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替孩子出头,为孩子搞定一切的父母。考虑过孩子的存在吗?

喜欢替孩子出头,为孩子搞定一切的父母。考虑过孩子的存在吗?

父母往往忽略了孩子作为"人"的存在。那么,什么是存在?

典型的中国式父母,有两大特点:

一是喜欢替孩子出头,为孩子搞定一切;

二是希望孩子听话。

这两者本质上其实是一致的,都是对孩子的控制。一方面,否定孩子的独立思想意识,另一方面,否定孩子的独立解决问题能力。这样一来,孩子就只好永远依赖父母,无法离开父母。

所以,我们很多家庭里养出了不独立的孩子,他们心安理得地啃老,房子要父母买,结婚后孩子要父母带。好一点的工作要父母找,不好的就干脆在家不工作,一辈子花父母的钱。

喜欢替孩子出头,为孩子搞定一切的父母。考虑过孩子的存在吗?

很多父母要求孩子听话,他们把听话的孩子叫做好孩子。

如果父母总是要求孩子听话,孩子常常会把做事的目的看成是为了父母。他们学习、生活的动力也是来自父母的压力。如果他们是"好孩子",就会努力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但压抑了自己的真正需求。

如果他们是"坏孩子",他们就会走向叛逆,不理会父母的压力,甚至和父母对着干,父母让他们向东,他们偏要向西。这种"叛逆",其实是他们在试图成为自己。

很多父母以为,为孩子搞定一切,能给孩子带来更好的生活,没想到,只会给孩子带来越来越多的痛苦与不如意。

但其实,父母往往忽略了孩子作为"人"的存在。那么,什么是存在?

喜欢替孩子出头,为孩子搞定一切的父母。考虑过孩子的存在吗?

作为一个人,体验和感觉就证明着他的存在,就是他的存在。

所以,一个感觉丰沛的人,一个体验丰沛的人,是存在过的。

要有丰沛的感觉和体验,就要勇于投入生活的洪流,就要自己为自己的,人生作选择。这样,你的孩子才能有丰沛的感觉和体验,才能体会到自己的存在。

相反,假若孩子一直被人作选择,他就没有存在过。

所以,一个总被父母安排一切的孩子说,他觉得好像自己没有活着,他甚至走路时,都感觉不到自己的双脚,于是经常摔跤。

喜欢替孩子出头,为孩子搞定一切的父母。考虑过孩子的存在吗?

孩子自己也能感受到这一点,想对父母说不,但由于从小一直被教育听话,所以无法对父母说不,只好在潜意识里用被动的方式来羞辱父母。

这往往会达到目的,因为控制欲望很强的父母,常常会产生无力感,他们总是会发现,孩子的确听话和努力,但好象就是很难达到他们想要的结果。

曾经就有一位很听话的女孩自杀了,她在遗书上写道:"我不快乐,一直以来也不快乐,我似乎觉得缺了点什么,但我说不出是什么,那使我不安和痛苦。"

这里的"缺了点什么",因为没有自己的存在感。

喜欢替孩子出头,为孩子搞定一切的父母。考虑过孩子的存在吗?

春节档有一部电影是直接网络上免费放映,徐峥主演并且导演的《囧妈》,看完之后只能发出中国式教育的失败。

对孩子的过度保护,是中国式家庭的通病,影响孩子的人格发展

在这个影片中,讲述的就是一位母亲和儿子前往俄罗斯一路上发生的事情。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讲述了多少家庭的喜怒哀乐。

徐峥扮演的是一名中年儿子,自己面临着和妻子的离婚,在事业上也面临一个选择和挑战,这一边正要处理自己事业和爱情的节骨眼上,又和自己的母亲不慎陷入了列车。

喜欢替孩子出头,为孩子搞定一切的父母。考虑过孩子的存在吗?

有一幕我记忆非常深刻,就是这位母亲用着自己一切的力量在不断的保护着自己的儿子,她觉得儿子胖了,就不再让儿子吃碗里的最后一块红烧肉,她觉得儿子应该补充营养,就一路上拼命的给儿子喂水果,喝营养茶。她觉得火车上的人有点可疑,就不让儿子与别人接触。

这看似是亲子之间正常的事情,可是放在一个已经有自理能力,并且有自己的价值观的人身上,一切就变得可笑了起来。

所以这位母亲对于孩子的过度保护就直接影响了这个家庭,影响了两个人的人生,甚至是两个家庭的处境。

喜欢替孩子出头,为孩子搞定一切的父母。考虑过孩子的存在吗?

当然,受到最大影响的还是儿子,因为他的人格已经受到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让孩子尊重自己的选择,并因而努力承担自己的责任,只有真正的为自己存在过活着,才能有精彩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