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佛著的你真的瞭解佛系嗎?

佛系,最近在年輕人中間流行廣泛。這是一個網絡流行詞,最早來源於2014年日本的某雜誌,該雜誌介紹了“佛系男子”。主要意思是指看淡一切,有目的的放下,按自己生活方式生活的一種生活狀態和人生態度。

可是佛系背後到底是什麼樣的意識促使呢?

在日漸快節奏的社會壓力催化下,佛系是青年擺脫責任,逃避現實的推辭,青年缺乏閱歷而產生對於未來的模糊和恐懼,於是把自己的不上進偽裝成不在乎,沒有規劃,沒有目的,更不願去反省。導致一個又一個本應意氣風發的青年一次次地錯過機遇,最終只能空悲切白了少年頭。

同時,佛繫心態一定程度上阻礙社會發展。在某搜索引擎上以“現在的年輕人怎麼了!”為主題的熱議參與人次高達15萬,,很多長者失望地表示這一代的青年沒有老一輩那樣強烈的生活熱情,如果“佛系”心態藉此機會落井下石,無疑會造成社會低迷的狀態。誰又能斷言,這樣的低迷在未來會不會造成持續性破壞呢?

更可怕的是,佛系使怠懶風氣盛行。對佛系群體來說,對待生活只有兩個字“隨意”。於是,他們保持冷漠,自以為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俯視眾生,潛移默化中已然喪失了生命的熱情而不自知,成為了一具具途有思維的行屍走肉,這難道不可怕嗎?

天天佛著的你真的瞭解佛系嗎?

佛繫心態累積消極,壓抑人性,嚴重影響文明發展。心理學家表示,佛系是一種不抱期望才不會失望的消極心態。潛意識中無奈、委屈、憤怒這樣的負面情緒接踵而來,又在一次次佛系的自我催眠中產生壓抑,失去積極性,不再選擇努力。那麼請在座的各位想一想,這樣無慾無求的一群人要怎麼推動社會文明的進步?

請大家明白,真正屬於青年的幸福之道應該是努力拼搏,如果繼續保持佛系、貪圖享樂,那我們終將從凝視深淵到與之融為一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