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脸还是换代?起底新轩逸背后的忽悠套路

换脸还是换代?起底新轩逸背后的忽悠套路

日产轩逸曾多次问鼎中国汽车市场的紧凑级家轿销量榜首,凭借着新旧车型同步销售的策略,轩逸的销量从纸面上看一直显得很理想。但是再畅销的产品也终将成为明日黄花,更新换代也是业内常态。就在前不久,全新轩逸刚刚发布,现款轩逸变成了轩逸·经典,而曾经的轩逸·经典则将寿终正寝。要知道,老款轩逸·经典才是轩逸家族的主销车型,咱们先不说现款轩逸·经典能否成功接过接力棒,光看全新轩逸的参数,这次的新老两代恐怕销量都不会太好。

关键配置不变,让人捉急

换脸还是换代?起底新轩逸背后的忽悠套路

打开配置表仔细看看不难发现,全新轩逸的配置毫无亮点。都9102年了,全线标配电子手刹早已成为车市的共识,全新轩逸依然全系标配落后于时代的脚刹。这一配置无论是使用的便利性,还是整车内饰的科技感都无法与竞争对手相提并论。长久以来,虽说脚刹不会像机械手刹一样不美观不实用,但想在电子手刹大行其道的当下,面对脚刹肯定还需要相当的适应时间。

通常情况下,家用车对后排乘客的照顾都是非常到位的,而后排配置也是衡量其是否称职的一个标准。而长久以来,轩逸一直是款合格的紧凑级家用车,最大的原因就是它的后排一直做得不错。然而,此次轩逸为了节省成本,全系都没有配置后排USB接口,在这个手机就是一切的年代,它连最基本的电量焦虑都无法缓解,难不成还要后排乘客专门带上几个充电宝来自行缓解用电焦虑吗?除此之外,我们也没在全新轩逸的配置单上看见全景天窗这项配置,在9102年没有后排USB接口和全景天窗的紧凑级轿车,怎么好意思出去跟人说我这是家用车?

换脸还是换代?起底新轩逸背后的忽悠套路

作为全新换代产品,主动安全配置早已成为标配,全新轩逸非常厚道地为我们提供了车道偏离预警、变道盲区预警、油门误踩纠正以及疲劳智能预警等等主动安全配置,但是即便是顶配车型我们依然看不见定速巡航这项基础安全配置,实在是让人摸不透其产品规划者的脑回路。除了定速巡航的缺失,轩逸的主动安全i-safety系统也并没有宣传中那么强力,功能性也依然不及同级别竞争对手,这点同样体现在稍早换代的新天籁上,预碰撞智能刹车、车道偏离预警、变道盲区预警这些功能早已不是什么新鲜配置,换言之i-safety的出现更多只是宣传上的一个噱头,而消费者往往都会被i-safety的名号迷惑,不会考虑其功能性和实用性。并且与同时换代的老对手雷凌相比,轩逸的主动安全配置在功能性上和实用性上都不如丰田的TSS 2代。

动力总成旧物利用,难有精进

换脸还是换代?起底新轩逸背后的忽悠套路

在涡轮发动机遍地走的当下,新一代轩逸依旧搭载着祖传的自吸发动机,纵然这台HR16号称已经进化到了第三代,但最大功率139马力、最大扭矩169N·m的数据和上一代相比只提升了13马力,扭矩反而还掉了1N·m,总体来说提升并不大。而且,与竞争对手的涡轮机相比,全新轩逸的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都不占优势。因此,在实际驾驶感受上也是十足的温和派,和涡轮机能带来的激情基本绝缘。另一方面,新轩逸的CVT无级变速箱也依旧换汤不换药,低扭表现依然无力,给人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

板车悬架,舒适性大打折扣

曾经的轩逸一直是别当之无愧的紧凑级车舒适之王,但这一代的优势却不再明显。仅就座椅而言,新款轩逸的“沙发”表现依然值得称赞,但它却毁在了硬件匹配上。都9102年了,日产还为轩逸的“沙发”搭配板车悬挂,我想这样的搭配很难令新款轩逸保住舒适之王的名号。同级别的竞争对手都是一水儿的后轮独立悬架,而轩逸却依旧沿袭着扭力梁悬架,最基本的舒适性已经无从保证。除此之外,轩逸的后排座椅头枕也不能调节,除了无法让后排乘客调整到最舒适的坐姿,还在安全上留有隐患,不可调的头枕在碰撞的时候也无法为后排乘客带来足够的安全保障。

换脸还是换代?起底新轩逸背后的忽悠套路

一般而言,轴距的长度决定了后排乘客的乘坐空间,而全新轩逸2712mm的轴距与同级别竞争对手相比是占据优势的,比雷凌的2700mm多出了12mm,但多出的这12mm没有在实际体验中有所体现,至于多出这一指甲盖的长度的轴距并为给消费者带来实际用车体验的提升,在我看来还不如把这指甲盖的成本放在一些使用的东西上。除此之外,第二排中间较大的隆起也势必会影响到中间乘客的乘坐舒适性,所以除非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中间的座位最好不要坐人。

轩逸的后备箱空间不小,但不能放倒的后排座椅却大大地限制了轩逸后备箱的拓展性。这不仅限制了后备箱容积,还让它不能装载长度过长的物品。另外,车内的储物格设置也不算完美,数量和大小都难以让人满意。

换脸还是换代?起底新轩逸背后的忽悠套路

作为一款全新换代的车型,轩逸无论是配置还是动力等方面都称不上同级别主流水平,作为噱头的标配主动安全系统更是用减配版定速巡航的方式去迷惑消费者。从消费者角度来看,不再实在的轩逸已经开始步某些德系品牌的后尘,希望凭借营销收取车主们的智商税,消耗日产粉儿的忠诚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