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變法的開端—慶曆新政

說到宋朝變法,最令人熟知的應該是宋神宗年間的王安石變法,也稱“熙寧變法”(熙寧是宋神宗年號)。在熙寧變法前,宋仁宗時期還曾經發生過一次由范仲淹主持的變法—慶曆新政。

歷朝歷代,當王朝發展到一定階段,或是內外的壓力之下,都會有一批目光遠大的士大夫對國內的各項政策產生不滿,進而想要變法圖強,比如商鞅變法,比如張居正改革。“慶曆新政”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誕生的。


宋朝變法的開端—慶曆新政

《清平樂》劇照

歷史上,“慶曆新政”的原因被歸結為內外交困,不只是宋朝內部的憂患,但是宋朝外部的遼夏兩國的壓力也是產生新政的重要原因。

先說內憂,宋朝在印象中是一個經濟極度發達的朝代,按說經濟繁榮,國庫充裕,除了軍事力量弱一些之外,應該不會有什麼內憂,但是事實並非如此。由於宋朝採取不抑制兼併土地的政策,縱容功臣兼併土地,隨意可以進行土地買賣與典當。於是官僚與地主階層就不斷聚集土地,農民失去土地的數量不斷增加。“富者有彌望之田,貧者無立錐之地。有力者無田可種,有田者無力可耕”。

此外,宋朝的稅也是很重的,當時的老百姓不只要按規定的數量納稅,還有“支移”和“折變”等負擔。在兩稅之外,還有丁口賦、各種雜變之稅、徭役和差役。這是賦稅之外的又一項沉重的負擔。正是因為如此沉重的負擔,從宋真宗時期開始,農民起義不斷,993年,王小波在四川發動起義,12月,李順在成都建立“大蜀”政權,沉重打擊了宋朝政府。鹹平三年(1000年),王均的起義又爆發了。此後還有慶曆三年(1043年)沂州虎翼軍座王倫率眾譁變,殺了巡檢使朱進,“

轉鬥行餘里”,“如履無人之境”。正如歐陽修所說 “一年多於一年,一夥強於一夥”。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當時的財政收入十之七八都用到了奉養官員,養兵之上。

為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官員的權力,實行一職多官,同時由於大興科舉、採用恩蔭制、奉行“恩逮於百官唯恐其不足”的籠絡政策,宋代恩蔭名目繁多,中高級文武官員的子弟,親屬及其門客等享受此特權。尤其是自宋真宗之時定承天節(每年生日)、南郊(三年一次)奏蔭子弟恩例,大開恩蔭之門,從此恩蔭愈濫。

而同時為穩定社會秩序,抵禦北方民族的南侵,宋初實行守內虛外策略,奉行“養兵”之策,廢除府兵制,改為招募。至仁宗時,總人數已達140萬,形成了龐大的軍事體系。


宋朝變法的開端—慶曆新政

《清平樂》劇照

再來看看外患,宋朝軍事力量孱弱已經是歷史上公認的事實了。宋朝初期主要外患是遼國,而宋遼“澶淵之盟”後,兩朝以兄弟國相稱,雖說宋朝付出了三百萬歲幣的代價,增加了當時宋朝百姓的負擔,但總算是換來了邊境幾十年的和平時光。到了宋仁宗時期,宋朝最大的外患就變成了逐漸崛起的西夏。

從1040年到1042年(宋朝慶曆二年),西夏李元昊不斷向宋朝發動了多次進攻,其中大規模的戰爭主要有四次:過三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麟府豐之戰、定川寨之戰等四大戰役,西夏殲滅了宋軍數萬精銳。使李元昊實力與慾望大增,他在定川寨大捷之後,曾聲稱:“朕欲親臨渭水,直據長安!”,宋軍因為受到西夏不斷重創,實力已經大減,宰相呂夷簡驚呼:“一戰不及一戰,可駭也!”

同時遼國也趁火打劫,於1042年遣使求關南之地,並且“聚兵幽燕,聲言南下” 。最終宋仁宗遣富弼為使,“歲增銀、絹各十萬匹、兩” 才得以解決。


宋朝變法的開端—慶曆新政

《清平樂》劇照

在這種內憂外患的情況下,歐陽修上書要求改革吏治,在上書中指出“因循不改,弊壞日甚”。宋仁宗在改革呼聲的推動下,“遂欲更天下弊事”。宋王朝的最高統治者總算開始行動了。

慶曆三年(1043年),范仲淹、富弼、韓琦同時執政,歐陽修、蔡襄、王素、餘靖同為諫官。范仲淹向仁宗上《答手詔條陳十事疏》,提出“明黜陟、抑僥倖、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減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10項以整頓吏治為中心,意在限制冗官,提高效率,並藉以達到節省錢財的改革主張。宋仁宗採納了大部分的建議,施行新政,裁撤冗官,更改恩蔭制,減少朝廷支出,並更定科舉法。

正如歷史上所有的新政改革一樣,觸犯了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之後,就會迎來狂風暴雨的反擊。

慶曆四年(1044年)四月,因新政實施後,恩蔭減少、磨勘嚴密,希圖僥倖的人深感不便,於是毀謗新政的言論逐漸增多,指責范仲淹等是“朋黨”的議論再度興起。 仁宗對朋黨之論也開始產生懷疑,范仲淹提出“小人之黨、君子之黨”的說法予以反擊,歐陽修也撰寫《朋黨論》一文上奏仁宗。

慶曆五年(1045年)正月二十八日,范仲淹被罷去參知政事,知邠州、兼陝西四路緣邊安撫使。同一天,,富弼亦被罷去樞密副使,,改任京東西路安撫使、知鄆州。第二天,,杜衍被罷為尚書左丞,出知兗州。二月初四,罷磨勘新法、任子新法。三月初五,韓琦罷樞密副使, 加資政殿學士, 知揚州。至此, 主持變法改革的主要人物, 全被逐出朝廷。二十三日,廢除科舉新法,恢復舊制。八月二十一日,歐陽修罷河北都轉運使,改知滁州。至此,慶曆新政徹底失敗。

慶曆新政失敗了,社會矛盾並未緩和,土地兼併日益嚴重,冗兵資費更是加倍 ,民族矛盾又十分尖銳,宋廷財政空虛,在這種情況下,要求改革的呼聲此起彼伏,一場更大規模、更為深刻的改革運動已在醞釀之中,這就是

王安石變法。慶曆改革對熙寧時王安石的改革, 產生了直接的影響。王安石的熙寧變法是在慶曆新政的基礎上擴大和深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