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先生有哪些突出贡献,可以任首位中国科学院院长?

元某人0829


抛开郭沫若个人那点小作风不谈,郭沫若当得上中国古往今来博学通闻第一人,说他立于民国诸神之巅的主神也不为过。如果郭沫若作风人格再完美点,绝对可以是那种跟在周总理身后丈量天下的大人物,因此他当中科院院长还是不为过的。

郭沫若的才,是全才,几乎民国大神们涉猎的东西他都玩得转,并且博而精,非走马观花或者附庸风雅泛泛而谈。


未达门道前,我们都说某人为研究者研究某门学术,唯有大师可以驾轻就熟,视之为玩乐。郭沫若玩文学(精通国学、戏剧、诗文、书法、绘画)、玩历史(精通考古学、甲骨文……)、玩科学(最早期科学发展观领导者)、玩哲学(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玩教育(新中国最早期科学与历史教育领导人)、玩语言学(精通五国语言)。

伟大的周总理曾感叹郭沫若“越认识,越惊喜。

郭沫若藏技,你永远不知道他还会什么,永远能给新中国带来惊喜。

以上是个人成就,只是作为他当中科院院长的基本素质要求。下面说说他的阅历与伟大贡献。

早在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九州帝国大学,门槛出身足够好。后来五四运动,他孤身海外却在日本组织救国文学社对五四运动爱国、反封建、反帝制呼声招相呼应,写出大量具有巨大能量的作品以唤醒国人麻木不仁的心,如《凤凰涅槃》、《地球,我的母亲》……后来其又陆续创作了新诗《女神》等,成为我国新文化运动伟大旗手与新诗奠基人。



1926年,郭沫若先生决定经世致用,毅然投笔从戎加入广州国民政府,开始从政生涯。其参加过北伐,并任要职,其才华与能力得到国共两党一致高度认可与重视,蒋介石对其十分赞赏。第二年,蒋介石4.12事变,其毅然写下《请看今日蒋介石》痛批蒋介石反动独裁丑恶嘴脸与其决裂,被迫下野通缉。此后其毅然参加了我党八一南昌起义并加入我党。

此外,其多次在国共合作时期,对我党领导人维护有加,嘘寒问暖,与毛主席,周总理是最亲密的朋友,总是尽最大能力乃至豁出身家维护我党利益。这在当年大多数民主人士因国民党独裁而对我退避三舍的艰难时期,尤为难得。


纵观郭沫若一生,功远大于过。于国家利益而言,其鞠躬尽瘁,居功甚伟,说他是知识分子中第一人也不为过。于个人而言,人无完人,我们也应当丁卯分开,抓主要矛盾看待,就连我们最伟大的人物也会犯错,何况是他?!

因此,郭沫若那些小错绝不可能成为历史天平上能拨得动他千斤奉献的区区三两。


不书公子


郭沫若这个人物其实很难定义。抛开对他的非议不谈,如果冷静客观地看,郭沫若确实是中国近代史上非常博学而且有见识的人。

说郭沫若是历史学家、文学家,似乎都太低估了,郭沫若虽然在文学、文字、社会学、历史学、书法等方面都有很深的研究成果和造诣,但如果只说他是某一方面的“家”就忽略了他的胸怀和高瞻远瞩。

事实也证明,郭沫若成为中科院第一任院长是非常合适的人选。中科院是1949年11月成立的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在当时情况下,中科院的成立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以及长久以来形成的历史背景。郭沫若在中科院筹备大会上的讲话提到了两千年来古代封建社会以及近代史的具体情况,这些都对自然科学在中国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难题,当时自然科学在中国根本就没有扎根立足并茁壮成长的基础。

能看到这一点的郭沫若在就任中科院院长之后又基础推动创办中国科技大学,意图在于大力发展科技人才。因为就当时的情况来看,国家需要促进生产,进行经济建设,而科学技术的提升对于生产的推动有巨大的力量。

同时郭沫若在看到当时社会需要的同时也立足长远,看到了“科学研究自然是应该和实际配合的,但其中有种种不同的历程。有的研究和实用的历程很短,成果立即可见诸实用;有的却有相当长远的历程,一时看不出成效来。例如原子能、宇宙线及其他纯理论的科学研究,不能期待今天从事研究,明天就见诸实用。”

作为第一任中科院院长的郭沫若确立了一个很好的基调,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不只是一个人的科学研究水平,而是集体的整体水平提高。对于科学和科学研究,无论行内行外都要重视,但又不要急功近利,要把眼光放长远。

作为一个中科院的院长其实郭沫若是很合适的人选。不在于他自己是不是自然科学的研究者和成功者,而在于他对于自然科学的态度,发展观和有高度的认识。


沅汰


郭沫若是首位科学院院长,这毋庸置疑

郭沫若出生于四川,他的人生经历也十分丰富,郭沫若曾经弃笔从戎,投身于北伐。

对于我们来说,对郭沫若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在文学领域的影响,他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有着海外留学背景。


他的《女神》《地球我的母亲》等作品,开创了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郭沫若也是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他同样也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旗手。

他不仅是文学家,还是一位历史学家,郭沫若在1930年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证明以前的中国也经过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并且,郭沫若凭借这一时期的甲骨文研究而与王国维、罗振玉、董作宾并称甲骨四堂。

或许就是因为郭沫若在文学,历史上的贡献,还有她当时在书法界里的影响,所以他成为了新中国首位科学院院长,当然了,或许也有其他原因!

郭沫若当选科学院院长,做得最让后人难以理解和诟病的就是开挖了定陵,导致了大量珍贵文物损失!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留言,感谢关注,我是铁匠论书画!


铁匠论书画


毋庸讳言,今人对郭沫若颇有微言。之所以如此,大抵是因为其为人行事和私生活所致。但这一切,并不影响郭沫若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学者和文学家。

郭沫若与家人

建国后郭沫若就担任了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从1949年10一直干到1978年6月份,长达29年;陈伯达、李四光、陶孟和、竺可桢等人担任了他的副手。

众所周知,郭沫若是中国新诗和新编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著有诗集《女神》《星空》《瓶》《前茅》《恢复》《蜩螗集》《战声集》;散文《我的幼年》《反正前后》《创造十年》《北伐途次》《沸羹集》;戏剧《三个叛逆的女性》《屈原》《棠棣之花》《高渐离》《蔡文姬》《武则天》等,称得上是著作等身,在现代文学史上极为著名;流亡日本期间,郭氏转向史学及甲骨文研究,先后发表了《甲骨文字研究》《卜辞通纂》《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等学术著作,证明中国古代经历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开创了著名的唯物史观派,其观点在中国学术界占主流地位。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分期虽然在学界还有争议和质疑,但这不影响其在学术上的成就。

郭沫若与毛泽东同志在一起

因为在史学、考古学及甲骨文研究方面的成就,郭沫若在1948年当选首届中研院院士。关于郭沫若的院士候选人问题,当时争议很大,中研院代理院长朱家骅认为郭沫若参加内乱,与汉奸罪相同,不宜列入院士人选。但胡适不同意这个观点,他认为院士评选应以学术为主,不应考虑政治立场。最后投票表决,据《夏鼐日记》记载,结果以14票赞成,7票反对,郭沫若列入院士候选人名单。

1948年中研院部分院士合影

郭沫若曾经参加北伐、南昌起义,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9年后,原中研院院士大部分留在大陆,但与中国共产党关系最深的首属郭沫若。在这种历史背景下,郭沫若的确是中国科学院最合适的院长人选。


民国年间那些事


郭沫若绝对是中科院首任院长的不二人选。

中科院一直到1977年以前,都是我国最高学术科研机构,是不分文、理、工的,1977年才分出哲学社会科学部分,成立了中国社会科学院,1994年又把主要是从技术研发的部分分来成立了中国工程院,所以郭沫若当院长的那个年代,中科院是中国惟一的最高学术研究机构,也是直接隶属于国务院的政府机构,是正部级单位,中科院的院长是正部级领导干部。

所以中科院的院长要有“正部级”的资历才行,我们要注意,郭沫若不光是中科院的首任院长,他还是新中国首任的政务院副总理(副国级)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正部级),说实话,当时的学术界大咖云集,学术地位跟他差不多的人很多,但有他这样的政治地位的人基本上没有。

整个近代历史上,有政治地位和政治资历的学术界大牛本就不多,郭沫若是很突出的一个。北伐时期,三十多岁的郭沫若已经是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行营秘书长、总政治部副主任(中将军衔)。他当时的这个副部级(中将)的资历,有多厉害呢,那时候,后来大名鼎鼎的粟总还是班长,林总还是连长,陈总还是教导团的连级文书啊!更重要的是郭站队是站对了的,他还参加了南昌起义,其间被选为南昌起义公开公布的革命委员会七人主席团的成员,是学术界在我们革命事业中的“原始股”的惟一代表啊!

所以从政治地位和政治资历的角度来说,首任中科院院长,非郭莫属。

不过,中科院的院长虽然是“官”,但是机构的性质毕竟是学术科研单位,院长要是没点学术水平,也是压不住的。而郭沫若除了官场资历深以外,学术水平也高。1948年国民党搞的第一届中央研究院的院士选举,郭沫若是“考古与艺术史”的四个院士中的一个,这表明整个学术界对他的科研水平是认同的。

郭沫若早在1929年就写成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这本书一出版就引起学术界、文化界的轰动,成为当时的畅销书,三年时间内,共印了9000多册,这个数字在当时是很厉害的了,因为那时能识字看书的人本就不多,有钱买书的人就更少了。

他用甲骨文、金文的新材料,配合传世的古籍经典,建立了一个中国古代历史的谱系和体系,历史学界能写书的人很多,能发现和解决一些具体问题的人也很多,其实从王国维起,学者们已经开始用新发现的甲骨文的材料来解决或修证一些具体的历史问题,但能用详实的史料,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历史体系的人很少,郭沫若建立中国古代历史的体系,对古代中国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时代坐标的解析、确认以及相关研究的方法,到现在还在用。


只爱潘多拉




据史料整理。

郭沫若先生的确当过中国科学院院长。那时候的科学院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1949年10月19日任命,直到逝世,长达 29年。

一、郭沫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郭沫若先生就以一部《女神》诗集开一代自由体诗风,为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成为了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

《女神》一经问世,便因其情感的大解放、诗体的大创新宣告诗坛上“胡适的时代”终结了。标志着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新诗时代的到来。郭沫若先生于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创作了《虎符》、《屈原》、《南冠草》、《高渐离》、《棠棣之花》、《孔雀胆》六部大型历史戏剧。《屈原》是郭沫若将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巧妙结合起来,以历史人物的再创造表达他对于那个时代的忧愤的最好表征。

二、郭沫若还是我国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新中国成立之后,郭沫若担负着繁重的外交事务、国际交往等方面的领导工作。自1949年春以来,他多次率代表团去苏联、欧洲出席世界和平运动的重要会议,阐述我国对保卫世界和平运动的主张。1951年12月,郭沫若荣获斯大林国际和平奖。

三、郭沫若先生对于我国古代历史研究的考证及古文字学的研究作出的贡献乃是空前绝后的。郭沫若是新中国初期历史教育事业的重要领导者和参与者。他的主要贡献是。

1、确立了以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核心的史学工作者自我教育和社会大众普及教育的双重目标。

2、领导和参与创建了中国史学会等史学团体和机构,为历史教育提供了基本的制度和组织支撑。

3、奠定了历史教育的历史主义和爱国主义原则。

4、通过历史理论的传播、历史剧的公演对新中国初期的社会历史观念塑造发挥了重要影响,践行了自己的历史教育理念。

四、郭沫若先生对于古文字学研究的突出贡献。

1、对于殷商周朝旧说的修正,撰写《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2、对于西周奴隶制度说的申辩。提出战国封建论。

3、对于封建制度的新的论证。对于先秦诸子百家研究的历程。

4、建立科学与民主的历史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讴歌古人以及传统文化的思想,以民主的态度评价古人,由此撰写了大量的著作。提出“人民本位”的先秦诸子学说以及历史学说。后期矫枉过正写出《李白与杜甫》。

5、建立科学历史人物论,树立“人民本位”的历史研究原则。树立历史人物评价的标准:以历史作用作为准绳评价历史人物。科学性的开创历史人物比较研究方法。

6、探究古文字研究的奥秘,翻译亚多亚夫·米海利斯的《美术考古一世纪》。

留给后人丰厚遗产:《甲骨文字研究》、《金文大系》、《卜辞通纂》

、《殷契通编》、《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金文丛考》、《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石鼓文研究》、《诅楚文考释》及其后续研究。

五、郭沫若先生是中国考古学的先驱。指导新中国成立后的文物研究。

1、对于殷墟铁器。青铜器的发觉,对于晚周帛画的研究,对于安阳出土的牛骨研究。“乌还哺母”石刻的研究。研究《文姬归汉图》、《兰亭集序》。

2、对于殷商生殖崇拜的研究。对于“皇”即丽羽的研究,对于“帝”即“蒂”生殖崇拜的研究。古书今译的成功实践,《楚辞》的翻译。注重文献时代的考订。

3、对于《屈原赋》、《管子》、《诗》、《尚书》、《考工记》、《管子》等的研究。“广集版本与以理校文”的原则。《盐铁论》、《读本》、《管子》多版本考证、《再生缘》、《崖州志》的研究。校释、研究紧密结合。《管子》中《轻重甲篇》、《揆度篇》、《事语篇》等的研究。书序中的校勘与训通。《影印序》、《忠王李自成自述手稿》研究,以及《今译》。

尽管郭沫若其人其文也同样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缺点,仍不妨碍郭沫若先生作为二十世纪的世界文化巨人、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巨人的地位。


龙点


郭沫若做中科院首任院长,在当时可以说是最合适的人选。
社科院是1977年才从中科院分离出来,一位知名社科学者做中科院院长是当时是很正常的。郭沫若的社会名望和学术名望都足够高,做中科院院长资格上肯定没问题;郭沫若政治上也很可靠,是党和国家信赖的人选。

郭沫若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已经在全国知名的文学家了,文学成就是民国时代众所公认的。郭沫若同时还是顶尖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甲骨文专家。如民国时代甲骨文研究领域,成就最高的四人被誉为甲骨文四堂,郭沫若是其中之一(甲骨文四堂是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

1948年,中央研究院(国民党时代搞的类似中科院的机构)选举出第一批81名中研院院士,其中人文组28名。郭沫若虽然因为政治立场的缘故没有出席,但无可争议的以考古学和甲骨文研究方面的贡献当选为中研院人文组院士。中研院院士是很崇高的荣誉,又是第一届,当然少不了各种撕逼争夺,但没有去争的郭沫若却毫无悬念的当选,可见郭沫若的学术名望是众所公认的。

(郭沫若)

48年就是第一届中研院院士的郭沫若,做建国后新建立的中科院院长,学术地位上的资格肯定是足够的。

郭沫若还有很深的政治资历,社会名望也很高。

1926年7月,郭沫若就出任广东国民政府的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宣传科长兼行营秘书长,1926年10月,郭沫若被蒋介石亲自任命为政治部副主任,军衔为中将。蒋介石本人也非常欣赏郭沫若的才华,如果郭沫若选择效忠蒋介石,肯定会是蒋介石时代国民党政权的顶级高官之一。

但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前夕,郭沫若已经坚定的选择和蒋介石决裂,发表了《请看今日之蒋介石》的讨蒋檄文,之后郭沫若参与了八一南昌起义,在1927年8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绝大多数骂郭沫若的人,面对类似选择风骨肯定不如郭沫若之万一。

抗日战争中,国共重新合作,从日本归国的郭沫若担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负责抗战文化宣传工作,再次被授予中将军衔。

无论在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郭沫若的政治资历都非常深。北伐和抗战中,两度以文人身份佩戴中将军衔,社会名望可谓崇高之至。

以郭沫若的资格,说实话无论是谁当政,都有做类似中科院院长职务的资格。

郭沫若在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的白色恐怖中与蒋介石坚定入党,政治可靠性肯定没有人怀疑的。郭沫若做中科院院长,政治上肯定可以放心。


仁勇校尉


《郭沫若全集》共38卷。其中文学篇20卷,包括散文、诗歌、小说、戏剧。考古篇10卷。历史篇8卷。

郭沫若是中国20世纪最著名人物之一,革命家、历史学家、文学家、戏剧家、诗人、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翻译家,精通德语、俄语、日语,译著有德国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俄国屠格列夫的《新时代》、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以及社会学名著《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生命之科学》等,

早年反清,留学日本,曾入学日本第六高等学校和九洲帝国大学医学部。加入同盟会、国民党,支持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前任广东大学文学院院长,北伐政治部主任,结识瞿秋白、毛泽东、周恩来等。旋任黄埔军校政治科教官

1927年3月31日,公开发表《请看今日之蒋介石》,揭露蒋介石叛变革命的阴谋,被蒋介石开除出国民党,并通缉捉拿。

同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4、12政变,杀共产党人。

同年8月1日,郭沫若赶往江西南昌,参加8、1南昌起义,并加入共产党。

起义失败后因病错过了党组织安排去苏联的船,遂流亡日本千叶县,后转赴苏联治病居住,此期间从事历史、政治、经济、考古及古文字研究,并著有大量著作,如《金文丛考》、《卜辞通篡》、《甲骨文研究》等。

1937年归国,抗战时任三厅主任,为宣传抗日,编演了戏剧《屈原》、《蔡文姬》等,诗歌有《女神》、《凤凰涅槃》等。

1945年著《甲申三百年祭》,写李自成因贪腐而败亡的原因,被毛泽东指定为高级干部必读书。

1949年初,蒋介石欲任命郭沫若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郭沫若不受。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科院院长,兼历史研究所、考古研究所所长,以及大学校长。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日友协会长等职务。

主持指导多个重大考古发掘与研究,如长沙马王堆汉墓。又为甲骨文四堂之一,解读了上千个甲骨文字。文史研究还有《李白与杜甫》、《奴隶制时代》等。


华中小隐


郭沫若是中国科学院的首任院长。他的资历其实是比较老的。周恩来在黄埔军校做政治部主任的时候,郭沫若就是学校的中将领导,此时他的地位仅此于周恩来。“大革命”失败后,郭沫若避居日本,在日本完成了一系列甲骨文研究,奠定了他的学界巨子的地位。当世,中国研究甲骨文的有四个人成就最高,他们的字里面都有一个“堂”,被知识界尊称为“甲骨四堂”。而郭沫若就是“四堂”之一,这是因为郭沫若字鼎堂。凭借这一成就,郭沫若被选为国民政府时期的学部委员,相当于建国以后的中科院院士。

后来,郭沫若在国内发表了一系列有知名度的文艺作品,比如《女神》《屈原》,可谓才气纵横。郭沫若在1944年写下了《甲申三百年祭》,总结了李自成的失败教训,这篇文章被毛泽东特别重视,于是颁发全党学习。当时,党中央决定确认一个我党的文化代表人物,以后要重点宣传,有两个在延安的文化名流做候选。一个是作家茅盾,写《白杨礼赞》的大文人,后来有“矛盾文学奖”来纪念他。一个就是郭沫若。当时两个人都有希望,不相上下,后来毛泽东亲自确定,就用郭沫若作为“形象代言人”。这个时候,郭沫若作为我党知识分子的代言人的地位就正式确立起来。建国之后,郭沫若的学术能力,身份地位也足够他担任中科院院士。


怀疑探索者


对郭氏一片骂声有失公允。1949年前他在政界、学界均享有巨大声望。他在史学、考古学、文学上的成就都是开创性的,极少有人能望其项背。1949年后虽然有很多操守尽失、无耻到极点的行为,但也不能全怪他。在那个特殊年代,他受到异乎寻常的巨大压力,竟然两个儿子均死于非命。与他同时代的许多民国时期成长起来的大学问家如巴金、茅盾、周扬、叶圣陶、钱中书等等,都公开发表过对整人的政治运动表示支持、对知识分子同行落井下石的言论,钱学森竟然在人民日报撰文论证粮食亩产万斤是有科学根据的。置身那样严酷的环境,他如果不想自杀,便只有苟且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