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與辯證法和形而上學是什麼關係?

活動中心17653708


唯物和唯心是說,物質和意識誰是第一性的問題。

辯證法與形而上學是對立的,這個主要是黑格爾發展出辯證法以後才有的說法。黑格爾認為以往的孤立的靜止片面的看問題的方法是一種機械的教條的研究方法。形而上學,最早是哲學的一個分支,主要立足點是對存在的研究,以往主要是指亞里士多德發展出的一脈世界觀思考方法及思想體系。亞里士多德的學生根據亞里士多德的講學筆記整理出《形而上學》。我們傳統觀念上也有所謂“形而上者為之道,形而下者為之器。”的說法。這也是我們所說的“形而上學”四個字的出處。這裡道就是超經驗的,追求超世界的本源,這樣的世界觀思維方式多是靜止的、孤立的,限於唯心的。也就是誇大主觀意識的作用。辯證法的特點就在於運動發展聯繫的看問題,這樣黑格爾就把以亞里士多德、柏拉圖等發展出來的對事物持一種永遠不變觀的哲學體系進行了徹底的批判。

當然,辯證法可以是唯物辯證法也可以是唯心辯證法,這個是要區別的,唯心辯證法發展出來的那一套仍是形而上學體系。這裡形而上學的範疇就已經擴大了,就是理論體系的那一套的意思。在實踐唯物哲學誕生後就把黑格爾的那一套也打入了形而上學的範疇。這裡形而上學就不僅僅是亞里士多德那個哲學體系範疇了。


質躍


辯證法和形而上學是屬於技術類的問題,它可以用來為唯物主義的思想或者唯心主義的思想服務。事實證明,辯證法和形而上學是互為補充的兩種技術觀點。

其實辯證法和形而上學都是一種邏輯推理技術,因為他們都可以用嚴格的邏輯推理來解釋一些問題,只是跨越的時空不一樣!

圖中稱為上學的為亞里士多德的著作,影響了幾代人,也是人類文明的進步。

辯證法似乎沒有時間的概念,他可以用來解釋各個時期的所有問題,對其歷史價值會有一個新的判斷,所以辯證法和歷史唯物論放到一起是最合適不過的。形而上學只能用來解決靜止的,或者一成不變的東西。辯證法相對形而上學而言,他從更高的層次來說,找到了世界上的另一半。對立統一、有好的有壞,善於從事物的兩個對立的方面分析問題,這是辯證法的基本特點。形而上學往往是用孤立的、單一的邏輯來解釋世界的(其實也解釋不了)。從發展的角度上看辯證法是形而上學的一種高級形式,是對形而上學的一種擴展和補充。

圖中人物為黑格爾,辯證法邏輯學的祖鼻

圖中為馬克思,其思想也是繼承了黑格爾的許多觀點和方法。

馬克思主義時代,面對著長期形成的思想和認識上的侷限性,辯證的、形而上學的(機械的)、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客觀的和主觀的各種學說,他們都處在鬆散的自成一派的狀態。他們各自都在自圓其說,加上一些傳統的教會神學等一些傳統勢力的干預,很難形成一個更加系統的,全面的思想學說。

馬克思和恩格斯,他們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討論和爭論中度過的,馬克思的很多文稿都是由恩格斯最後整理完成的

馬克思就是把這些鬆散的各個門派的學說統一起來,用辯證的唯物的觀點建立起一個新的哲學體系和學說,說他開創了人類認識上的新紀元也不為過。事物發展的對立統一規律和客觀存的觀點構成了馬克思主義學說的堅實基礎。我們說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是科學的發展觀,原因就在於此。

形而上學中的上學,是相對於由此發展出的其他學問而言的(其他學問為下學,呵呵)。我們可以把形理解成狀態,事物始終處於運動中的狀態、還是靜止的狀態?辯證和發展的觀點似乎說明了一切。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也是對形而上學的補充。

所以,辯證法是形而上學之後的更高級的一種邏輯推理和價值判斷的技術。

人類在發展的過程中,對事物的認識是逐步成形的。開始人們對自然界的瞭解比較少,對於自然中的解釋,自然而然的主觀解釋佔多數,裡邊兒難免有宗教神學的的色彩。隨著人們對自然界的瞭解和認識的不斷深入,發現有些解釋從一開始就存在著錯誤。其思想根源在於人們主觀的意願太多。所以就有了後來的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之爭,也難怪馬克思著作裡邊兒的“批判”就比較多,呵呵。

唯物主義提倡的是以客觀存在為研究問題的先決條件,而不是以主觀的意願(唯心主義)去解釋世界,深刻認識並理解這一點,才是信服馬克思主義、理解馬克思主義的基礎。


上善苦水


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是對世界基本構成不同側面的認識概括。唯物主義認為世界構成物質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唯心主義認為世界是由精神即中國古之心主導支配的,認為“心外無物”、“世界即我心”。都是人類對世界構成聯繫不同側面認識成果,兩者恰恰說明世界是由物質與精神共同構成的,兩者內在聯繫已成為“哲學根本問題”,以現代科學觀點,物質與精神或是“物質機構與其內理化活性”或“人身與心“之間辯證法的聯繫之道,老子認為是“難易相成”辯證法的規律《道德經2章》,也即毛澤東常說的“精神變物質,物質變精神”。其實世界是由天地人共同構成,隨概念進步,天即天然精神,地是地上物質,人則以其”實踐“參與世界構成,故世界是由“物質、精神與人實踐“構成,人與世界的關係也成為哲學“重大問題“。

因果辯證法就是哲學,毛澤東與基辛格談哲學問題說“粒子也是可分的“就是“對立統一律“的因果辯證法,故通常認為哲學就是因果辯證法的學問。因果辯證法是什麼?西方哲學認為是萬物變化都有“對立統一,質量互變與否定之否定“規律,老子說有“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有生於有,有生於無”《道德經40章》三個循環鏈接過程,並說“無名(之法)是天地之始“《道德經1章》的始動法式機理,即世界萬物發展變化固定不變的“法式機理“,簡為天下萬物都有“因果交錯交替與循環提高延續”的變化根本法式機理,故古來稱之為“形而上學“,並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何意?即建築在多個因果辯證法首尾相連之上的謂之道或規律,而以因果辯證法為綱領主導之下的謂之(樸散為)器,即綱舉目張,才能在其主導下形成各種相關器物。這即是因果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相互聯繫。


春臺96245986


主義實際上是一種哲學思想,無論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無論是辯證法還是形而上學都是認識事物的方法。合起來就是用什麼哲學思想認識事物,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認識論"。什麼是科學的認識論呢?科學的認識論是怎麼來的呢?科學的認識論有三個重要的詞: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最早提出辯證思想的是黑格爾,他指出事物是在不斷變化的,但他堅持唯心史觀。馬克思高度讚揚了黑格爾的辯證思想,並把它與唯物主義結合起來,形成了辯證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指出:事物的發展變化遵循一定的規律,世界上一切所謂的"發明創造"其實不過是發現了某一規律,它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要把衛星送上天,無論是信仰上帝的科學家,還是信仰馬克思主義的精英,用的都是同一個原理。只不過馬克思主義認為這是事物內在規律,而另一方則認為是上帝的賜予。總而言之,言而總之任何人都改變不了。用唯物辯證法研究人類社會的發展就形成了歷史唯物主義。毛主席緊緊抓住了歷史唯物主義的核心:人民是推動歷史前進的真正動力。他的軍隊是人民軍隊,他指揮的戰爭叫人民戰爭,他的政治是宣傳教育鼓舞凝聚人民群眾的力量,......從而讓星星之火燎原,演釋了輝煌的歷史畫卷。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為人類提供了科學的認識論,每一個人都要學習,不要把他看成僅僅是政治教材。


丁嘉一595


是一元的關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即永生而全知全能生一即人類並萬類之永生全知全能,後生陰陽和諧而永生全知全能,異動而生滅,故成三,始有這生死是非不停輪轉之苦海,天災人禍不斷弱肉強食之生存法則掌控人類並萬類,唯物唯心辯證法形而上下,皆因此生,莫衷一是,難以統一信仰和價值觀。

二十一世紀是個大時代,人類並萬類已覺醒初心初衷,正撥亂反正。德己圓,道正成,東方白,世界同,紫氣生,生不息,樂永恆。

享愛情!


如石明貞


遇到一個哲學問題了。當成對自己的總結也是一次複習。常年痴迷哲學不能自拔。心情不好就要看看哲學就覺得心理找到了朋友。日常生活當中,特別孤寂。


在說明這個幾個問題前,先從形而上學入手,在這裡普及幾個基本的知識:

第一,形而上,最早來自於周易,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器。

第二,形而上學這個詞是由日本人弄出來的。湖建人嚴復老先生,用的是玄學,也特別不喜歡日本人把這個叫成形而上學,估計是覺得對周易這個形而上有一點不太搭噶。具體怎麼樣,目前無從可考了。

第三,亞里士多德,這大哲死了以後,大概過了200來年,由安德羅尼柯把他專講事物本質、靈魂、意志自由等研究經驗以外對象的著作編集成冊,排在研究事物具體形態變化的《物理學》之後,併名之為《物理學之後諸卷》,由詞的問題,被大家理解成為“超物理科學”,亞里士多德在書中討論的問題成為了形而上學的很多基本問題。

第四,就是我們馬克思了,這位高人認為用形而上學的觀點看問題,勢必導致唯心主義,原因是形而上學的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不符合客觀實際,並進而誇大主觀的作用。O了,形而上學就說明了的來龍去脈了。

後面,大概有那麼人——主要是哲學跟思想界的人,對形而上學這個詞,作為哲學分支學科確定下,並且把他的作為是對存在的研究。它亦被提出為是對科學以外、無形體、不可證明的事物的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觀認為它是脫離實踐的,用“孤立、靜止的觀點”觀察事物的思維方式。

形而上學在不同的語境下的意義,分兩個方面,一個是指:以用超經驗的思辨方式研究非客觀或者無形世界的哲學體系,而非科學研究現實世界的現象及規律;另一個指的是:與辯證法對立的 ,用孤立 、靜止、片面 的觀點觀察世界的思維方式。


辯證法跟上面這個剛好相反了。把靜止的看成動態的,就可以了。簡單一點就是不要把問題,事情看死了。我們中國人有一句話就是活人不能被尿憋死了。尿就是一個事情,活人,憋死了就是一個事情的兩個面。實際又是一個事情,這就是辯證法的魅力,我們經常會聽到,一個事情的兩個面。就是不要搞極端。


唯心與唯物這兩個,討論這個話題的時候。一定要把偉大的恩格斯同志的一句話銘記在心中。

“在認知論的領域裡面討論唯心與唯理是有現實意義的,脫離這個範圍討論,是沒有意義的”


在這裡,我們就知道了,我們可以把前面兩個看著是世界觀。後面這兩個就是認知論了。世界不能靜止的看待,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這個就是辯證法的世界觀)。


 唯心論與唯物論的根本區別在那裡呢?在對於哲學的根本問題,即精神與物質的關係問題(意識與存在的關係問題)之相反的回答。唯心論認精神(意識,觀念,主體)為世界一切的根源,物質(自然界及社會客體)不過為其附屬物。唯物論認物質離精神而獨立存在,精神不過為其附屬物。從這個根本問題的相反的回答出發,就生出一切問題上的紛歧意見來。  

在唯心論看來,世界或者是我們各種知覺的綜合,或者是我們的或世界的理性所創造的精神過程。對外面的物質世界或者完全把它看成虛構的幻象,或者把它看成精神元素之物質的外殼。人類的認識,是主體的自動,是精神的自己產物。  

唯物論相反,認宇宙的統一就在它的物質性。精神(意識)是物質的本性之一,是物質發展到一定階段時才發生的。自然,物質,客觀世界存在於精神之外,離精神而獨立。人的認識,是客觀外界的反映。


會上樹地豬


首先,要明確:唯物與唯物主義,唯心與唯心主義,根本就都不是一回事!

其次,辯證法,與中國遠古的所謂的名家“惠子”,是不是很像近親呢?現在已湮滅不見了吧!故,辯證法與什麼偷借了中國的東西而冠了名的《形而上》什麼學的,何足再提哉?

再其次,唯“物”主義中的這個“物”;唯“心”主義的這個“心”,都是指什麼?誰弄清了?不過都是“人方亦云”而已!

還有,何為“主義”?主義,是用在“人生”上的嗎?有人動輒就指責平民是“唯心主義”,不是笑話嗎?主義,是政治,是治世的專有名字啊!

當我們將這些弄清之後,所“問”,就不存在了。


卜耐夫哲學


回答《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與辯證法和形而上學是什麼關係》?我參與進來談談這個話題。這是個哲學理論方面的問題。先說說辯證法,形而上學與唯物主義,唯心主義是什麼關係?它們是依附關係。具體作如下論述。縱觀哲學發展史的鬥爭,除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鬥爭外。還可以看到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但辯證法和形而上學不是獨立體系,總是依附於唯物主義或者唯心主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和唯物主義,唯心主義不是四軍對磊,而是兩個陣營。不是從屬於唯物主義,就是從屬於唯心主義。固此,我認為辯證法和形而上學與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依附從屬關係。僅供評論參考。


李正生


雞和蛋的關係。


鳳之子4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這兩個理論講的是物質的起源說,唯物主義——指萬物的起源是以物質為第一性的,唯心主義——指萬物的起源是以人類的意識為第一性的。個人以為這兩個觀點是可以融合在一起的,完全沒有必要的對立性,它們的存在可以這樣去融合——既世界是物質為第一性的,而人類文明創造下的社會意識形態是以意識為第一性的。既大自然生態系統是萬物起源發祥地,而人類文明是建立在這個物質基礎之上的。唯物主義中包含了唯心主義。它們之間的關係是上下級關係。

辯證法與形而上學是指人類個體的兩種思維邏輯推理方式,辯證法是以其思維方式中,運用相互對應論證的方法,去解析和拆分事物,最後得出結論的思維方法。形而上學是以思維方式中,運用逆向思維的思考方法,逐級向上伸展推進,最後得出結論的思維方法。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人類思考之後得出來的兩個結論,辯證法和形而上學是人類思考時運用的兩個思考邏輯推理。前者是產物,後者是產出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