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畫面渲染、人物細節解讀災難電影《地鐵驚魂》的魅力

對於這部片子,大多數人人只從災難片的方向來看,這未免會過於侷限。要想真正看明白導演的用心,就必須要從多維度來進行解讀。





小眾電影《地鐵驚魂》是安東·梅格迪契夫執導的一部災難電影,講述了在俄羅斯擁有近八十年地鐵運營歷史的莫斯科市,一段地鐵隧道由於年久失修而坍塌引發了莫斯科河水倒灌,整個城市陷入毀城危機的故事。

男主角安德烈是一個外科醫生,在一個妻子未按時歸來的早上,通過地鐵去送女兒上學,但在莫斯科兩站之間的地鐵隧道因施工問題產生裂縫,隧道天花板滲漏下來的水滴並未引起足夠的重視,裂縫逐漸增大導致上層坍塌,結果引發莫斯科河水倒灌,使得載有數百名乘客的地鐵列車陷入洪水之中,不僅令地下隧道面臨崩潰,也可能毀滅整個城市。

安德烈醫生和他的女兒被困在隧道中。男主試圖營救乘客,在這其中還遇到了他妻子的情人。為了生存,在這種情況下,主角必須克服對災難的恐懼和對那第三者的怨恨。同時他也要找回本屬於自己的愛情和家庭。全片下來,原本懦弱自卑,一直隱忍著家庭中存在第三者的他,因為這場災難,成為了為保護女兒的高大英雄。

而作為女主的伊莎一開始就很糾結於選擇愛情還是家庭,面對這個難題她幾乎快要崩潰,但在災難降臨到自己親人的身上時還是為了營救他們而四處奔波。

在我看來,在外國眾多的科幻災難電影中,講述的大部分都是在災難底下一小部分人如何克服困難的故事,這部影片雖然也是這同樣的這種做法,但卻表現得更加真實,而這種真實就來源於對災難的描寫和對細節的呈現。

如果僅從故事情節角度解讀此片,我想會很難領會這部影片的真正魅力所在。因此,本文將從“畫面的渲染、人物的細節”這兩個方面,為大家進行深入解讀:

從畫面渲染、人物細節解讀災難電影《地鐵驚魂》的魅力


01、畫面的渲染

影片畫面整體陰沉且細緻,不僅映射出人在災難面前的慌亂無助,還表現出導演熟練的對災難細節的把控。

作為一名電影愛好者,看完《地鐵驚魂》後我相信很多朋友都會對影片內,地鐵緊急剎車而後與洪水碰撞瞬間的那三分鐘慢鏡頭感到驚心動魄。

在這種剎車後的強烈慣性下,不管是什麼人,不管是什麼職位,在災難面前都束手無策,人們或被無數人擠壓,或被無法控制的離心力甩出車廂,導演通過王家衛式的慢鏡頭將這一幕幕的表現得淋漓盡致,挑戰著觀眾的視覺神經和心裡極限。

同時,在碰撞過後,導演以一種陰沉的灰色襯托著人們開始自救的慌亂景象,從車廂內那零星的幾個燈光閃爍到隧道里人們在黑暗中淌著積水中徒步尋找出口,更加渲染了壓抑沉重的氛圍。


從畫面渲染、人物細節解讀災難電影《地鐵驚魂》的魅力


02:人物的細節

影片中,在地鐵碰撞之後,小女孩的爸爸從厚厚的人堆中翻出被擠在座椅下的小女孩,因為不確定小姑娘有沒有受傷或骨折之類的,然後讓小女孩依次活動手指、手臂、腿……如此真實細膩的細節體現,表現力極強。大多數的科幻災難片卻忘記了這些不為人知的細節。包括在導演還精心描繪出碰撞後一瞬間依舊沉著淡定的在遇難者身上摸索財務的小偷,這種行為與旁邊人們的哀嚎形成突兀的對比,揭示了人性的冷漠。這些可圈可點的細節描寫在電影中隨處可見,讓這部電影顯得更加真實。

從畫面渲染、人物細節解讀災難電影《地鐵驚魂》的魅力

總結一下

在我看來,這不僅僅是一部展示地鐵主題的災難電影,其中也蘊藏著導演影片的細節的考究。如果我們僅從故事內容來解讀該片,實在過於侷限。因此,本文就從兩個角度,微觀展示了該片的獨特魅力。

整部影片故事情節緊湊,內容真實,災難發生瞬間有著詳細記錄,這部影片其實也是告誡我們:災難不可能無緣無故發生,都是由一連串的失誤和粗心造成的,也許在工作中的認真仔細多一點,聽取他人的建議,那麼在災難發生前能有所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