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科舉考試的基石之一,舉人和秀才之間有什麼區別?

​舉人和秀才雖然都是科舉考試中人才上升通道的組成部分,但是其中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秀才雖然可以見官不跪並且可以免除賦稅,但是基本還是在“民”的範疇,而舉人則可以外放為官了。

同為科舉考試的基石之一,舉人和秀才之間有什麼區別?

秀才

​用現代的話來說,大概類似於初中生和中專生的區別那麼大吧,尤其像是在計劃經濟時代的中專生,畢業之後直接包分配工作還是鐵飯碗那種。

​明清之後,科舉考試模式基本形成正規,學子首先需要參加縣試取得童生資格,縣試的第一名叫做案首,然後縣試過關參加府試,府試過關參加由省裡的學政主持的院試,只有這三關全過才可以稱為秀才,所以古代有相當一部分考生都是被刷在了這三關。

同為科舉考試的基石之一,舉人和秀才之間有什麼區別?

江南貢院

​筆者的高祖父,就曾經參加過科舉考試,但是很遺憾只是考取了童生,沒有考上秀才,不過取得了在鄉村教書的資格,所以去世後可以獲得“登仕郎”的追封,據說當時我們鄉里只有一名秀才,要知道當時我們那裡是首府首縣,生員的比例還要高出其它地區,古代的科舉考試之難可見一斑。

同為科舉考試的基石之一,舉人和秀才之間有什麼區別?

老秀才

​取得秀才資格後,就可以到省城參加鄉試了,因為鄉試一般在秋天舉行,所以也叫“秋闈”,鄉試的過關者叫做舉人,第一名舉人叫做“解元”,著名的風流才子唐伯虎就是南直隸的解元,而從解元起一直到會試、殿試都得頭名的,可以叫做連中三元,歷史上的文科舉只有14名連中三元之人,分別是唐朝的張又新、崔元翰;宋朝的孫何、王曾、宋庠、楊置、王巖叟、馮京;金朝的孟宋獻;元朝的王宗哲;明朝的黃觀、商輅;清朝的錢檠、陳繼昌。

同為科舉考試的基石之一,舉人和秀才之間有什麼區別?

江南四大才子

​舉人據說是科舉考試中最難的一關,因為舉人與秀才的地位是天壤之別,而舉人與進士雖然有些許差別,但是畢竟只是做官的起點不同,而秀才是根本沒有做官資格的,而且舉人就可以免除大量賦稅了,所以一般古代人中舉之後就會有大量的鄉民投獻土地以避稅,並且有許多人會轉而向舉人繳租以獲得免稅,這樣舉人在無形之中支獲得大量財富,而且每個省的舉人與秀才比例也大大小於進士與舉人之間的比例,所以民間也有“窮秀才、金舉人、銀進士”之說。

同為科舉考試的基石之一,舉人和秀才之間有什麼區別?

范進中舉

​ ​不說別人,就說《儒林外史》之中的范進,中秀才之前總被屠戶丈人打罵,中了秀才之後勉強可以與屠戶丈人平起平坐了,畢竟在古代屠戶只是名聲不好聽,卻是十分殷實的家庭,而到范進中舉之後,屠戶丈人就得跟在屁股後面一口一個賢婿老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