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少年喬布斯

最近在讀《史蒂夫喬布斯傳》,作者艾薩克森,他曾就職於《時代》雜誌和CNN,後寫過富蘭克林和愛因斯坦傳記,這也許是喬布斯找他寫傳記的原因。

剛讀開篇不久,我就被喬布斯小時候生活的環境深深吸引了。雖然他是一個被遺棄的孩子(親生父母實在是沒有辦法才把他送走),但收養他的父母給他創造了安全舒適且有機會接觸創造力的成長環境。

童年時期,他的養父做機械師,總是能解決問題,寧靜而溫和,“他喜歡追求完美,即使別人看不到的地方他也會很關心。”這一點,喬布斯在後來設計產品時候,也注意到如此的細節,比如在Apple 二代設計時對內置電路板苛刻地要求完美。

喬布斯一家生活在硅谷附近,而且正趕上硅谷發展時期,半導體、芯片、太陽能、光伏、雷達,對於年幼的喬布斯來講,都覺得很酷炫,“成長於此,我受到了這裡獨特歷史的啟發,”喬布斯說,“這讓我很想成為其中的一分子。”從很小的時候,他就展示出對電子設備的喜愛。

高中的時候,他還加入了惠普探索者俱樂部,他說那兒是天堂,並在那裡見到了第一臺臺式計算機。逐漸地,他發現自己既沉浸在極客的電子世界中,又喜歡文學和創造性的嘗試。“我開始聽很多音樂,閱讀科技以外的書,例如莎士比亞、柏拉圖的作品。我愛看《李爾王》。”他還愛讀《白鯨》(Moby Dick)和迪倫·托馬斯(Dylan Thomas)的詩作。

喬布斯從小就展示出自己與眾不同的深度思考力和智慧,跳級和喜歡挑戰高難度,做惡作劇伴隨了他早期的學校生涯。他很幸運,他慈愛的父母很早就知道他的兒子與眾不同,並竭盡所能適應他。因為上學對於他來說很無聊,他就搞很多惡作劇,因此父親被幾次三番叫到學校,他以平靜但有力的態度向學校闡明,這不是喬布斯的錯,“如果你提不起他的興趣,那是你的錯”。

天才少年喬布斯

喬布斯和養父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無條件的支持和信任,是孩子一生的財富。而喬布斯是一個怪異的孩子,他的父母沒有任何指責,選擇了全力支持。這樣的家庭環境讓他有一種安全感,讓他可以天馬行空地想象未來,追求自我實現以及自我覺悟。很難想象,如果喬布斯生活在不和諧的家庭中,以他伴隨前半生的“被拋棄的孤獨感”,怪異的行為、高度自負以及追求反抗的精神,會形成一個什麼樣的怪胎。

我想起來小時候的一個玩伴,我們本來生活在農村,教育資源不是很豐富,父母更沒有意識去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而我那個朋友,他跟我們不一樣,當我們還只知道吃糖玩鞦韆的時候,他表現出了對天文方面的興趣,他就是我們那個小圈子裡“仰望星空”的孩子,他總是問誰都無法回答的問題。他的父母也不會,但是他們把他的問題記下來,等到有機會,會一起去問高年級的同學,甚至後來都跟我們縣城很厲害的一個地理老師成為了忘年交。再後來,聽說他上了清華大學少年班,然後去了中國科學院搞研究。

一般來講,一個孩子智力上是天才,在生活中異於他人,總會表現出或多或少的孤獨感,而父母的支持和適當的鼓勵就會決定他是要繼續保持自己的獨特性還是要泯然眾人。

上帝給每一對父母的都是與眾不同的天使,你要做的就是支持他/她、信任他/她,成為他/她堅定的後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