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節,香奈兒文案竟然翻車了!

每年的三八節前後,似乎都會出現那麼幾個文案翻車的品牌案例。

前年有鳳凰衛視發“豬蹄”海報,並配文:成熟的你更有味道哦,惹出不小風波;去年有杜蕾斯X喜茶玩過界,搞了個“你的第一口最珍貴”;今年也不例外……

可萬萬沒想到的是,今年因文案“踩雷”被送上熱搜的,會是國際大品牌香奈兒。


三八節,香奈兒文案竟然翻車了!

起因是作為香奈兒代言人的女星辛芷蕾,在微博發出的三八節香水文案:“不會用香水的女人沒有未來。”

三八節,香奈兒文案竟然翻車了!

一石激起千層浪,網友紛紛對此表示憤怒和批判,認為這是品牌以及代言人都“不尊重女性”的體現。

三八節,香奈兒文案竟然翻車了!

目前,原微博已經被刪除,辛芷蕾也發文解釋稱,文案的本意是呼籲“女同胞們活得精緻精彩些”。

三八節,香奈兒文案竟然翻車了!

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在香奈兒翻車文案上,其它品牌主們可以吸取哪些教訓呢?

三八節,香奈兒文案竟然翻車了!

致敬三八節,辛芷蕾X香奈兒文案“三宗罪”

阿瑟米勒曾在劇本《時代》中說,多年前人們感到難受和不知所措的時候可能去教堂,可能去鬧革命,而如今人們難受的解脫辦法則是去消費。無論是從物質豐足時期走向物質過剩時期消費型社會大環境,還是女權主義下“她經濟”時代的來臨,都讓三八節成為了如今品牌的必爭之地。

在這一背景下,如果品牌的營銷方式依舊墨守成規,止步不前,就會被市場所拋棄,以此番香奈兒的“錯誤”文案為例。

首先,口吻過於高高在上。電商的野蠻生長改變了中國消費者的消費模式,也大大改變了奢侈品牌在國人心中的地位。當無限逼真的“仿製品”遍地開花,以及購買奢侈品的途徑越來越便捷,以往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奢侈品牌們也漸漸褪下神環,走上了“下沉”的自救之路。

而品牌成功“下沉”的關鍵一步,便是褪去高冷的外衣,用接地氣甚至土味的溝通方式,拉進與大眾消費者之間的距離。

明白這一點,我們在回看香奈兒“不會用香水的女人沒有未來”這句文案,就會發現,它自帶著一種“你不用我產品你就沒有未來”的高奢優越感,極易讓當下愈發消費自信的消費者產生“被莫名詛咒”的逆反心理。

三八節,香奈兒文案竟然翻車了!

其次,外部語境選擇錯誤。廣告文案作為一種特殊的語言現象,無時無刻不處在特定的語言環境包圍之中。也就是說,同樣一句廣告文案,在不同的人文環境中,起到的帶貨效果也是不同的。

正如在普遍體味大的西方,使用香水對當地消費者來說,是一種社會默認習慣和禮貌;但在香水的使用沒有完全普及開來的中國,香水產品之於消費者,從來都是錦上添花的作用,甚至很多特殊的職業是不允許使用香水的,香奈兒文案將香水和未來掛等號,是無法讓國人產生共鳴的,於是有網友現場給香奈兒文案進行調整修改“會用香水的女人更享未來”,這樣是不是感覺瞬間好多了?

最後,團隊翻譯不嚴謹。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一字之差都可能造成完全不同的兩種結果。因此,當我們順著“香奈兒此番翻車文案出自其創始人之口”這個說法追溯起來的時候,便會發現,完全是團隊翻譯的鍋,香奶奶的原話其實是“擦錯香水的女人是沒有未來的”,幾字之差,意思卻天差地別。

三八節,香奈兒文案竟然翻車了!

三八節,香奈兒文案竟然翻車了!

那些年翻車的女性文案

女性文案翻車事件,歷來之久,並不僅僅在三八節附近出沒,甭管你是與女權八竿子打不著的品牌,還是轉為女性服務的對口企業,都曾前赴後繼地在這上面翻過車。

比如,車企奧迪,就曾推出過一支以“奧迪官方認證二手車”為主題的視頻廣告,將檢查二手車與婆婆檢查兒媳婦的美貌是否為原裝聯繫在一起,一經發出,就因涉嫌嚴重物化女性而被全網討伐。

三八節,香奈兒文案竟然翻車了!

比如,滷味商絕味鴨脖,就因在官方旗艦店放出大尺度性暗示海報,並配文“並

配以文案“鮮嫩多汁,想要嗎?”引發消費者的強烈反感。

三八節,香奈兒文案竟然翻車了!

又比如電商巨頭京東,也曾在快遞打包盒文案上,出現過“不塗口紅的你,和男友有什麼區別”的性別歧視失誤。

三八節,香奈兒文案竟然翻車了!

以上案例中的品牌最終都為自己的失誤,做出了銷燬物料、公開道歉等相應處罰,可在該事件中,所失去的品牌好感度,則是無法彌補的。

由此可見,新女性時代,但凡品牌的文案裡要用女性做創意,無論是品牌營銷中多麼微小的一環,都必須表現出對女性群體絕對的尊重,耍小聰明之前,三思而後行。

三八節,香奈兒文案竟然翻車了!

關於品牌抱女性大腿的幾點啟發

對於品牌來說,完美的未來必須是安全的未來。在女性獨立已成趨勢的今天,品牌迎合女性消費主題現象無可厚非,但在這一過程中,品牌還需要熟讀以下安全知識:

其一、女權是把雙刃劍,話題要足夠安全。對於市場來說,女性顧客女性顧客更加情緒化,這意味著女性大部分的購買決策,都是有一定精神高度的,比起口紅包包和美食,她們更需要的是收穫購買某品牌所帶來的自信和被尊重感。

於是,有一絲涉嫌物化、歧視、貶低女性的相關話題,都會讓女性消費者的神經變得瞬間敏感起來,品牌玩轉女性營銷時需謹記,把尊重打在公屏上。

其二、創意不是盲目的借鑑,需因地制宜。眾所周知,西方的女權運動遠遠早於東方,因此品牌在中方進行女性營銷的時候,會發現不少值得借鑑的西方創意,有時是一句文案,有時是一次訪談,但前提是,品牌需將時間與地域所造成的文化差異一併考慮進去,不然很可能是東施效顰。

其三、互聯網營銷環環相扣,品牌與明星的合作得用心。都說互聯網是有記憶的,“謹言慎行”變為了各行各業相安無事的潛規則,同時也讓代言人與品牌之間“一隕俱損”的關係更加明顯,所以,正如此番辛芷蕾和香奈兒合作文案翻車事件,在網友看來,品牌和明星團隊都有著推卸不了的責任,這就要求,以後品牌與明星的合作上,都需要雙方更加的用心,把彼此對自身的影響看得更重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