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問“後疫情時代”的在線教育——在線校長論壇實錄



近期,國內疫情得到良好控制,24省(市、自治區)已明確開學時間,部分省市的初高三學生已經返校復課,多地在4月7日到4月15日期間開學。


叩問“後疫情時代”的在線教育——在線校長論壇實錄


孩子從居家學習到在校學習,需要一個過渡期,在這期間,最重要的是“適應”問題。


以返校復課前一週到返校後一週共半個月時間作為時間線,在這半個月的過渡時間裡,教師、家長如何幫助學生適應?


叩問“後疫情時代”的在線教育——在線校長論壇實錄


叩問“後疫情時代”的在線教育——在線校長論壇實錄

返校復課,當心孩子“不適應”


當學習生活環境發生變化時,學生也會改變自己的觀念、行為方式,使之適應所處的環境。“適應”是教師與家長在接下來的一個月裡需要關注的首要關鍵詞。


關心學生的“適應”問題,要關注以下兩方面。


一是警惕“一般適應綜合徵”。一般適應綜合徵是一種長時間持續暴露於壓力或者變化下而引起的身心反應與症狀,面對疫情與復課的壓力,學生或多或少都會出現一些應激反應,家長與教師要重視學生們可能出現的身心變化與波動;


二是學校適應,特指復課返校之後學生的適應情況,包括學生對學校的學習環境、氣氛、條件和學習節奏等的適應。


家長與教師要提前預判返校後孩子可能產生的適應問題,列出清單,逐一給出解決方案,必要時可以與孩子一起商量,找到解決辦法。


教師與家長尤其要重視那些平時比較敏感、容易受外界影響、情緒容易波動、親子關係或者師生關係不佳以及人際關係處理不太好的學生們的返校適應問題。


叩問“後疫情時代”的在線教育——在線校長論壇實錄

叩問“後疫情時代”的在線教育——在線校長論壇實錄

三類適應問題需要教師與家長重視


教師與家長要注意預防學生返校復課過程中的三類適應問題。


第一,適應過程的情緒問題。返校復課,學生可能難以進入學習狀態,擔心疫情反覆,擔心自身有風險,需要重新建立同學之間的人際關係等等。這些問題,可能導致學生出現一些情緒方面的波動,產生煩躁與厭倦的情緒。


家長與教師要充分重視學生的情緒波動,多給孩子一些有趣的任務,讓學習與生活變得有趣、有意義,幫助學生掌控好自己的情緒。


第二,適應過程的行為問題。

學生由於長時間沒在學校上課,返校復課之後,學習狀態、習慣可能都會出現一些問題,例如寫作業效率比之前要低一些,上課各種小動作增加了,家長與教師要幫助學生重新建立正常的學習秩序與規則。


第三,適應過程的想法問題。學生尤其是青春期學生返校之後可能存在各種觀念上的問題。例如為什麼要復課返校,在家學習挺好的,沒必要來學校等想法。這些是學習環境發生改變後常見的學生觀念方面的問題。大部分類似的想法與觀念,都會隨著學生心理與行為適應學校生活後而消失。家長與教師不用因此顧慮學生的價值觀是否發生了巨大變化,不必為此憂心。


叩問“後疫情時代”的在線教育——在線校長論壇實錄


叩問“後疫情時代”的在線教育——在線校長論壇實錄

做好兩件事,幫助學生“適應”返校復課


讓學生在心理上接受復課返校這件事情。返校復課後,學生如果出現學習狀態與生活規律方面的一些波動,本質上是在適應變化,教師與家長應該安排一個專門的過渡階段,來幫助孩子們適應這種變化。


過渡階段的關鍵在於心理接受。在返校復課前,家長與教師就要開始幫助孩子們從心理上接受接下來會發生的事,讓孩子們瞭解,停課即將結束,返校復課是肯定會發生的事情。返校後會重新按照學校的規章制度進行學習、生活,也會再次與同學、老師們一起學習、生活。家長可以在返校前就逐步跟孩子們灌輸這些事情,讓孩子們從心理上接受。


教師也可以通過視頻、文字等形式跟學生們溝通,描繪接下來一起學習一起生活的場景,家校協同,讓孩子接受即將返校這個事實。


適應的本質是接受變化,當我們對變化有預期,就不會顯得突然與慌亂。所以這個階段的關鍵任務,就是家校協同,讓孩子接受返校復課這件事情。


讓學生從內心接受返校復課這件事情有幾個基本原則:


1.讓學生理解返校復課是肯定會發生的事情,不是一件能夠商量的事情;

2.讓學生感受到家長、教師對學生返校復課這件事情的歡欣,而不是對學習被耽誤等問題的擔憂;

3.讓學生感受到家庭與學校對學生返校復課這件事情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4.讓學生在返校復課前後得到家長與教師明確的引導,理解每個步驟需要做的事情,讓返校復課的適應工作有序進行。

5.加強情感支持,加強師生關係、親子關係、同學同伴關係等社會支持系統的建設,讓學生對返校復課產生期待感。


讓學生在行為上習慣學校節奏。因為疫情,學生居家學習了兩個月,很多學生可能已經習慣了在家學習的氛圍與節奏。要想學生能夠儘快適應返校復課,就需要儘快適應學校的學習節奏與學習行為,儘快適應學校的要求與規範,儘快恢復之前在學校的節奏與狀態。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與教師要重視學生的行為適應。即使高年級的學生,在經歷停課、疫情等事件後,學習行為、學習習慣等也可能受到影響。突然從在家學習生活變成在校學習生活,很多學生行為上可能會出現慌亂,需要家長與教師做好引導與訓練工作。


叩問“後疫情時代”的在線教育——在線校長論壇實錄


返校復課前一週,家長需要按“學校時間”來安排孩子的作息,包括起床、學習、睡眠等等,讓孩子首先適應學校的作息規律。在這個過程中家長注意觀察孩子的情緒與行為變化,並且與教師保持聯繫,讓教師瞭解孩子在返校復課前的狀態,從而在返校復課後能夠更精準地給予支持與引導。


返校復課後的第一週,教師與家長應該觀察學生們的學習行為是否與之前有很大的反差,觀察他們的學習效率、學習質量與之前在校相比是否有較大的差異等等,從而評估學生返校後的行為適應情況。


返校復課後的第一週,教師的重點要放在學生的行為適應上,不要因為停課時間長,就只顧趕學習進度。教師要與學生重新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要讓同學之間建立良好的同伴關係,要互相表達長時間沒見面的想念與友好。讓學生進行行為適應的過程必須要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再次熟悉學校的節奏與要求,從而掌控自己的學習行為與節奏。


對學生來說,返校復課帶來了環境、人際關係、學習任務與形式等多方面的變化。學生對處理這些變化與任務沒有太多的經驗,需要適應。家長與教師既要重視,也不要過於擔憂,只需按照適應的科學規律,幫助孩子們一起完成居家學習到返校復課的過程適應,從而讓學生的學習與生活迴歸正常。


— END —


來源 | 本文刊載於《教育家》雜誌2020年4月刊第1期

作者 | 肖晶 / 首都師範大學心理學院碩士生導師,應用心理學研究所執行所長


叩問“後疫情時代”的在線教育——在線校長論壇實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