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启动《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应急干预》预案,16点注意事项

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心理危机的发生,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心理健康,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的能力。为突发事件发生后的4周以内的目标人群,开展心理危机管理和心理危机援助。


立即启动《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应急干预》预案,16点注意事项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持续开展流感及相关疾病监测,发现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

心理危机干预目标人群分为五级:

第一级人群:亲历灾难的幸存者,如死难者家属、伤员、幸存者。

第二级人群:灾难现场的目击者(包括救援者),如目击灾难发生的灾民、现场指挥、救护人员。

第三级人群:与第一级、第二级人群有关的人,如幸存者和目击者的亲人等。

第四级人群:后方救援人员、灾难发生后在灾区开展服务的人员或志愿者。

第五级人群:通过媒体宣传受灾的人。


立即启动《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应急干预》预案,16点注意事项

团结一致,众志成城。

干预工作者的注意事项:

1.必须帮助受害者认识、面对、接受现实,让受害者真正把握自己的感受和丧失而产生的应激反应。

2.最初,受害者往往存在否认的倾向,为了接受应激事件这一事实,需要对时间进行回忆,干预者不加评价的倾听有利于他们表达出各种想法,包括那些受害者自认为不可接受或可能引起内疚的想法和情感。

3.帮助受害者发现接受和表达各种复杂情感,是一个十分关键的过程。有时需要从社会、文化、种族、宗教等背景去探究阻碍这一过程因素。

4.在帮助中要强调的一项基本原则是“此时此地此人”。干预者不应依据自身的价值观做假设,而必须从受害者的独特立场出发来认识问题,这是帮助的前提。


立即启动《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应急干预》预案,16点注意事项

关心关爱,凝聚一心。

5.干预者必须帮助受害者确定对他们来说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他们首先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尽其所能地进行帮助。

6.帮助过程中,干预者要随时提醒自己,对某一特定问题或某种丧失,受害者完全可能赋予它与自己看法根本不同的意义。


立即启动《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应急干预》预案,16点注意事项

一定能走出困境,赢得再次辉煌 。

7.抱现实的态度。干预者无回天之力,但人们存在的本身是对受害者的一种给予。

8.干预者学会有“无能为力”的感觉,但是不要使它影响帮助。

9.学会处理受害者指向自己的强烈愤怒,这只不过是敌意情绪的转移。

10.促进受害者以健康的方法解决悲哀。回避、借酒浇愁、暴力、自杀等都是不健康的行为。


立即启动《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应急干预》预案,16点注意事项

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11.既能“共情”,要设身处地地体察当事人的内心感受,能分担受害者的痛苦与悲哀,又要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不使受害者滋生绝望或过分依赖心理。

12.鼓励正视困境和问题。避免不现实要求“往好处想”或淡化事情。

13.播撒希望:痛苦终将减弱,生活将赋予新的意义。支持受害者应付悲哀反应过程。

14.消除恐惧:告诉受害者应激反应到底是怎么回事,帮助其了解自身反应过程,识别自身症状,能减轻害怕、恐惧,也能帮助他们了解将要面临的问题。

15.做好自身保护:避免受到躯体伤害;团队成员互相依赖和帮助,每日工作后集体晤谈,接受同级和上级督导;识别自己出现的问题,及时求助。

16.处理好与媒体的关系:保护受害者隐私;统一发放准确信息,主导舆论的倾向。


立即启动《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应急干预》预案,16点注意事项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最后,本文作者风铃心语借助今日头条平台呼吁大家:出门一定要戴口罩,少去人群密集地,勤洗手。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