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筆下的七夕少了一絲甜蜜多了幾分瀟灑

蘇軾筆下的七夕少了一絲甜蜜多了幾分瀟灑

七夕將至,飲食男女又開始了中國情人節的甜蜜與苦惱之旅,其實特別奇怪,按照中國傳統文化,七夕是個女子的節日,類似於現在的三八婦女節,是女子祈求能夠有雙巧手,女紅做得好的日子,織女是當天的女主,作為女主老公的牛郎只是個配角,包括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其實也是教導舊時兒女恪守婦道,安於禮制的教輔材料而已,不知今人怎麼想的,將這一天視作歡慶愛情的節日,難道說,勞燕分飛,經年一見才是愛情嗎?有點受虐傾向吧……反正蘇軾應該是不太贊成牛郎織女的愛情的,何以見得?一首鵲橋仙就表明了他的態度。

鵲橋仙 七夕

蘇軾

緱山仙子 高清雲渺

不學痴牛騃女

鳳簫聲斷月明中

舉手謝時人慾去

客槎曾犯 銀河波浪

尚帶天風海雨

相逢一醉是前緣

風雨散 飄然何處

蘇軾筆下的七夕少了一絲甜蜜多了幾分瀟灑

如同蘇軾一貫的風格,這首詞讀起來昂揚慷慨,豁達不羈,本是一首七夕時與友人的離別詩,卻沒有侷限於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在他看來牛郎織女算是“痴牛騃女”,用白話文說就是兩二貨,這麼說可能大家覺得過分,但在蘇軾看來,放棄仙位沉迷於俗世情網的牛郎織女就是傻子一樣的人,只有像王子喬那樣的不為世俗感情羈縻的人才稱得上豁達,也才是蘇軾的榜樣,緱山仙子王子喬,就是東周靈王的太子,相傳他放棄太子位,潛心修道,並在多年修道將成之時傳話於至親家人,於七夕之日相見於緱山之巔,並且在緱山駕鶴相見,他生平擅長吹笙,作鳳凰鳴,所以相見之時也吹笙,引來鳳凰相隨,與家人匆匆一晤之後,揮手告別人間,得道飛仙而去,在蘇軾看來這才是應有的風範與人生。包括後面借用晉人遇仙的神話故事,比況幾位友人曾衝破銀浪泛舟而行格調上飄逸超曠、超凡脫俗,用豁達不羈的人生態度來面對即將的離別,可以說是瀟灑到了極致。

當然,這是蘇軾在酒後與友人話別時的話,作為場面人,說些場面話也是題中應有之義,但從醉話中往往得見一個人的真性情,蘇軾就是渴望像王子喬一樣能夠遺世獨立、羽化成仙,當然這時的蘇軾37歲,正在杭州當官,為權相王安石所惡,實際上算是不得志的,所以生出往道成仙之心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事實上,這個時候他還算是過得比較順遂的,五年後等待他的卻是一場牢獄之災……

蘇軾筆下的七夕少了一絲甜蜜多了幾分瀟灑

當然作為一代文豪,從這首詞我們可以看到他在七夕當日是和友人聚會,喝酒唱歌送行,而且從他的詞中我們也知道了另一個知識點,七夕也是緱山仙子王子喬的成道之時,哦,王子喬是個男的,之所以叫仙子是因為傳說他才18歲左右,並不是我們概念中的仙子……由此看來最起碼在北宋的時候,七夕還沒有成為中國的情人節,七夕在當時是作為女兒節,除了祭祀星象,如牽牛織女魁星之外,主要的活動類似於職業技能大賽,一眾女子聚在一起顯擺一下自己的手藝技能,順便溝通下技法心得之類的,當然也免不了許個願嫁個如意郎君之類的事情,反正這個許願哪個節日都有,不止在七夕才做。至於說有沒有有情人約個會之類的,也就不好說了……

蘇軾筆下的七夕少了一絲甜蜜多了幾分瀟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