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陸錦洲|村野拾遺之《九座嘸頭魕墳》

嘸頭魕(音幾,義鬼)墳座落於大同大隊張家條北段,上世紀五十年代被拆除。拆除前是個氣勢恢宏,耗資巨大的墓地,墓地佔地面積約有二十畝左右,由九座石坑墓葬聯合組成,墓地四周由一條龍形的黑龍溝拱衛環繞,周邊栽有九十棵合抱粗的柏樹,象徵墓中的九位墓主。據說該墓地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

相傳清初年間,居住海門的錢三福,是當地有名的名門望族,家底殷實,不但有良田數百畝,而且在海門縣城有數家商號,日進斗金。可是俗話說得好,叫作越有錢越愛錢,越愛錢越有錢,錢三福儘管家有萬貫,卻待人接物極為吝嗇,而且為人十分刻薄,由此招來了一場滅門之禍。

錢三福有個妹夫是當地有名的滾刀肉,極盡無賴奸詐之事,而且染上了鴉片惡習,成天混跡於煙館,酒肆,妓院。錢三福的妹妹早逝,僅有的一點家產被其妹夫揮霍一空。

平時揮霍無度的滾刀肉便盯上了大舅子錢三福的萬貫家財,一次次上門借貸,而且只借不還,本來愛錢如命的錢三福,終於沒有了好臉色,有幾次甚至命家丁將其轟出大門,上門求借不著的滾刀肉本來心生恨意,再加遭此羞辱。便暗暗起了殺心。

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滾刀肉身帶凶器,一把磨快了的鍘刀片。偷偷潛入了錢三福的宅第,乘全家熟睡之際,一口氣將全家男女老少九口人盡數砍死,他還不解氣,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將所有的人頭全砍下,裝入竹筐後背到江邊,一股腦兒地倒入了長江。

慘遭滅門的錢三福一家,好在還有一位家住南通的堂弟,獲此凶訊,急忙趕回為其入殮安葬。據某位高僧指點,錢家全門凶死,不宜就地安葬,必須在異地選一塊風水寶地,作為墓地,冤魂方能安息。

經風水先生多方尋覓,最後選中了崇明這塊寶地,發現這裡仙氣遍地,旁有王母娘娘欽定的蟠龍河,且南有城橋鎮,北有浜鎮,東有堡鎮,西有廟鎮此四大名鎮護佑,上下各為八十里,為全島之中心,即使南坍北漲,或北坍南漲,均不會影響到這個黃金地塊,是錢三福全家的最佳安息之所。其堂弟變賣錢家地產,用重金購下週圍土地,請來能工巧匠,大興磚石土木,耗巨資在此修築墓地。出殯那天,九口八人抬的紅木棺材從灣港上岸,浩浩蕩蕩,極其壯觀。附近十里八鄉成千上萬的鄉民前來看熱鬧,鞭炮震天,鼓樂齊鳴,道路兩邊排滿了小商小販,還有耍猴的,舞大刀的,唱小曲的也來捧場子。中間也有走散孩子的,被踩了鞋子吵架的,喪家散發香菸糖果發生哄搶的。晚上,喪家又請了兩個戲班子,整整鬧騰了一天。

不過,當地人並不按照習慣稱這裡叫作錢家墳,而稱作嘸頭魕墳,時間長了,這個名稱還成了地標性稱謂。

儘管這裡戲也唱了,鬧也鬧了,但畢竟錢家是兇逝,陰氣太重,平時少有人煙到此活動,儘管芳草悽悽,連牛羊也極少光顧,唯有野雞野兔黃鼠狼等野物在此出沒,成了它們的樂園。

時間長了,還演繹出許多的鬼怪故事,聽當地人說,每逢陰霧天氣,這裡便會聽到鬼叫聲,還說如有人單獨到那處去,就會有厲鬼上來,向你索要腦袋,更有甚者稱,在夜半時分,經常會看到墳地燈火輝煌,出現當年出殯時的場景。這樣一來,墳地上更沒有人去了,倒成了殺人越貨者的天堂,據說清末民初,這裡還發生過幾次殺人和拋屍案,一時還驚動了縣太爺,從南門縣衙來了十幾頂官轎,極盡排場,倒是讓窮鄉僻壤的農夫村婦一睹了縣太爺威嚴的風采。

土改那年,附近村裡有個叫李毛狗的光棍,此人喜歡和人作賭抬槓,有一次幾個小青年跟他開玩笑,說李毛狗你敢在半夜裡到嘸頭鬼墳上走一圈,我們輸給你一罈老白酒。一聽有酒,李毛狗立即來了勁,他平時就好這一口,可是怎麼才能證明他去過呢?總不能派人陪著他吧,到時算誰陪誰?想來想去,有人出了主意,說用一根木樁,上面用毛筆寫上“大膽”二字,李毛狗到晚上十點鐘釘在墳地裡,證明他去了嘸頭魕墳,第二天一早派人去驗看,大家說這個辦法好。

故事:陸錦洲|村野拾遺之《九座嘸頭魕墳》

於是一切照計劃進行,當晚十時許,李毛狗拿了木樁和斧頭向墳地走去,接近嘸頭魕墳地時,只聽墳上傳來夜鳥一聲聲淒涼的鳴叫,夜貓子綠色的眼晴時隱時現,李毛狗身上立即起了雞皮坎塔,背上溼了一大片,李毛狗此刻左右為難,不去吧,回去顯然要被這群臭小子們取笑,英雄不惜命,但不能沒面子。於是,李毛狗只好硬著頭皮繼續向墳地走去。李毛狗穿的衣服都是人家送的舊衣服,長長短短都有,李毛狗身材矮小,常穿著長得過膝的上衣。李毛狗心裡害怕,眼晴驚悚地觀察著四周,蹲下身來用斧頭將木樁狠狠敲了下去,慌亂中沒想到把長上衣的衣邊也釘進了土裡,當他站起身要走的時候,怎麼也走不了,嚇得他大喊救命。

第二天幾個小青年上門詢問李毛狗去墳地了沒有,李毛狗帶著哭腔說:“別提了,昨晚被魕抓住了,你們看,衣服還被撕了一大塊。”幾個小青年不信,乘著大白天陽氣重,便結伴到墳地查看,只見李毛狗那塊撕下的衣服下襬,被木樁死死的釘在地上,旁邊的青草被踩得一片狼籍。不過講好的那壇老白酒還是要兌現的,事實證明李毛狗確實去了墳地,只是可憐了嚇得半死的李毛狗,在床上躺了一禮拜還起不來。

嘸頭魕墳被平掉是在大躍進那年,政府提出大辦農業,大辦糧食的號召,嘸頭魕墳的二十畝墳地為閒置土地,必須利用起來。但平掉嘸頭魕墳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頗費一番周折,用糯米和著石灰批縫的石坑,經歷了二百年的風雨,居然仍舊堅不可摧,後來從浜鎮請來了石匠,用鋼釺慢慢鑿開,拆下來的材料堆得滿地都是,光石料用牛車整整拉了十天,可見該墓地建造時的工程浩大。

歲月悠悠,嘸頭魕墳已蕩然無存,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當年荒蕪的墳地,如今已是喜看稻菽千重浪了。

- END -

故事:陸錦洲|村野拾遺之《九座嘸頭魕墳》

陸錦洲 自1969年大同初中畢業後,後從軍7年,退伍後上大求學,後一直在基層工作至退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