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溥仪退位,根本就不是袁世凯干的,是另有其人


逼溥仪退位,根本就不是袁世凯干的,是另有其人

逼宫脸


逼宫,是中国历史上经常上演的宫廷活剧。既然是剧,总得有剧本。这个剧本的第一要点,就是逼宫的文书。让我们看一个逼宫的文书典范吧。



宣统三年十一月十四日

(公元1912年1月2日)

直隶总督姜桂题等致内阁电


逼溥仪退位,根本就不是袁世凯干的,是另有其人

准备闹辛亥革命的革命军


革党(武昌起义的革命党)坚持共和。我北方将士(北洋军队)十余万人均主君宪。现奉懿旨,将君主民主付诸公决。然革党强横,断不容有正式选举,则必仍徇少数人私见,偏主共和。

我将士往返电征意见,均主死战,并已将厉害电知唐(绍仪,代表清方)、伍(廷芳,代表革命党)两代表。


评议:电报开门见山,指出革命党与清政府在国体是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的原则问题上势不两立。接着又表达了北洋军队与革命党军队决一死战的决心。这番话既是向朝廷表忠心,更是向朝廷显示自己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嘛!民国建立前夕,世人都觉得让溥仪这个小皇帝退位,是袁世凯干的,其实不是。

逼溥仪退位,根本就不是袁世凯干的,是另有其人

还在清廷为官的姜桂题


这里介绍一下敢冒作为臣子大不韪的姜桂题(1843—1922),字翰卿,又作汉清,清代安徽亳州(今亳州市谯城区)人,北洋政府高级将领,陆军上将。其捻军出身,后叛离捻军,投靠僧格林沁,因为作战勇猛被毅军首领宋庆招致麾下,后在军中成为统帅。曾在辽河一带袭击过日本军队。1895年参加海城大战,2月参加争夺大平山之战,3月参加保卫田台庄战斗,血战二十余天大获全胜。1895年应袁世凯之邀加入北洋集团,任右翼翼长兼步兵第一营统带。1898年改为武卫左军(北洋五大军队之一)。1899年任武卫左右军统领,1900年入京统领禁卫军。1912年12月15日补授陆军上将。1914年6月30日特授昭武上将军。

逼溥仪退位,根本就不是袁世凯干的,是另有其人

成为民国北洋政府大功臣身穿北洋上将大礼服的姜桂题


然言战必先筹饷。军兴以来,朝廷屡发内帑(国库银两),已将告罄。懿亲(皇亲国戚)与国同休戚,亦应将私有财产全数购置国债,以充军用。懿亲以财产报国,军人以性命报国。国存则款仍有著,国亡则财可杀身。明季覆辙,可为殷鉴。



逼溥仪退位,根本就不是袁世凯干的,是另有其人

清廷皇亲国戚们


评议:这段直奔主题一打仗可以,拿钱来!甭拿国库空虚搪塞,我们要皇亲国戚出血!你们拿钱,我们卖命。否则,想想明朝是怎么亡国的吧!必须承认,虽是一番勒索之语,说得倒也义正辞严。


方今时局危迫,饷源枯竭。现闻北京各外国银行有现银不下三、四千万两,统为亲贵大臣所存放。应请旨饬下各亲贵大臣分别提回,接济军用,作为国债。并饬下度支部妥定章程,以便事后归还。毁家纾难,自好者犹慷慨为之,况各亲贵大臣世受国恩,岂宜吝此区区。傥有不识大体,揹勒阻抑,或故意隐匿,不将所有现款全数实报者,并请从严治罪,以徇私误国论。



评议:此段乃文中重点。为了堵住“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之类的推托,采用了后来被称为"揭老底"的战法,端出了亲贵大臣们在外国银行存银的事实,不怕你不认账。当然,基于凡事勿做绝的原则,拿出国债的由头来托个底。在给亲贵们戴上"世受国恩,岂宜吝此区区“的高帽儿之后,再以"不将所有现款全数实报者……以徇私误国论“的大棍伺候。

估计起草这封电报的师爷,一定是位"仇富者",否则不会这么凶巴巴的。

果能凑集大宗钜款,庶饷源既裕,战备有资。

这就是姜桂题带头逼的宫

宣统三年十一月十五日(公元一九一二年一月三日)懿旨

奉旨: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内阁代递,姜桂题等电奏,请饬各亲贵大臣将所存款项分别提回,接济军用,并请饬部妥定章程,以便事后归还,等语。


逼溥仪退位,根本就不是袁世凯干的,是另有其人

列强们也虎视眈眈


现在库空如洗,各军待饷孔急(紧急)。着宗人府传知各王公等将存放私有财产尽力购置国债。并着度支部妥定归还章程,毋令丝毫亏损。

该王公等分属懿亲(至亲),与国家同休戚,所当懔(警惕)多藏厚亡之戒(指积聚很多财物而不能周济别人,引起众人的怨恨,最后会损失更大),毁家纾难之忠(指捐献全部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危难)。想该王公等具有天良,深明大义,定能竭诚报效,不待余之谆谆诰诫也。钦此。

内阁总理大臣臣袁(世凯)、署度支大臣绍英 (军机处档案)


逼溥仪退位,根本就不是袁世凯干的,是另有其人

袁世凯


摘录自《辛亥革命》

评议:从表面看,这是以溥仪小皇帝母后的旗号,向皇亲国戚要钱补充军费的懿旨,实际上是直隶提督、武卫左军统领(相当于北京军区司令兼北京卫戍区司令)、曾当过捻军堂主的姜桂题的"逼宫之举"。

逼溥仪退位,根本就不是袁世凯干的,是另有其人

北洋老帅们



虽然皇上服了软,拿皇亲国戚"开刀",但姜桂题并未善罢甘休。十一天后的一月廿六日,姜又与段祺瑞等四十余名北洋军将领发出通电,要清廷“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体”,最终迫使宣统小皇帝溥仪退了位,而且姜桂题成为了民国开国的大功臣。

看起来,清廷任用有"严重历史问题"的前捻军头领姜桂题没有在战场上反了大清朝,却是在朝堂之上让大清领了便当!!收留和重用他的“大清卫士”“铁帽子王”僧格林沁有想到会有这一出么?

想知道更多的历史趣闻,请关注

你们的关注和点评,是我写作的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