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人物志曼施坦因篇

篇我们来说说一位谋略过人的德国元帅——曼施坦因。

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施泰因(1887年11月24日—1973年6月10日),是一名职业军人,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脱颖而出,成为纳粹德国最负盛名的指挥官之一。他几乎参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战场的所有大型会战,与隆美尔、古德里安,并称为二战时期纳粹德国的“帝国之鹰”。

1887年,曼施坦因出生于一个柏林的名门贵族——李文斯基家族,不久过继给他膝下无子的姨父乔治·曼施坦因。他的父亲、爷爷和舅舅都曾任普鲁士将军,德国元帅也就是后来的魏玛共和国总统保罗·冯·兴登堡还是他的伯父。这样的家庭背景确定了他此生必定会走上职业军人的道路。1906年3月,接受过军事训练的曼施坦因以见习军官的身份加入了近卫军步兵第三团,从此开启了他传奇的一生。

二战人物志曼施坦因篇

青年时期的曼施泰因

1913年,曼施坦因被选送到柏林军事学院进修,1914年毕业。时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担任第二近卫预备团中尉副官,先后在比利时、东普鲁士及波兰作战,获得一级铁十字勋章及霍亨索伦王朝勋章。

1918年一战结束后,曼施坦因参加了重建德国国防军的进程,这段时间他平步青云,至1933年,曼施坦因已晋升为上校,期间得以出访欧洲各国装甲部队,积累了大量经验。1935年,曼施坦因进入德国陆军总参谋部,开始接触德军高层决策机构。1939年4月,曼施坦因晋升为中将。

1939年8月,曼施坦因调任南方集团军总参谋长,协助总司令龙德施泰特实施入侵波兰的“白色计划”。他和龙德施泰特的作战处长一起制定作战计划。此方案要求将南方集团军的主要装甲单位集中到赖歇瑙上将率领的第10集团军,以求得决定性的突破,从而在维斯瓦河以西包围波军主力。其他两个从属于南方集团军的军团,李斯特上将率领的第14集团军和布拉斯科维兹上将的第8集团军,则负责在两翼支持赖歇瑙的装甲突击力量直捣波兰的首都华沙。德军也正是靠此方案德实施在波兰战场上取得了摧枯拉朽的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曼施泰因以参谋长的身份在幕后发挥影响,在迅速击溃波兰后,德军为闪击西欧规划了以施里芬计划(即黄色计划)为蓝本的基本方案,此计划为德军装甲集群主力配置在北方的A集团军群,目的是攻占法国北部的广大临海土地,以准备跨海跟英国作战(当时德国高层军官并不认为可以在西线战场上彻底击溃法国,与其去强求那不可能的幻想,不如以局部胜利为目标,因此才打算效仿施里芬计划),于是总参谋部决定正面强攻比利时和荷兰,跟英法主力硬碰硬。但曼施泰因认为:在我们这一代人中,居然无法制定出更好的计划,还要去仿照前人,且英法在一战中已经见过这种战术,定会对此有所准备。因此他提出了一个十分大胆的计划,反而主张将装甲集群主力配置在南方的B集团军群,穿越丛林密布的阿登山区,从后方截断孤立的英法主力军队。

他的计划一开始并未受到重视,除了前述原因,而且因为阿登山区地形崎岖,不利于当时德国最引以为傲的机械化部队行军。但是由于不久之后一架德军联络飞机失事迫降于比利时,机上的进攻计划被比利时截获后转交英法,引起了德军总参谋部的震动,也坚定了英法死守低地三国的决心。因此黄色计划成功的希望十分渺茫,曼施坦因在此时通过各种方式努力提交自己设计的作战方案,终于得到了希特勒的接见。接见中他向希特勒介绍了自己的计划,进而得到了此时在军事上爱冒险的希特勒大大赏识,并且被付诸实施,德军最终在兵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获得了极大成功,装甲兵部队一路直冲英吉利。无奈之下,英法联军只好于敦刻尔克沿海路撤回到英国,这也直接导致了法国的溃败。这一计划让全世界真正意义上见识到了所向披靡的德国装甲兵和闪电战。

在1940年的法国战役后期,曼施泰因担任了德军第38军军长进行追击残余法军的工作,被明升暗降的挤出了总参谋部。虽然曼施坦因不再在德军的最高指挥部出谋划策,但是这一次真正掌握兵权的他,因为历史的原因,将他大放异彩的舞台放在了那片遥远的俄罗斯平原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