束。

2015年,美國的研究人員公佈了MERS疫苗在動物實驗中的效果良好。至2016年,共5種技術平臺至少13個公司在研MERS疫苗,僅一款DNA疫苗進入臨床一期實驗,其它均處於臨床前研究。截至2020年3月20日,至少有8項MERS疫苗研究仍在進行,其中進展最快的疫苗已進入臨床二期。但因疫情結束,MERS-Cov疫苗研發近乎暫停。

2、2009年H1N1豬流感及其疫苗

2009年4月中旬,美國發現H1N1豬流感人傳人病例;4月25日,世衛組織總幹事已經宣佈新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為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4月29日,世衛組織已經將流感大流行警戒從4級提高到5級。由於疫情蔓延速度驚人,6月11日世衛組織將流感大流行警戒級別從5級提高到最高級6級。因統計措施不健全,2009年7月世衛組織宣佈不再統計感染和死亡人數。

美國總統奧巴馬10月24日,宣佈全國進入緊急狀態。部分學校採取了停課措施,邊境出入、貿易旅遊、開工營業、公共聚會等沒有任何限制措施,也未要求佩戴口罩等。

美國的感染人數及病死人數由疾控中心用模型"估計"而來,大約608萬人感染,27.4萬人住院,死亡12469例。豬流感防控失敗蔓延到214個國家,中國感染人數12.3萬,死亡714人。3、2003年SARS非典及其疫苗

2002年11月16日,廣東佛山發現首個非典病例,後疫情在香港爆發,北京等地疫情才被公開。截止2003年8月16日,中國內地累計報告非典型肺炎臨床診斷病例5327例,治癒出院4959例,死亡349例(另有19例死於其它疾病,未列入非典病例死亡人數中);中國香港報告1755例,死亡300人;中國臺灣報告665例,死亡180人;加拿大報告251例,死亡41人;新加坡報告238例,死亡33人;越南報告63例,死亡5人。

那時,中國生物、北京科興、軍事醫學科學院以及美國葛蘭素、美國凱龍、法國安萬特巴斯德等,國內外幾十家企業宣佈研發SARS非典疫苗。

2003年4月,中央財政設立20億非典防治基金用於藥物、疫苗研發,兩個月內申報生物製品藥物206項,疫苗研發項目26項。2003年6月24日,世衛組織宣佈將北京從"非典"疫區名單中排除。

2004年12月5日,國家科技部,衛生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聯合宣佈共同組織的SARS滅活疫苗Ⅰ期臨床的研究結果。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完成Ⅰ期臨床試驗的SARS疫苗,但是此時距離SARS疫情結束已經過去了一年半。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臨床信息庫顯示,僅有三項SARS病毒疫苗試驗記錄。其中兩項已終止未開展實驗,另一項 2007 年完成臨床Ⅰ期試驗未在更新,既因為臨床實驗對象招募困難,也因為相關疫苗的市場不復存在,其商業和科研動力隨之消失。

六、疫苗行業概況

(一)四巨頭與"一大四強"

全球寡頭壟斷已形成十餘年,英國葛蘭素、法國賽諾菲以及美國的默沙東、輝瑞四大疫苗巨頭,合計佔全球疫苗市場90%以上的份額,2019年四巨頭疫苗收入約320億美元。主力產品13 價肺炎球菌結合疫苗、人乳頭狀瘤病毒宮頸癌HPV疫苗、五價口服輪狀病毒疫苗等成為市價最高的疫苗。

我國實施疫苗產品批籤制度,免費接種的一類疫苗國產率95%以上,自費的二類疫苗國產率80%。我國已形成"一大四強"的市場格局,一大是國有的中國生物集團及其七個研究所,歷史可追索至北洋政府,當前佔一類疫苗市場的73%;"四強"是指民營的泰康生物、成大生物、智飛生物、華蘭生物,各有一兩個大品種,分別是肺炎結合苗、凍幹狂苗、AC-Hib腦炎三聯苗、四價流感疫苗,"四強"約佔二類疫苗市場的66%,其中的華蘭生物在血液製品行業做大後於2005年進入疫苗行業,是四大中最晚的。

國外巨頭疫苗收入巨大,有兩個因素,一是收購兼形成壟斷,二是國外四巨頭已普遍採用基因技術,三是國外疫苗價格較高,比如美國CDC採購帶狀皰疹疫苗供大學生醫保費免接種的,大概100美元一隻,自費的140美元一隻。

整體上,國內疫苗企業較國際四巨頭,起步晚、規模小,技術上存在代差。

(二)病毒檢測技術進步

2003年非典爆發,23天后分離確認是一種新的冠狀病毒,四個月後測定基因序列;2009年的H1N1禽流感或豬流感,耗時約四十天分離毒株完成基因測序確認病毒種類;MERS中東呼吸綜合徵,首例被發現後半個月,分離確認是一種新的冠狀病毒致病,大致一個月完成基因測序。此次新冠肺炎確認是一種新的冠狀病毒致病到完成基因測序耗時大概一週。

分離確認病毒、基於測序是認識疾病和研製疫苗的第一步。

(三)先進的疫苗篩選、評價動物模型

動物模型可以理解是藥品、疫苗研發不可逾越的動物實驗工具。與大眾認知不同的是,實驗動物遠不是有一個動物就行的,要篩選對實驗藥物、疫苗的免疫反應敏感的動物以及數字化的評價系統,是一個系統工程。

2003年非典肆虐,作為我國政府應對疫情的科技措施之一,要求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動物研究所建設動物模型實驗室,以支撐我國的藥物、疫苗研發。至目前,研究所擁有傳染病、藥物誘導和手術動物模型約170餘種,包括艾滋病動物模型、SARS動物模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動物模型、肝炎動物模型等,其中SARS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得到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認可。有關機構介紹,該研究所的技術水平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020年3月17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佈會上,中國醫學科學院實驗動物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秦川解釋說,動物模型就是在實驗室裡研製的新冠"病人"。疫苗和藥物經過"病人"檢驗是安全的和有效的,才能用於人體臨床試驗。可見動物模型在藥物和疫苗研發中的支撐作用重大得無可替代。

中國醫學科學院實驗動物研究所以最快速搭建的新冠肺炎動物模型,發揮了三方面的作用。一是明確病毒傳播途徑。通過動物模型定性研究了氣溶膠、糞口傳播等多種途徑的可能性,實驗結論納入了國家衛健委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第六版。二是用於藥物的篩選。篩選到了有效的成藥,並已經用到臨床救治中。三是驗證疫苗的有效性、安全性。科技攻關組同步部署了5條技術路線研發疫苗,運用動物模型檢驗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據秦川介紹,有8種疫苗在中國醫學科學院進行有效性評價,部分疫苗的有效性評價工作已經完成了。包括滅活疫苗、mRNA疫苗、重組蛋白疫苗、病毒載體疫苗、DNA疫苗等並行推進,切實保障成功率。

七、新型冠肺炎疫苗研發

2020年2月9日,國家相關協會公佈了國內研發新冠疫苗的17家企業名單,隨後科技部披露了國內疫苗研發的技術路線及相關企業研發進展。

(一)研發技術路線

新冠肺炎疫苗研發採取五種技術路線同步推進,滅活疫苗和蛋白重組疫苗屬於傳統技術,前者繁殖病毒滅活毒性後提純製劑,後者是把S蛋白基因整合到酵母菌、大腸桿菌等微生物後,繁殖提純製劑,兩者都是在體外完成疫苗生產注入體內,刺激人體產生抗體;病毒載體疫苗是把病毒S蛋白基因整合入某種已經滅毒的病毒之中;兩種核酸疫苗是DNA疫苗、mRNA(信使核糖核酸),簡單說,前者是把某種基因編碼注入體內,後者是把病毒S蛋白基因複製到mRNA蛋白之中後注入體內,在體內合成產生病毒抗體。後三種技術屬於體內技術,是新技術疫苗。

五大技術路線各有優勢,滅活、蛋白重組疫苗速度快,提純技術是疫苗優劣的關鍵;DNA疫苗和mRNA疫苗需要在體內合成病毒蛋白,其合成機制可能需要較長時間觀察,理論上具有較好的免疫效果,二者無成熟產品上市;病毒載體疫苗技術難度居中,其中的腺病毒載體疫苗有特殊的風險,我國約80%國人有5型腺病毒抗體,如果腺毒抗體攻擊載體而非新冠病毒S蛋白基因則疫苗失效,即所謂載體阻礙效應,或者預存免疫效應。


華蘭生物:新冠疫苗研發大賽,最快哪天能見到,誰又是冠軍?

技術路線

(二)參與者分類及特點

市場披露的研發者不少,可分為五類,一是研發者,比如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陳院士團隊;二是研發者+生產者一體,比如美國Moderna、德國BioNTech、華蘭生物;三是生產者,比如康希諾生物、智飛生物;四是國內商業化合作,比如復星醫藥;五是疫苗企業與二手新技術疫苗企業合作,比如康泰生物2月10日與剛完成融資的艾棣維欣簽署合作協議。

經查詢公開信息,遼寧成大子公司成大生物公告稱,與清華大學藥學院擬簽署合作開發新冠肺炎多肽疫苗項目合同,一種合成的模擬抗原氨基酸的疫苗,另外沃森生物則披露的新冠肺炎疫苗的信息極少,兩家暫不做評論。

(三)技術路線及參與者

1、mRNA疫苗

1)美國Moderna、德國BioNTech

2020年3月16日,美國Moderna的mRNA(信使核糖核酸)新冠病毒疫苗mRNA-1273在美國啟動1期臨床試驗,首位參加臨床試驗的志願者已經完成疫苗接種。

mRNA疫苗領域目前還沒有任何一款人用疫苗上市,但是Moderna之前針對其他病毒應用了mRNA疫苗技術,且人體試驗已有大約1000例。

同一天,德國BioNTech也披露了新冠mRNA疫苗研發計劃,目前還在臨床前研究階段,預計4月下旬啟動歐洲、美國和中國在內的全球性臨床開發項目。

2)復星醫藥的商業開發

復星醫藥3月14日公告稱,其子公司獲得德國BioNTech許可,在中國獨家開發和商業化其新冠mRNA疫苗;根據約定,代價由按照里程碑支付的許可費用和銷售提成組成,許可費用至多8500萬美元,包括首付款、臨床開發註冊及銷售里程碑款項,在約定期限內向德國BioNTech按照年度毛利的35%支付銷售提成。

3)斯微生物與中國疾控中心、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合作研發新冠mRNA疫苗

2月10日,中國疾控中心、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和斯微生物公司基於mRNA平臺共同設計開發的新冠病毒疫苗已經開啟動物試驗。不明白的是,斯微生物CEO李航文公司沒有生產和質量控制能力,選擇的合作伙伴似乎也沒有生產能力。

2、陳薇院士團隊與康希諾生物合作研發腺載體疫苗

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院士團隊與康希諾生物合作的意義很明顯,康希諾生物可承擔臨床試驗費用和組織管理,還要承擔生產線的建設及生產,獲利得與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分享。康希諾生物與軍事醫學研究院還合作研發了,被有條件批准上市,僅可應急使用和國家收儲的埃博拉疫苗,從招股書披露的信息看,埃博拉疫苗研發中康希諾生物主要負責臨床試驗任務。

3、艾棣維欣與美國Inovio合作研發新冠DNA疫苗

艾棣維欣1月30日與美國Inovio簽署合作研發的新冠DNA疫苗的合作協議,Inovio獲得了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CEPI)900萬美元的資助。未披露合作協議的具體內容。

4、滅活、減毒疫苗

1)康泰生物

康泰生物子公司民海生物研發新冠疫苗,未有信息披露其技術路線,從其現有疫苗產品的技術看,應該也是傳統的滅活疫苗。

另外,康泰生物與艾棣維欣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合作研發新冠DNA疫苗。2020年2月9日,康泰生物發佈公告,稱艾棣維欣具有國際先進的DNA疫苗研發技術;幾天前,1月30日艾棣維欣與美國Inovio簽署協議合作研發新冠DNA疫苗。

2)華蘭生物、北京科興生物

這兩家都是H1N1疫苗研發的功臣,北京科興生物介入疫苗行業早於華蘭生物四五年,兩家公司在流感疫苗領域都有不凡建樹。

3)中國生物集團

中國生物集團也會是此次新冠肺炎疫苗的研發主力之一,查不到公開資料,憑直覺判斷會選擇保守的和成熟的技術路線。

(四)參與者意圖分析

有意思的是,查不到國際四大家參與研發的信息。公開披露的國外參與者都是創業企業,並無成熟產品上市。

國內"一大四強"均參與疫苗研發,一強的中國生物技術不是上市公司公開信息較少,四強中的三家選擇與他方合作研發,僅有華蘭生物以"研發者+生產者"身份,採取滅活疫苗、減毒疫苗兩條傳統技術路線獨立研發新冠疫苗,四強中最令人意外的是,智飛生物與中科院微生物所合作研發重組蛋白新冠疫苗,一種並非新技術的技術路線。四強以外的參與者都是與研發者合作,包括信息最公開的港股上市公司康希諾生物。

除開擁有先進的技術儲備和豐富的產品線的國際四大家,未參與研發新冠疫苗以外,新冠疫苗參與者特點還可以總結如下:

1、為了融資?

全球首例進入臨床實驗的美國Moderna、尚未進入臨床試驗的德國BioNTech、美國Inovio、中國的斯微生物都是創業類企業,運用的都是最前沿的技術,不是mRNA疫苗就是DNA疫苗,都聲稱自己是全球相關技術的領先者。更有意思的是,相關技術都沒有成熟產品投入實用。國內的創業企業還有技術二傳手的,艾棣維欣聲稱是國際領先的DNA疫苗研發者與康泰生物簽署合作研發協議,一邊提前與聲稱擁有DNA疫苗先進技術的美國Inovio簽署協議合作研發新冠DNA疫苗。

到底誰是技術大拿?美國Inovio不在其中的可能性較大。不排除因國內疫情提前於美國爆發,有利用國內公司在國內臨床試驗的訴求有關,而現在美國的臨床條件好於國內。

種種做法有合理的一面。在巨頭或強者面前,敢於創新、只能創新才是創新類公司的生存法寶。當然,難免也有炒作的一面,創新類公司深諳投資者心態,成功融資才能生存,創新公司中總有一定的比例是為了融資而融資,甚至賺的就是投資人的錢。

2、國內蹭熱點?

官方指名道姓地介紹,我國十餘家企業參與新冠肺炎疫苗研發。深究下去,實際上敢於獨立研發的企業較少,被指名道姓的大部分是與有研發能力的研究院所或企業合作研發。說其中有些蹭熱點的因素也有一定道理。

相對蹭熱點有意義的是非疫苗研發企業的復星醫藥,以商業許可獲得德國BioNTech的授權,獨家地在中國申請臨床試驗、生產許可及生產和銷售產品,支付的代價包括里程碑費用及銷售提成,前者按研發進程付款,雙方共同承擔研發和市場風險。

八、誰是新冠疫苗研發冠軍?

我們羅列了上述如此多的的行業資料,目的是要找出答案,誰在新冠疫苗研發中拔得頭籌,冠軍只有一個,前三甲也是勝利。

從法律上看,符合突破性疫苗和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特殊評審兩大優先通道;從相關案例看,2009年H1N1禽豬流感肆虐的烈度低於新冠肺炎疫情,其應急審批其疫苗研製總耗時87天,Ⅰ期臨床開始至批准上市的時間34天;從十年來的科技進步看,病毒分離基於測序、指向性的動物模型,為新冠肺炎的研發搶時間提供了強大支撐。

因此,新冠肺炎的研發進程理應快於87天,也讓我們討論誰是新冠肺炎研發冠軍變得有意義。

(一)國際四大家也看淡了新冠疫情?

2003年的非典疫情,眾多國內外研發企業投入其中,因疫期相對短暫,均鎩羽而歸;2009年H1N1流感疫苗研發,國內研發者同樣積極,國外大企業參與者少多了,最終海外研發的速度較國內的慢了大致5個月;當前的新冠疫苗,國內研發者積極得一如既往,國外除開創業型疫苗企業以外,大企業無任何研發信息。

首先,與新冠疫情最先爆發於中國有關,從海外創業疫苗研發企業與中國企業聯合研發疫苗看,可能看重的是中國疫情爆發帶來的臨床試驗便利有關。第二,國外大企業與政府一樣,看輕此次疫情席捲全球大國的可能性。第三,國外巨頭也明白要比速度比不過國內企業。

(二)陳薇院士團隊的臨床實驗方案

我們查閱了陳薇院士團隊腺病毒新冠肺炎疫苗的臨床試驗註冊文件。實驗註冊題目"重組新型冠狀病毒(2019-COV)疫苗(腺病毒載體)Ⅰ期臨床試驗",評價18至60週歲健康成人接種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腺病毒載體)的安全性和耐受性,非隨機對照的實驗方案按計量大小設置三個對照組。主要指標是不良反應,觀察和檢測時間點是接種後的7天、28天、6個月;次要指標是抗S蛋白特異性抗體,接種後14、28天、3個月、6個月檢測;在武漢同濟醫院、武警武漢特警隊療養中心實驗,實驗實施時間3月16日至12月31日,經費由國家科技部提供。

可見,該實驗方案與媒體報道的專家介紹大不相同,並非雙盲實驗,不是對比接種組與安慰劑組回到生活中的感染比率,而是按照接種不同劑量分組,對比的是接種不同劑量的不良反應和是否產生抗S蛋白特異性抗體,關鍵指標是接種不同劑量後的不良反應。

(三)實驗方案告訴我們什麼?

上述臨床試驗方案告訴我們,當前國內疫情的傳播通道已被切斷,但無症狀感染者全國還有1367例,全國多省市新增130例、海外輸入800例,即便如此規模也構成法律意義上的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因此,境內疫情當前的走向不會直接影響疫苗的研發進程,特別在國外疫情愈演愈烈的期間,如果臨床試驗主要指標和次要指標在可接受的範圍,國家啟動特別評審機制疫苗儘快上市,或採取有條件批准上市的策略的可能性較大。

如果國外疫情也結束了,那麼,特別評審機制不會啟動,只能Ⅰ、Ⅱ、Ⅲ期按部就班走流程,估計三五年也不一定能上市,除非疫情來年反轉研發競賽重新開啟。這樣的先例不少,比如SARS、H7N9等。

(四)新冠疫苗最快上市時間猜想

我們可以從兩個方向猜測新冠疫苗上市時間。

從公開資料看,陳薇院士團隊、其他研發機構中斷了春節休假,投入抗原設計等研發工作,1月23日是研發起點的可能性較大。假設陳薇院士團隊疫苗臨床試驗主要指標和次要指標在可接受的範圍,按照H1N1疫苗研發上市史上最快全過程87天,臨床試驗至審批上市34天測算,陳薇院士團隊的腺病毒疫苗上市時間均指向5月初。假設第二波研發企業的臨床試驗4月18日開始,則第二批研發疫苗獲批時間順延至6月初。

從另一個角度也可推算最樂觀的疫苗上市時間。如果國家啟動特別評審程序,陳薇院士團隊疫苗臨床試驗首次接種後28天,再加上評審時間,獲批上市時間大致在4月底、5月初。

因此,最樂觀的估計,陳薇院士團隊疫苗獲批時間在5月初,其他企業研發疫苗獲批時間在6月初。

歷史會重演,但也不會簡單重複。病毒特性與各自的技術路線固有的風險疊加,使得研發進程的可預測性較差,但是,總比媒體及專家無針對性地、無邏輯的猜測好一些。

(五)如何才能領跑?

1、過往疫情疫苗研發競賽經驗

中國醫學科學院的動物模型研究發現,動物對新冠病毒與SARS病毒的免疫反應有很大的差別。也就是說,雖同屬冠狀病毒,不能用SARS疫苗替代或進化成新冠病毒疫苗,從疫苗研發角度還是要從頭做起。因此,即使SARS疫苗研製成功,也只能在技術實施過程中為新冠疫苗研發提供一些經驗上的幫助。

由此可見,各路研發者基本處在同一起跑線上。大疫當前,比的是誰的技術路線更加成熟,在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礎上,速度快才是創新的關鍵,技術路線上的突破有時間慢慢來。因此,擁有賽跑研發經驗、成熟的技術路線以及相關的生產和質量控制能力的參賽者,最有可能脫穎而出摘得冠軍頭銜。

2、海外參賽者基本沒戲

海外幾家公司的新冠疫苗研發只能是一劑安慰劑,應急研發靠他們應對疫情基本是不可能的。他們的技術也不是獨創的,在國外四大家面前談不上技術優勢,也無禽流感、埃博拉等疫苗爆發時的研發參賽經驗,基本沒有勝算可言。

如果疫情反覆出現,給他們三五年時間還有可能出產品。這種情況下,還有創新企業在持之以恆地研發,到能說明不是在蹭熱點,估計不會多。

3、前三甲名單猜想

呼聲最高的當然是陳薇院士團隊的腺體新冠疫苗,畢竟提早約一個月邁入臨床實驗門檻。腺體新冠疫苗的最大風險,恐怕來自技術路線本身,即我國約80%人群有腺體抗體,如果腺毒抗體攻擊載體而非新冠病毒S蛋白基因,則疫苗失效,即所謂載體阻礙效應。

前三甲的另外兩名,應該是華蘭生物和北京科興生物。

華蘭生物是2009年H1N1疫苗的參賽冠軍,上述87天、34天的史上最快記錄即是華蘭生物創造的,華蘭生物是唯一一家從兩條傳統技術路線研發新冠疫苗的企業,甚至放棄其流感疫苗主力裂解技術路線,一定是對應急研發速度為王有深刻的認識。

北京科興生物參與的研發競賽恐怕是最多的,是2003年SARS疫苗研發的積極參與者,其2009年H1N1疫苗大致比華蘭生物晚幾天,選擇的技術路線也是傳統工藝。

(六)產能產量擔憂

我國的疫苗產業增速較快,生物製品的生產設備大多數通用,因此,有信心的研發機構會同步部署生產車間的建造,申請上市批文是需要與是與生產線同步審批的;退一步說,即使疫苗研發失敗轉產其他疫苗的成本並不高,何況還有政府補助。另外,生物製品繁殖速度較快,製備產量可以較快提高。第三,我國的藥品、疫苗生產質量管理規範GMP並無禁止共線生產或其他生產線改造生產。所以,產能產量當然是需要考慮的環節,但不是關鍵因素。

華蘭生物公開披露,已同步建設生產車間。

九、新冠疫苗商業價值

新冠疫苗的商業價值,一是可獲得經濟利益,這一點目前還難以判斷;二是收穫美譽度,這一點大家都看到了無需贅言。

新冠疫苗的商業價值,取決於以下幾點:

(一)新冠肺炎是否來年捲土重來

這個話題有些殘酷。誰都不願意新冠肺炎捲土重來,問題是誰也說了不算。必須得承認,疫苗的商業價值與病毒生命力成正比。

比如,2003年的SARS非典公開後,時隔兩個月消失了。雖然在2017年有散發案例,但並未成災。病毒消失也使得相關疫苗的研發一直定格在Ⅰ期臨床試驗階段,對研發機構而言僅僅積累了研發經驗。相反的案例,則是H1N1,幾乎年年重來。

(二)新冠疫苗的國際合作程度

國外疫苗行業已成寡頭壟斷之勢,我國應該藉助此次新冠疫苗的研發時間優勢,從政府間層面推動與疫情嚴重國家的疫苗研發合作,比如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日本、韓國、委內瑞拉以及美國、英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家,從中挑選有意願的國家合作伙伴,輸出我的疫苗研發技術,拉齊各國的疫苗研發進度,共享我國的研發經驗,相關研發企業可以降低研發風險,收穫更多地商業利益。

新冠肺炎疫情大中華已離開疫情暴風眼,期望大中華給全世界輸出防疫經驗以外,還能輸出新冠肺炎疫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