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欢搞破坏……除了说不行,还可以这么做

撕书,摔玩具,打人……除了说不行,还可以这么做!

说起孩子搞破坏这件事,很多家长都会觉得挺头疼。曾经有个妈妈说:“我家孩子刚两岁,就开始喜欢搞破坏,不但会拆玩具、撕书,不高兴了还会摔椅子、砸东西,我的口红就被弄折了好几根。跟他说了好多次,要爱惜东西,可是根本没有用,这是为什么呀,还有没有办法管他了呢?”

其实,大家要理解,孩子搞破坏,有时并不是恶意的。而且,相比去单纯地管束孩子,家长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然后进行调整可能会更有效果。那么,我们就来聊聊该怎么降低孩子的“破坏欲”。

孩子喜欢搞破坏……除了说不行,还可以这么做

1.孩子为什么会喜欢搞破坏?

原因① 家长的不理解

这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孩子的很多行为,虽然看上去毁坏了一些东西,但他的本意却并不是想搞破坏,有可能是只因为好奇、想探索,或者是不小心,也有可能只是单纯地想引起你的注意。但是家长并没有去认真了解具体情况,弄清楚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只是单纯的根据自己的判断,就给他的行为贴上了“搞破坏”的标签。

比如说,孩子把新买的小汽车拆了,或许他只是想把它组装成更合自己心意的模样;而他砸汽车,可能只是因为搞不明白为什么汽车上了发条后,自己就可以向前走了。

这个时候,如果家长不去仔细了解孩子的目的,而是简单粗暴地认定,孩子是故意不爱惜新玩具,就是想搞“破坏”。那么,孩子可能会觉得很委屈,而因为语言能力的限制,他没办法很好地为自己辩解,就很可能会继续用一些“破坏”行为来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于是,家长看了会觉得:瞧瞧,这个孩子太不乖了,说他也不听,还继续故意搞破坏!

慢慢地,家长就会觉得孩子越来越不听话,而孩子因为得不到理解,就会越来越需要发泄,于是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孩子喜欢搞破坏……除了说不行,还可以这么做

原因② 模仿

我们发现孩子容易出现“破坏”行为的年龄段,通常是会在三岁之前,这个阶段,是孩子行为养成的时期,他会特别热衷去模仿学习成人的一些行为动作。

所以说,这也是家长对孩子进行行为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内的孩子,对于对错还没有明确的概念,他只是会下意识的去模仿大人的动作。

而大人一旦发现孩子有“破坏”行为的时候,除了去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实动机,也一定要仔细地去反思,是不是自己平时不经意的一些行为,给了孩子不好的影响,又或者是电视、书本里的一些内容对孩子起了误导作用呢?

也许,经过排查你就会发现,孩子的一些破坏行为,其实只是在模仿。

2.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大家要记得做到冷静对待,尝试理解孩子。

孩子出现“破坏”行为的时候,家长不要一味地指责,而是要先冷静下来,好好想想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他是不是有什么想法,但是没用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

如果孩子已经可以用语言进行表达,那么一定要尝试着和他沟通,尽量去了解他内心真实的想法,而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自作主张的认定他是在“破坏”。

即便孩子还不太能说明自己的想法,家长也要尽量尝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要总是以自己的立场和逻辑去评判孩子行为的对错。

大家要知道,孩子砸玩具、扔杯子一定有他自己的原因,家长要学会透过事情本身去理解他想要表达的意思,尽力的去理解他这么做的原因,而不是站在成年人的角度,简单粗暴地批评教育,甚至是惩罚孩子。

等家长自己冷静下来,又了解了孩子搞破坏的真正原因之后,就可以再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措施。

孩子喜欢搞破坏……除了说不行,还可以这么做

如果孩子的“破坏”行为是因为家长的不理解造成的,那么,家长就应该学着慢慢转变思想,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多了解孩子内心深处的想法。

千万不要对孩子采取打骂的方式来进行惩罚教育,也不要尝试去控制或者改变所谓的“破坏”行为。因为这么做,无非会造成两种结果,一种是,孩子被打得害怕了,当着你的面时变得过于小心翼翼。第二种情况,就是这种“破坏”行为变本加厉了。

如果孩子的“破坏”行为来自于模仿,那么家长就应该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比如说,大人随便破坏公共设施,却不允许孩子砸东西;在家里不爱惜自己的物品,却要求孩子好好对待自己的玩具书籍等等。如果家长用这样的双重标准去教育孩子,一般是收效甚微的,所以说,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带来积极正面的榜样力量。

除此之外,大家要意识到,孩子成长的环境也非常重要。因为除了身边大人的言行,书本里的,电视里的东西他也会模仿,这也就是为什么国外影视对观众年龄会严格限制的原因,就是为了防止电视里一些不良行为被孩子学会,从而误导孩子。

而如果说孩子确实已经出现了一些恶意“破坏”的行为,那么,这个时候,家长就应该及时地制止,然后简单严肃地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

其实,说这么多,就是想让大家在孩子出现了破坏行为时,家长要有透过现象寻找本质的意识,要学会理解孩子,懂得以身作则,而不是单纯地指责、压制。

我们要陪着孩子长大,这个“长大”不是指孩子大一岁,家长老一岁,而是要让你自己的行为对孩子有一个积极长远的影响,在这样的过程中,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