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哈爾濱當時的“網紅店”

哈爾濱老醬園之復興長醬園

老哈爾濱當時的“網紅店”

據1937年《哈爾濱特別市道外商工名錄》記載,地址在道外純化街22好,經理張春波,人員有5人。

這張老照片顯示,復興長醬園所在為一棟樓房,應該是前店後廠模式,牌匾上字號上方有小字“縣分此”,說明哈埠為分號。字號下方有經營品種“南式醬油、香油、頂細小果碧綠油椒批發”字樣。還懸掛有“蓮座葫蘆”招幌和豎匾,豎匾上文字為“復興長自造獨流街醋香油”字樣。

爾濱早期番菜館“中華茶社番菜館”

老哈爾濱當時的“網紅店”

中華茶社番菜館是中華茶社附屬的西餐館。

中華茶社又名中華茶園,是民國時期哈爾濱較有名的劇場,建於1918年末,位於東四家子勸業場內(道外區十四道街與十五道街相接處),主辦人不祥。

中華茶園可容納400人左右。演唱的藝人大都是從“薈芳裡”、濱安市場、北市場及南市場邀請的名妓。看戲的多是一些名妓的熟客。由於觀客面窄,半年之後賠累甚巨。經整頓後加映了電光(影),灤州影戲、二人轉及中外戲法,看客也逐漸多了起來。此茶園一度改稱中華大戲院,40年代初期被房產主變賣,改為民宅。

西餐在清末傳入中國時,國人稱之為“番菜”。1920年代前,哈爾濱的中國人也以“番菜”稱之。中國人開設的西餐館也名為“番菜館”。哈爾濱是中國最早傳入西餐的城市之一,一、二十年代的哈爾濱人把西餐當成一種時髦。新世界老闆朱安東在昇平街開設新世界電影園時也附設飯店,最開始也是“番菜館”,主營西餐。

中華茶社番菜館廣告:啟者,本茶社開設在濱江新市街大舞臺對過,房數十間,室內修理華美淨潔,應用器皿均按西式,不惜重資特由外洋聘請最優等庖師,專烹調各國番菜、中外酒席、自造各樣茶食、牛奶葛啡(咖啡)、各色酒品、無不尊備,本茶社應酬格外周到而各番菜價目極低廉,每日並代午飯。

老哈爾濱當時的“網紅店”

道外南六道街“天然大菜館”

老哈爾濱當時的“網紅店”

這張廣告紀錄下了一家哈爾濱史料上沒有記載的老飯館——“天然大菜館”。

天然大菜館,歷史不詳。其廣告如下:

啟者,正陽南六道街三十六號房,二三層樓,新設天然大菜館,十月二十四日(二十八)開幕,散座、雅座佈置咸宜,不惜巨金購求資料,招牌良工調和五味,菜精器美,宜亞宜歐,概以達到顧客賞心悅目、適口充腸為目的,午餐早十鍾起至晚八鍾止,以順國人習慣,日常之菜應時變通,各種美酒,四季嘉餚,茶點果品,隨意選用,座客在二十位以上,期通知菜目,較繁未便備載,此請公鑑。天然大菜館啟,電話八二二四。

通過廣告可知:天然大菜館,開業於10月24日(陰曆二十八),即1944年10月14日。地址在道外正陽南六道街36號樓房,即現道外靖宇街與南大六道街交口處,店面位於其二、三樓。菜館內設有散座和雅座,陳設和菜品“宜亞宜歐”。設有電話,號碼8224。

南大六道街現存老建築只有靖宇街與南大六道街交口處樓房為三層,天然大菜館很可能就位於此樓中。此樓南端還有一家飯店,就是著名的大飯店“厚德福”。

雙城縣著名飯店“瑞華菜館”

瑞華菜館,雙城歷史上著名的飯店之一,店址在雙城北二道街。據《雙城縣誌》記載,民國二年(1913年)時,瑞華菜館已經存在。

老哈爾濱當時的“網紅店”

這張廣告單是民國初年“瑞華菜館”重新裝修後開業印製的,距今已有100餘年歷史,而當時瑞華菜館卻剛營業一年有餘。

瑞華菜館廣告如下:

敬佈告,敝菜館設立雙城縣北二道街東胡同路北,門面六間,上有樓房,下有雅座,樓上客位、各屋,呼喚現有叫鍾、按鈴。由創辦以來年餘,所有各等菜樣,俱是改良維新做法。至今不惜重資,今又以八月初一日,重修貨(木加敖),新油匣門臉, 所以樓上樓下,新糊天棚,周圍牆套,至今院洛鋪陳,俱是維新時樣,與眾不同,與衛生大有好處,屋內華麗,陳設最美,食幾器皿,一概維新,推廣招徠起見,不惜重資特由京津聘來著名庖師,調味鮮美,不但適口,格外特別價廉,定準本月二十七日,懸燈開市。如蒙各界諸君惠顧者,敝主人同人俱脫帽歡迎,殷勤敬待,全席便飯、粗細麵食,逐一全備,倘蒙不棄,各隨尊便。

老哈爾濱當時的“網紅店”

雙城舊稱“雙城堡”, 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設雙城堡委協領衙門,為雙城設治之始。光緒八年(1882年)經吉林將軍銘安奏準設雙城廳。民國二年(1913年),改為縣,與哈爾濱同屬“濱江道”。2014年5月撤市成為哈爾濱轄區。
雙城的飲食業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嘉慶年間,其時雙城雖未開墾,但已有流民在此拓荒謀生。隨著京旗移墾,燒鍋、油坊、糧棧、雜貨鋪、當鋪、飯館、旅店、車馬店等商鋪開始出現。宣統元年(1909年)時,雙城茶飯鋪(茶店和飯店)有64家。民國二年時,有大飯莊6家、便飯館42家,餃子館9家。開業與民初的瑞華菜館就是其中的6家大飯莊之一。

瑞華菜館所在的“北二道街”是雙城繁華的街巷,1909年雙城最早的照相館沙喜亭照像館就在此街上開業。1919年,莫德惠等人集資接辦電燈公司,並增設機制油公司,也在北二道街。

瑞華菜館也是雙城最早安裝電話的飯店之一,號碼為52號。《雙城縣誌》記載,清宣統三年(1911年)7月,電報局長何翔生招股創辦“雙城電話公司”,後歸商會接辦,性質為商辦合資有限公司。有正副經理各1人,董事3人,庶務、話務、班長各1人。安設話匣212部,磁石交換機1組。線路通往官府衙門,各商號。

通過這張“瑞華菜館”廣告單,我們可以瞭解到民初哈爾濱地區飲食業的一些風貌。當時講究“改良維新”, 不僅菜餚“俱是改良維新做法”,而且店內環境裝修“俱是維新時樣”。餐桌餐具也“一概維新”。瑞華菜館樓上的單間為了客人召喚方便,還設有“叫鍾、按鈴”。當時除了山東菜,京津風味菜餚也流行於東北地區,瑞華菜館的廚師也是“重資特由京津聘來著名庖師”。廣告單上羅列的宴席和麵食,也真實反映了當時飯店時供的飯菜種類和價格。“燕翅席”、“海參席”從清末到民國,一直是飯店宴席的最高規格。燕菜席每桌一百八十吊,當時哈爾濱地區“吉林永衡官帖”180吊折現大洋1元,也就是1枚“袁大頭”。廣告單上沒有詳列炒菜,只有“炒肉”和“片炒”,其實這就是炒菜,“炒肉”就是純肉菜,如炒肉片、滑溜裡脊等。“片炒”則是肉片炒菜,如片炒青椒、片炒黑菜等。包子、餃子、鍋烙、餡餅,還有各種餅,至今仍是哈爾濱飯店中的常見的麵食品種。

道爾特咖啡茶食店

道爾特咖啡茶食店(TOPT),是三十年代哈爾濱外僑開設的咖啡館,地址在道里中央大街與商市街(現紅霞街)交口處。1933年《最新哈爾濱市街地圖》上標註有其位置,位於中央大街路西、商市街路北,對面是著名的德商孔士洋行。

老哈爾濱當時的“網紅店”

此照片是1932年哈爾濱水災時拍攝,中央大街汪洋一片,人們靠小舢板出行。照片上顯示出“道爾特咖啡茶食店”中央大街一側的門臉,店門開在建築斜角處,有三個櫥窗,上面牌匾寫著中俄文,“TOPT”四個俄文字母尤其醒目。

老哈爾濱當時的“網紅店”

老哈爾濱當時的“網紅店”

老哈爾濱當時的“網紅店”

道外“濱江大舞臺”

老哈爾濱當時的“網紅店”

濱江大舞臺,簡稱“大舞臺”,俗稱“東四家子大舞臺”,1916年開工修建,1920年竣工開業,地址在道外南十六道街,可通薈芳裡。

大舞臺由哈埠紳士、紅十字會會長王精一,富商胡仁澤、向春章、刁致民、張景南、孫質彬等人合股集資,由合群公司承建。其建築耗資俄幣20萬,日本金票30萬。整個劇場為木結構3層樓房,一樓全都是木板長凳,可容納2000人,二、三樓分等級包廂,客容量不多,但考究,並能收到很好的音響效果,為哈埠第一座大型演出場所。

大舞臺是仿上海大舞臺模式而建,內部設施基本屬中式。舞臺面積約有150平方米,配有人工轉檯,臺口處有8個大電燈照明,臺口上方雕有花紋圖案,兩側畫有大幅“飛天”壁畫壓鎮臺口。

大舞臺多以彩頭戲而聞名。當時《遠東報》報道說:“東四家子大舞臺為本埠破天荒之事業。自開幕後又值各界放假之際,故每日前往觀聽者人山人海。每日得票價在千餘元大洋雲”。

大舞臺曾兩次被燒。第一次是1922年5月,損失俄幣達2萬元。經兩年多修復,1925年重新開臺。1930年4月再次被燒,加上1932年洪水的襲擊,使道外和群有限公司累累負債,股東會被迫於1941年1月宣佈,將東四家子大舞臺遺址及不動產全部變賣,退還所有本金,解散股東會。

哈爾濱鮑羅夫斯基馬戲團

老哈爾濱當時的“網紅店”

哈爾濱鮑羅夫斯基馬戲團,位於地段街,1904年由俄國人創立,為一座木結構建築,很像一座教堂,不同的是,它的窗戶和巨大的門臉都特別醒目,而且在突出的木製門垛上,各畫了一個北極熊,北極熊下面是一個拱形的包俄夫斯基馬戲團的招牌。在尖頂的屋頂上插著馬戲團的旗幟,同樣有一個柵欄院,院子裡有一個很大的、圓形的、可以透氣的木製劇場。拆除時間不詳。

哈爾濱大西洋電影院

老哈爾濱當時的“網紅店”

哈爾濱大西洋電影院,位於沙漫街(今霞曼街),1926年創辦,它的名字因其老闆、著名的國際間諜範斯白而具有神秘色彩。它是一座磚木結構的折衷主義建築,由猶太建築師參與設計。當年哈爾濱許多輕歌劇在此處演出,經常舉辦音樂會。俄國大提琴家鮑里斯·鮑里斯托維奇從哈爾濱格拉祖諾高等音樂學校的施貝爾曼大提琴班畢業後,就在此處舉辦了音樂會。1937年,該劇院被一場大火燒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