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的書法理想“晉人格”是什麼,如何臨學王獻之“一筆書”?


我是一人。對書法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才能問出這樣的問題。

米芾的草書取法晉人,癲狂說出“晉人格”。如今“一筆書”代表性的兩人,王獻之和米芾。

米芾(1051年—1107年),初名黻,後改芾,字元章。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

米芾個性怪異,舉止顛狂,遇石稱“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稱“米顛”。

米芾的話,我們不要盡信。“晉人格”也是出自米芾的文字。

米芾 《論草書帖》,草書九帖之五。此帖亦名《張顛(癲)帖》、《草聖帖》、《論書帖》等,草書。隨筆一則,是米芾一段評論草書的手札。約書於北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

米芾 《論草書帖》 紙本草書,縱24.7釐米橫37釐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草書若不入晉人格。輒徒成下品。張顛(癲)俗子。變亂古法。驚諸凡夫。自有識者。懷素少加平淡。稍到天成。而時代壓之。不能高古。高閒而下。但可懸之酒肆。(*)光尤可憎惡也。

草書若不入晉人格。輒徒成下品。學草書一定要學晉學王,至少要學過。而且從歷代來看,不學的草書都不太行,尤其是我們當代一些只學明清的書法家們。

一筆書和《中秋帖》

《中秋帖》,傳為晉王獻之書,紙本手卷,縱27cm,橫11.9cm。《中秋帖》傳為王獻之所書,與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詢的《伯遠帖》合稱“三希”,現藏故宮博物院。

《中秋帖》是“三希”之一,一說是王獻之,另說是米芾。

有人認為《中秋帖》並非王獻之真跡,連摹本也不是,而是米芾節臨當年寶晉齋中《十二月帖》的書跡。

注意:一筆書不是寫一篇100字的文章,然後一筆寫成。目前認為最好的“一筆書”的墨跡是《中秋帖》。

再看一遍,三希之一的《中秋帖》。

一人有感

一筆書怎麼練,多多看《中秋帖》。

要學習草書包括“一筆書”,多多臨寫晉人,王羲之和王獻之的行草書,雖然王羲之和王獻之的字有區別,但是想要學習草書,絕對不能以明清為主。

以我的知識,儘可能地客觀求真。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捨。如有補充,歡迎大家一起討論,一起進步。


我是一人,喜歡書畫和藝術相關,關注我。19年8月15日滬。


一人筆記


這是一個比較有難度的問答,因為要熟悉各“大家”的書帖容易但若能看出區別及引申至書法者的個性及想法上卻是有些難度的😅😅

首先我們來看米芾的《論書帖》(見圖1):

草書若不入晉人格,徒成下品

✍️多用側鋒,筆勢遒勁有力,筆畫厚重,結字有特別的姿態,頗得“二王”(晉朝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草書風韻。但是此帖字字獨立,不像王羲之那樣一筆連寫二三字,缺乏晉人草書的縱引之勢。🤓傳世的米芾草書作品較少,《論書帖》不但是他少有的草書作品之一,而且文字內容是評論唐朝草書名家。米芾認為“草書若不入晉人格,徒成下品”,按這個標準衡量,張旭是“變亂古法”,懷素“不能高古”,高閒的草書俗得只能掛在酒店裡,巧言光的草書簡直讓人憎惡。可以看出,他在書法方面推重晉人,輕視唐人😂。

圖1論書帖釋文:草書若不入晉人格,聊徒成下品。張顛僧草變亂古法,驚諸凡夫,自有識者。懷素少加平淡,稍到天成,而時代壓之,不能高古。高閒而下,但可懸之酒肆, (biàn)光尤可憎惡也

其實米芾臨學王獻之的“一筆書”與其臨學王羲之的草書風格截然不同,如圖2所示,米芾臨學王獻之“一筆書”筆法非常簡陋,基本保持裹鋒運筆,筆鋒在紙面平順的滑動,結字收放自如,順勢賦形。

附贈給大家的米芾書帖欣賞喔🤓圖3《盛制帖》為米芾致友人蔡肇(字天啟)尺牘之一。是不是給人一種:筆勢飛動,姿態曼妙的感覺呢😄。裱邊有明代董其昌題跋:“米老此尺牘似為蔡天啟作。筆墨字形之妙,盡見於此。”

圖4 天啟親 圖5 (米芾 張季明帖 / 王獻之 中秋筆意 ) 圖6 大道帖 (王獻之)

最後感謝各位的瀏覽🤓如有疏漏及錯誤敬請指正。








紫夢手記碧雲天


說到晉人格,就得了解晉朝,一個名士很多的年代,因為大家都不關心國家,一個個整天喝酒寫字聽曲,像王羲之的蘭亭集,解釋說“修禊事”,事實上我還是覺著他們就是去玩耍了。

按現代的話說,就是一群國家養的閒人,天天互相請客吃飯,寫字喝酒作詩。他們當時有個習慣,就是拿著一個雞毛撣子差不多的東西,整天吹牛,當然我們現在稱之為“清談”或者“魏晉清談”。

這群人除了玩耍整天沒事做,就研究書法。以王羲之為代表,他自己做筆,給紙張刷粉(用麵粉、滑石粉填充紙張的空隙),然後不停研究寫字。

所以晉人格,自然就是 不是為了別的什麼而寫字,而是為了讓自己開心快樂而寫字。因為當時的世家子弟,真的非常閒啊,古人的作品研究完了,開始尋找自我。

王羲之的一筆字,其實秘訣也不難,就是熟悉字的結構,用好連筆,氣要貫通,比如大道久不下,就講究一個一氣呵成,氣脈貫通。



文學傳播者雲帆


米芾一生以晉人為宗,多收集晉人書帖,其齋號名曰“寶晉齋”。米芾論草書也以是否入“晉人格”為圭臬。對比米芾臨本與《寶晉齋法帖》本和《淳化閣帖》本可以看出,米芾臨本多為“點畫失真”。比如第五行的“道”字,在《寶晉齋法帖》本和《淳化閣帖》本中“道”字最後一筆作捺,而米芾摹本卻是反鉤;還有第一、八兩行的“再”字,第二行的“動”字,第六行“當”字的寶蓋及“等”字的第一《大道帖》是典型的“一筆書”,筆勢連貫迴繞,氣韻貫通,筆性與章法與王獻之其他草書作品風格迥異,清人孫承澤運用多種鑑定方法,認為《大道帖》為米芾臨本。徐邦達依據宋代才出現無心散卓筆,並結合宋人米芾的書法進行比對,認為《大道帖》實出於米芾的臨摹。

《大道帖》與米芾行書作品中的某些字筆法結字非常類似。比如《大道帖》中的“大”、“道”、“未”,分別與米芾《方圓庵記》中的“大”、《德忱帖》中的“道”、《焚香帖》中的“未”筆法字形非常相似,而且“耶”的超長拖筆在王羲之作品中是異態,但在米芾的作品中是極常見的。橫都是典型的米芾筆法。

但米芾臨本與原帖還是有很多相似之處,基本上保持王獻之“一筆書”超逸悠遊、婉轉流暢的特色。米芾臨本點畫靈動有力,字勢收放自如,富於變化,字與字之間氣息貫通,氣勢奔放灑脫,章法疏密相間,靈活自然,韻律歡快。

所以說,《大道帖》是米芾所臨是有道理的,《大道帖》即使不是米芾所臨,也至少可以看出米芾曾臨學過《大道帖》,米芾在自己的作品中集《大道帖》的字,與其集古字學習如出一轍。

《大道帖》筆法簡練,單字之結體近乎行書,筆勢連貫類草書,此帖素有“一筆書”之稱,與王羲之的行書、草書作品中豐富細膩的筆法及其片段式的章法截然不同,此帖筆性與格調非常接近王獻之,米芾所臨學的《大道帖》完全是王獻之“一筆書”的筆法。






雯竹琴韻


首先聲明以下為原創,本人從事書法學習已經有快三十年。書法教學也有進二十年。

先說一下米芾。米芾宋朝人,是書法史上的頂級書法大家。其書法號稱八面出鋒。沉著暢快淋漓。早年書法主要學習唐人,後學晉人書法,以王羲之為主。一生書法成就很高,然而在繪畫上的造詣不亞於書法。繪畫史上有米家山水獨樹一幟。米芾說書法不入晉人格專門有一個貼的。


此貼就是米芾主張書法要有晉人的格調。晉的書法是什麼格調呢。主要還是和當時的歷史背景有關。東晉和十六國長達100餘年的南北對峙,是西晉末年曆時16年之久的八王之亂的直接結果。對於政治經濟,這是一場災難;而對於書法來說,這種歷史變遷所引起的一系列外在條件的更新,卻是一個發展機遇。隨晉室南遷的世家大族,在嚴酷的政治現實面前,需要心靈的解脫,於是,他們拋棄繁瑣經學,通過服藥、飲酒、遊心自然、清談、乃至寄情書法等生活方式,開拓了一片與漢代讀書人很不相同的生活空間。書法在世家大族流風相扇、競能鬥勝中,表情達性的功能被強化,含蘊的內涵得到擴展,獲得了長足的進步。以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為代表的東晉行、草書,不僅使行書作為一種字體完全定型,而且本身在藝術上樹立了歷史的新高峰,成為一個時代精神生活的標誌,在書法史上巍然聳立,至今仍熠熠生輝。


至於說一筆書,如果從書法的專業講只能說筆畫連綿不斷猶如一筆完成,其意義在於很少斷筆,但不是沒有隔斷,只是很少而已。沒有一個書法作品是一筆不斷完成的。畢竟一片作品還要分幾排去寫,不想斷也會斷開。至於學習一筆書,我覺得先從魏晉書法臨習開始。然後才能知道如何用筆如何連帶怎麼安排章法佈局。這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準確地說書法不同於寫字。寫字是要工整清晰,然而書法重要在於用字去體現作者的內心完全是兩回事。就像畢加索梵高的畫一樣,很少具象。作者每日心情可能都不一樣所以作品風格完全不同。王羲之蘭亭序俊逸瀟灑,仙風道骨。喪亂帖以用筆果決挺勁,結體縱長,輕重緩疾極富變化,書寫時先行後草,時行時草,可見其感情由壓抑至激越的劇烈變化。

所以對於一筆書法學習可以先從基礎學起。以上言論為一家之言,不當之處請指教。


書法工作者張靚


王獻之一生的書法藝術並不守舊,且與父不同,字身喜帶長形。王獻之家學淵源,學習勤奮。其詩文書法,為東晉後起之秀。他筆下的草書,下筆熟練、潤秀、飛舞風流,不亞於父親王羲之,父子合稱二王。

王獻之學書和他的父親一樣,不侷限於學一門一體,而是窮通各家,並且創造出自己獨特的風格。終於取得了與王羲之並列的藝術地位。書跡有宋米芾臨的《中秋帖》等



月明軒


米芾一生以晉人為宗,多收集晉人書帖,其齋號名曰“寶晉齋”。米芾論草書也以是否入“晉人格”為圭臬。本人從米芾對王獻之“一筆書”的取法,展開我們今後對“晉人格”的研究,

米芾臨學的王獻之“一筆書”作品主要有《鵝群帖》、《大道帖》、《中秋帖》、《盛制帖》及在《臨沂使君帖》、《張季明帖》、《李太師帖》、《承天帖》《夏英公帖》、《陋幫帖》等作品中偶爾出現的一筆書。


追夢人盛懷傑


“晉人格”一說出自米芾的書論,其《論草書》中雲: 草書若不入晉人格轍,徒成下品。張顛俗子,變亂古法,驚諸凡夫,自有識者。懷素少加平淡,稍到天成,而時代壓之,不能高古。高閒而下,但可懸之酒肆,光猶可憎惡也。這則書論體現了米芾 崇晉卑唐 的書學觀。

米芾臨學的王獻之“一筆書”作品主要有《鵝群帖》、《大道帖》、《中秋帖》、《盛制帖》及在《臨沂使君帖》、《張季明帖》、《李太師帖》、《承天帖》《夏英公帖》、《陋幫帖》等作品中偶爾出現的一筆書。


墨兵指揮


晉人書法其書風飄逸,運筆有一定的特點,是按毛筆結構來運筆,入筆優美,回峰無做作。尤其是蘭亭集序的每一個字,以筆峰順應,手感好把握,字以露峰入筆為多,連筆暢快,當然不是所有晉人書法都好。這就是書法之真性,名曰真書。

米芾的字就是入筆隨意,而頗具美感,有八面出鋒之談,八面出鋒是運腕靈活,任何方向都可入峰,可出鋒,出其不意。是毛筆在紙上的動感強,結體美觀大方,這就是晉人風格的升級,至於一筆書,我暫不提倡,把握不好則亂,筆斷而意連才是最高境界。


贏州7983344520306


觀其形,悟其神,熟於心,然後仿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