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人物誌曼施坦因篇

篇我們來說說一位謀略過人的德國元帥——曼施坦因。

弗裡茨·埃裡希·馮·曼施泰因(1887年11月24日—1973年6月10日),是一名職業軍人,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脫穎而出,成為納粹德國最負盛名的指揮官之一。他幾乎參與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戰場的所有大型會戰,與隆美爾、古德里安,並稱為二戰時期納粹德國的“帝國之鷹”。

1887年,曼施坦因出生於一個柏林的名門貴族——李文斯基家族,不久過繼給他膝下無子的姨父喬治·曼施坦因。他的父親、爺爺和舅舅都曾任普魯士將軍,德國元帥也就是後來的魏瑪共和國總統保羅·馮·興登堡還是他的伯父。這樣的家庭背景確定了他此生必定會走上職業軍人的道路。1906年3月,接受過軍事訓練的曼施坦因以見習軍官的身份加入了近衛軍步兵第三團,從此開啟了他傳奇的一生。

二戰人物誌曼施坦因篇

青年時期的曼施泰因

1913年,曼施坦因被選送到柏林軍事學院進修,1914年畢業。時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他擔任第二近衛預備團中尉副官,先後在比利時、東普魯士及波蘭作戰,獲得一級鐵十字勳章及霍亨索倫王朝勳章。

1918年一戰結束後,曼施坦因參加了重建德國國防軍的進程,這段時間他平步青雲,至1933年,曼施坦因已晉升為上校,期間得以出訪歐洲各國裝甲部隊,積累了大量經驗。1935年,曼施坦因進入德國陸軍總參謀部,開始接觸德軍高層決策機構。1939年4月,曼施坦因晉升為中將。

1939年8月,曼施坦因調任南方集團軍總參謀長,協助總司令龍德施泰特實施入侵波蘭的“白色計劃”。他和龍德施泰特的作戰處長一起制定作戰計劃。此方案要求將南方集團軍的主要裝甲單位集中到賴歇瑙上將率領的第10集團軍,以求得決定性的突破,從而在維斯瓦河以西包圍波軍主力。其他兩個從屬於南方集團軍的軍團,李斯特上將率領的第14集團軍和布拉斯科維茲上將的第8集團軍,則負責在兩翼支持賴歇瑙的裝甲突擊力量直搗波蘭的首都華沙。德軍也正是靠此方案德實施在波蘭戰場上取得了摧枯拉朽的勝利。

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曼施泰因以參謀長的身份在幕後發揮影響,在迅速擊潰波蘭後,德軍為閃擊西歐規劃了以施裡芬計劃(即黃色計劃)為藍本的基本方案,此計劃為德軍裝甲集群主力配置在北方的A集團軍群,目的是攻佔法國北部的廣大臨海土地,以準備跨海跟英國作戰(當時德國高層軍官並不認為可以在西線戰場上徹底擊潰法國,與其去強求那不可能的幻想,不如以局部勝利為目標,因此才打算效仿施裡芬計劃),於是總參謀部決定正面強攻比利時和荷蘭,跟英法主力硬碰硬。但曼施泰因認為:在我們這一代人中,居然無法制定出更好的計劃,還要去仿照前人,且英法在一戰中已經見過這種戰術,定會對此有所準備。因此他提出了一個十分大膽的計劃,反而主張將裝甲集群主力配置在南方的B集團軍群,穿越叢林密佈的阿登山區,從後方截斷孤立的英法主力軍隊。

他的計劃一開始並未受到重視,除了前述原因,而且因為阿登山區地形崎嶇,不利於當時德國最引以為傲的機械化部隊行軍。但是由於不久之後一架德軍聯絡飛機失事迫降於比利時,機上的進攻計劃被比利時截獲後轉交英法,引起了德軍總參謀部的震動,也堅定了英法死守低地三國的決心。因此黃色計劃成功的希望十分渺茫,曼施坦因在此時通過各種方式努力提交自己設計的作戰方案,終於得到了希特勒的接見。接見中他向希特勒介紹了自己的計劃,進而得到了此時在軍事上愛冒險的希特勒大大賞識,並且被付諸實施,德軍最終在兵力處於劣勢的情況下獲得了極大成功,裝甲兵部隊一路直衝英吉利。無奈之下,英法聯軍只好於敦刻爾克沿海路撤回到英國,這也直接導致了法國的潰敗。這一計劃讓全世界真正意義上見識到了所向披靡的德國裝甲兵和閃電戰。

在1940年的法國戰役後期,曼施泰因擔任了德軍第38軍軍長進行追擊殘餘法軍的工作,被明升暗降的擠出了總參謀部。雖然曼施坦因不再在德軍的最高指揮部出謀劃策,但是這一次真正掌握兵權的他,因為歷史的原因,將他大放異彩的舞臺放在了那片遙遠的俄羅斯平原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