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涉函中的美團另一面:涉嫌實施壟斷定價,一份餐最高抽取26%佣金

半島評論員 王學義

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聯合省內各地餐飲行業協會,向美團發出一封措辭強硬的交涉函,要求取消“獨家合作限制”等壟斷條款,降低外賣服務佣金等。而美團方面則對媒體表示,對協會發出的交涉函不做回應。(4月12日《羊城晚報》)

一場疫情,給餐飲行業帶來了巨大損失。在很多地區,線下經營一度被按下暫停鍵,依靠外賣平臺線上經營,成了諸多餐飲商家的重要收入來源。可以說,外賣平臺給眾多餐飲商家保留了一線生機,眾多外賣小哥在疫情當中仍堅持工作,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這些都非常值得肯定。

然而,在新聞中的這封交涉函中,我們看到了外賣平臺的另一面,以及許多潛在的行業矛盾。比如,其中提及,美團外賣在廣東餐飲外賣的市場份額高達60%至90%,已達到《反壟斷法》規定的市場支配地位。同時,美團涉嫌實施壟斷定價,持續大幅提升扣點比例,新開餐飲商戶的佣金最高達26%。一份餐,竟然要抽取26%的佣金,不能不說“夠狠”。餐館又將面臨多大的壓力?而要想在競爭中生存,定價太高是不現實的,只能降低食品質量,那麼最終傷及的依然是消費者的利益。壟斷定價的危害顯而易見。

更不容忽視的是,其中類似“二選一”的排他競爭。交涉函中稱,美團要求餐飲商家做“獨家經營”,否則就強制註銷、下架門店。《反壟斷法》明確禁止“沒有正當理由,限定交易相對人只能與其進行交易或者只能與其指定的經營者進行交易”。而《電子商務法》也有相關方面的規定,違者將由市場監管部門責令限期整改,並處罰款。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又印發意見,嚴禁平臺單邊簽訂“二選一排他性”合同。在這種情況下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廣東33家餐飲協會要聯名“硬懟”美團。這種排他性條款也會導致平臺對商家掌控度越來越高,讓消費者沒有太多的選擇權,對消費者權益構成侵害。

當然,商家的出發點仍然是“疫情之下的求生”。餐飲協會的要求是,美團對餐飲行業予以實質性“幫扶”,取消獨家合作限制等其他壟斷條款,以便餐企承接來自更多平臺的外賣訂單、促進餐企開源脫困;直接減免整個疫情期間廣東省內所有餐飲商戶外賣服務佣金5%或以上。協會稱曾於3月10日發函給美團,提出相關訴求,但未收到美團的正式回覆。可見,其“硬懟”有著無奈的成分。

事實上,疫情期間,這並非餐飲行業協會首次向外賣平臺“發難”。媒體梳理發現,此前已有多地餐飲協會發文,直指外賣平臺高佣金、涉嫌壟斷經營等問題。比如,2月24日,山東省飯店協會、山東省老字號企業協會等代表省內餐飲企業,曾發出公開信,聯合向美團、餓了麼等各類外賣平臺呼籲,希望儘快出臺降低佣金費率在內的各項餐飲扶持措施。

目前,餐飲企業的處境雖然正在改善,但客流量還未恢復到以前,壓力仍比較大。這時正需要餐飲行業和外賣平臺聯合起來,共克時艱。各地餐飲行業此起彼伏的呼聲,應該引起監管部門的重視,及時介入調查,用法律為新商業模式劃清邊界。外賣平臺則要加強自律,嚴格遵守法律法規,主動為復工復產盡責。不能光想著“贏家通吃”,也要更好地賦能實體商家,否則難免會受到市場和法律的雙重懲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