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溥儀退位,根本就不是袁世凱乾的,是另有其人


逼溥儀退位,根本就不是袁世凱乾的,是另有其人

逼宮臉


逼宮,是中國歷史上經常上演的宮廷活劇。既然是劇,總得有劇本。這個劇本的第一要點,就是逼宮的文書。讓我們看一個逼宮的文書典範吧。



宣統三年十一月十四日

(公元1912年1月2日)

直隸總督薑桂題等致內閣電


逼溥儀退位,根本就不是袁世凱乾的,是另有其人

準備鬧辛亥革命的革命軍


革黨(武昌起義的革命黨)堅持共和。我北方將士(北洋軍隊)十餘萬人均主君憲。現奉懿旨,將君主民主付諸公決。然革黨強橫,斷不容有正式選舉,則必仍徇少數人私見,偏主共和。

我將士往返電徵意見,均主死戰,並已將厲害電知唐(紹儀,代表清方)、伍(廷芳,代表革命黨)兩代表。


評議:電報開門見山,指出革命黨與清政府在國體是共和制還是君主立憲制的原則問題上勢不兩立。接著又表達了北洋軍隊與革命黨軍隊決一死戰的決心。這番話既是向朝廷表忠心,更是向朝廷顯示自己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嘛!民國建立前夕,世人都覺得讓溥儀這個小皇帝退位,是袁世凱乾的,其實不是。

逼溥儀退位,根本就不是袁世凱乾的,是另有其人

還在清廷為官的薑桂題


這裡介紹一下敢冒作為臣子大不韙的薑桂題(1843—1922),字翰卿,又作漢清,清代安徽亳州(今亳州市譙城區)人,北洋政府高級將領,陸軍上將。其捻軍出身,後叛離捻軍,投靠僧格林沁,因為作戰勇猛被毅軍首領宋慶招致麾下,後在軍中成為統帥。曾在遼河一帶襲擊過日本軍隊。1895年參加海城大戰,2月參加爭奪大平山之戰,3月參加保衛田臺莊戰鬥,血戰二十餘天大獲全勝。1895年應袁世凱之邀加入北洋集團,任右翼翼長兼步兵第一營統帶。1898年改為武衛左軍(北洋五大軍隊之一)。1899年任武衛左右軍統領,1900年入京統領禁衛軍。1912年12月15日補授陸軍上將。1914年6月30日特授昭武上將軍。

逼溥儀退位,根本就不是袁世凱乾的,是另有其人

成為民國北洋政府大功臣身穿北洋上將大禮服的薑桂題


然言戰必先籌餉。軍興以來,朝廷屢發內帑(國庫銀兩),已將告罄。懿親(皇親國戚)與國同休戚,亦應將私有財產全數購置國債,以充軍用。懿親以財產報國,軍人以性命報國。國存則款仍有著,國亡則財可殺身。明季覆轍,可為殷鑑。



逼溥儀退位,根本就不是袁世凱乾的,是另有其人

清廷皇親國戚們


評議:這段直奔主題一打仗可以,拿錢來!甭拿國庫空虛搪塞,我們要皇親國戚出血!你們拿錢,我們賣命。否則,想想明朝是怎麼亡國的吧!必須承認,雖是一番勒索之語,說得倒也義正辭嚴。


方今時局危迫,餉源枯竭。現聞北京各外國銀行有現銀不下三、四千萬兩,統為親貴大臣所存放。應請旨飭下各親貴大臣分別提回,接濟軍用,作為國債。並飭下度支部妥定章程,以便事後歸還。毀家紓難,自好者猶慷慨為之,況各親貴大臣世受國恩,豈宜吝此區區。儻有不識大體,揹勒阻抑,或故意隱匿,不將所有現款全數實報者,並請從嚴治罪,以徇私誤國論。



評議:此段乃文中重點。為了堵住“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之類的推託,採用了後來被稱為"揭老底"的戰法,端出了親貴大臣們在外國銀行存銀的事實,不怕你不認賬。當然,基於凡事勿做絕的原則,拿出國債的由頭來託個底。在給親貴們戴上"世受國恩,豈宜吝此區區“的高帽兒之後,再以"不將所有現款全數實報者……以徇私誤國論“的大棍伺候。

估計起草這封電報的師爺,一定是位"仇富者",否則不會這麼兇巴巴的。

果能湊集大宗鉅款,庶餉源既裕,戰備有資。

這就是薑桂題帶頭逼的宮

宣統三年十一月十五日(公元一九一二年一月三日)懿旨

奉旨:朕欽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內閣代遞,薑桂題等電奏,請飭各親貴大臣將所存款項分別提回,接濟軍用,並請飭部妥定章程,以便事後歸還,等語。


逼溥儀退位,根本就不是袁世凱乾的,是另有其人

列強們也虎視眈眈


現在庫空如洗,各軍待餉孔急(緊急)。著宗人府傳知各王公等將存放私有財產盡力購置國債。並著度支部妥定歸還章程,毋令絲毫虧損。

該王公等分屬懿親(至親),與國家同休慼,所當懍(警惕)多藏厚亡之戒(指積聚很多財物而不能賙濟別人,引起眾人的怨恨,最後會損失更大),毀家紓難之忠(指捐獻全部家產,幫助國家減輕危難)。想該王公等具有天良,深明大義,定能竭誠報效,不待餘之諄諄誥誡也。欽此。

內閣總理大臣臣袁(世凱)、署度支大臣紹英 (軍機處檔案)


逼溥儀退位,根本就不是袁世凱乾的,是另有其人

袁世凱


摘錄自《辛亥革命》

評議:從表面看,這是以溥儀小皇帝母后的旗號,向皇親國戚要錢補充軍費的懿旨,實際上是直隸提督、武衛左軍統領(相當於北京軍區司令兼北京衛戍區司令)、曾當過捻軍堂主的薑桂題的"逼宮之舉"。

逼溥儀退位,根本就不是袁世凱乾的,是另有其人

北洋老帥們



雖然皇上服了軟,拿皇親國戚"開刀",但薑桂題並未善罷甘休。十一天後的一月廿六日,姜又與段祺瑞等四十餘名北洋軍將領發出通電,要清廷“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體”,最終迫使宣統小皇帝溥儀退了位,而且薑桂題成為了民國開國的大功臣。

看起來,清廷任用有"嚴重歷史問題"的前捻軍頭領薑桂題沒有在戰場上反了大清朝,卻是在朝堂之上讓大清領了便當!!收留和重用他的“大清衛士”“鐵帽子王”僧格林沁有想到會有這一出麼?

想知道更多的歷史趣聞,請關注

你們的關注和點評,是我寫作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