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三国」曹操是怎样挟天子以令诸侯的

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然而,如果善于利用第三者的力量,就能够战胜一个又一个对手,达到一个又一个目的。传统权谋中的“假”、“借”系列,关键就在于利用第三者。这第三者既可以是人,又可以是物,还可以是以某一个举措、某件事情。施权弄谋者为了采取假、借的方式来达到预期目标,必须首先寻求可以利用的第三者。

东汉末年,曹操得以迅速崛起,统一北方,是有赖于“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强有力的政治手段。其实,这一权谋早在春秋时期就已为各国霸主运用纯熟了。那么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从何而来的呢?

曹操是根据谋士荀彧的建议,及时将汉献帝刘协迎回许都,控制在自己手中,借汉皇朝的正统地位来压制别的军阀势力,可以说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春秋霸主常用政略的一次继承和发展。

「说三国」曹操是怎样挟天子以令诸侯的

汉献帝

当时,由于董卓之乱,汉献帝流离失所,朝廷百官无处安身。曹操占据兖州,得知这些情况后,就想假托勤王之名,而行挟天子之实。他的部下大都认为山东未定,不宜轻易出动。唯独荀彧进策说:“过去晋文公纳周襄王,终成大业;汉高祖为义帝发丧,天下归心。近自董卓以来,天子遭劫,皇族蒙难。将军首举义兵,只因为山东扰乱,未能远赴关中。如今天子,将来东京(洛阳),义士思汉,人民怀旧。倘若能抓住时机,上奉帝驾,下从民意,就是大顺;内秉公道,外服豪杰,就是大略;首持仁义,广揽英雄,就是大德;天下虽有叛逆,又有什么危害呢?假如失去这一时机,让别人抢先利用,将来会后悔不已。”曹操听了,认为很有道理,当即派兵迎接汉献帝到洛阳,不久又迁许都。自此以后,曹操独揽朝廷大权,开始向各地诸侯发号施令。后面的三国故事都由此而来。

「说三国」曹操是怎样挟天子以令诸侯的

荀彧

在东汉末年各派军阀中间,曹操是最有政治远见的。这次都与荀彧决计,迎接汉献帝到许都,开创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新格局。汉家天子在这时虽然无兵无卒受制于人,却仍不失为一面具有社会号召力的旗帜。曹操和荀彧都认识到了这一点,荀彧对形势的分析和由此提出的建议,可以看作曹操初期政治实践的一个纲领。曹操抢先持有汉家天子这面旗帜,在政治上攫取了正统地位,赢得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支持,这样一来,就在同各派军阀打交道时占据了有利形势。无怪乎诸葛亮《隆中对策》中,以为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劝说刘备暂时不能与曹操争强斗胜了。

后世也有话说,“人在江湖漂,不能没名号”,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在现在还有用。

「说三国」曹操是怎样挟天子以令诸侯的

曹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