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科学家”妈妈把自闭症儿子变成了“机器人”

“疯狂科学家”妈妈把自闭症儿子变成了“机器人”

理论神经学家Vivienne Ming把她的职业生涯集中在探索如何利用技术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类潜能上,但在一篇新Quartz文章中,她详细描述了她是如何因个人原因引导她内心的“疯狂科学家”。

据Ming介绍,在儿子被诊断出自闭症后,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Google Glass构建了一个人脸和表情识别系统,旨在实时解读他人的面部表情。

这是大多数人生来就具备的一项技能,但对于患有自闭症的人来说,这似乎是一个“超级大国”。Ming就此提出了关于科技对她儿子的人性影响的“挑衅性”问题

她写道:“我选择把我的儿子变成一个电子人,并改变对人类意义的定义。”“但我对儿子附加的超级工程使他变得更人性化还是更少?他说: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毫无疑问,利用科技来增强人体生物学已经不再是科幻小说中的幻想了。今天,采用人工耳蜗植入、仿生眼睛和大脑控制假肢的人,就穿行在我们中间。

这些设备在其特定用途上可能有很大的不同,但总的来说,它们都朝着相同的目标努力:使“不同”的人更像普通人。

Ming为儿子建立的系统属于同一类。但是,如果我们使用神经修复技术并不是为了让每个人都能达到相同的起点,而是为了让一些人进入更高的层次,会发生什么呢?

设计人类

当让人比普通人更好的技术被广泛应用时,会发生什么?

Ming在Quartz刊登的文章中,挣扎着回答了这个问题,她得出的结论并不特别令人鼓舞。

“理论上,任何人都可能接触到新的神经技术,” Ming写道。“但事实上,最能利用它们的人可能是最不需要它们的人。”

换言之,最先接触到最新电子人技术的人,很可能是那些能负担得起的人,这导致Ming得出结论,认为增强可能“成为一种工具,更坚定地巩固不平等。”

另外一个非常现实的可能性是,这些同样享有经济特权的人类,很快将能够在他们出生之前给予他们的后代生物优势,这要归功于基因编辑技术,而且很难想象未来的技术不会在富人和穷人之间,创造一个更宽的鸿沟。

避免反乌托邦

基本上,当Ming问读者“当我们都想成为超人时会发生什么?”在文章最后,她分享了她对这个问题的答案——这并不会带来美好。

一些专家认为,全球性机构应该规范这些超级大国对这类技术的使用,并制定规则,确保我们都能平等地从中受益。

考虑到技术进步的速度,可能在法规出来之前,这种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