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自杀前说了两句千古名言,曹操推崇备至,委屈时必读一次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十月,秦始皇在第五次出巡的途中病倒了。秦始皇也明白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于是秦始皇就把监管皇帝符玺和发布命令诸事的赵高召来。《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

秦始皇已经确定扶苏继承人的身份,秦始皇让赵高赶紧发出去,谁知道赵高假装答应,实际上把诏书扣留下来了。主要原因扶苏和赵高不合,扶苏继位的话,赵高控制不了扶苏。七月丙寅,秦始皇在沙丘平台驾崩。

蒙恬自杀前说了两句千古名言,曹操推崇备至,委屈时必读一次

秦始皇病逝以后,丞相李斯害怕皇子们争皇位,更害怕天下的人知道秦始皇病逝后大乱。把秦始皇死的消息封锁起来,《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棺载辒凉车中,故幸宦者参乘,所至上食。百官奏事如故,宦者辄从辒凉车中可其奏事。

有一天傍晚,赵高觉得时机到了。便拿着扣押的遗诏来见胡亥,赵高的意思“现在大权在你我丞相手里,希望胡亥早日做决定,登上皇帝的宝座。”胡亥也想做皇位,还是有一些犹豫,《资治通鉴·卷第七·秦纪二》赵高曰:“不与丞相谋,恐事不能成。”胡亥这才答应。

蒙恬自杀前说了两句千古名言,曹操推崇备至,委屈时必读一次

赵高赶紧的找李斯,《资治通鉴·卷第七·秦纪二》乃见丞相斯曰:“上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事将何如?”李斯非常明白,赵高这是想联合自己篡诏改立。《资治通鉴·卷第七秦纪二》斯“曰:“安得亡国之言!此非人臣所当议也!”

李斯当然不同意,赵高一看说服不了李斯,便问李斯:“你认为扶苏继位以后,还重用你还是蒙恬”,李斯说:“我不及蒙恬”,《资治通鉴卷第七·秦纪二》高曰:“然则长子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乡里明矣!胡亥慈仁笃厚,可以为嗣。愿君审计而定之!”

蒙恬自杀前说了两句千古名言,曹操推崇备至,委屈时必读一次

李斯最终向赵高妥协,以秦始皇的口吻,立胡亥为太子,又炮制了一份诏书送到上郡,以“不忠不孝”的罪名赐扶苏和蒙恬自裁。扶苏接到诏书以后,失声痛哭,回到帐中要拔剑自杀。这个时候蒙恬对诏书产生了怀疑,马上劝扶苏。

《资治通鉴·卷第七·秦纪二》蒙恬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复请而后死,未暮也。”

蒙恬自杀前说了两句千古名言,曹操推崇备至,委屈时必读一次

送诏书的使者都是赵高、胡亥指使的,使者在一旁不断的催促,扶苏也看出来了是假诏书,他认为是父亲在责备他,“秦始皇让他当监军,就是没有打算立他为太子。现在胡亥当了太子,年龄小,秦始皇恐怕其他诸侯不服,所以才让他领三十万大军,守边御贼。

《资治通鉴·卷第七·秦纪二》扶苏谓蒙恬曰:“父赐子死,尚安复请!”即自杀。”然而蒙恬不愿意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死了,使者就把他囚禁在阳周,把兵权交给了王离。胡亥听说扶苏死了,就有想释放蒙恬的念头。正好遇见蒙毅替秦始皇祭祀名山大川归来。

蒙恬自杀前说了两句千古名言,曹操推崇备至,委屈时必读一次

《资治通鉴·卷第七·秦纪二》赵高言于胡亥曰:“先帝欲举贤立太子久矣,而毅谏以为不可,不若诛之!”乃系诸代。

胡亥在牢狱中杀死了蒙毅,他又派人前往阳周杀蒙恬。蒙恬在终的时候说:“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於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馀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说完吞药自杀。

蒙恬之所以手握重兵而不反秦,主要是两句话,第一句:“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第二句:“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蒙恬的两句话,概括起来就是自己要讲义,对君王尽忠。

蒙恬自杀前说了两句千古名言,曹操推崇备至,委屈时必读一次

到了三国时期,曹操手握重权,就有人指责曹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当别人指责曹操的时候,曹操便取来史书,当读到蒙恬临终前说了这两句话的时候,都会感动地留下眼泪。

曹操认为,蒙恬有坚定的信仰和忠诚的品格,自己和蒙恬相识,当曹操遇到委屈的时候,在想想蒙恬是不是和自己一样,所以,曹操读到这里都会情不自禁地流眼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