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士丁尼大帝的发迹

公元518年,当时坐在君士坦丁堡皇位上的是一位70岁的老人,这位皇帝或许很难成为改变东罗马帝国历史风向的标志性人物,但他毫无疑问象征着公元6世纪罗马世界的蓬勃发展。

查士丁尼大帝的发迹

查士丁出生于一个色雷斯(希腊半岛及土耳其的亚洲部分)的农民家庭,青少年时期一直在家帮父母放羊,20岁那一年他决定离开了自己那一贫如洗的家庭,出发去君士坦丁堡谋生。他在军队中好到了一份工作,由于他工作勤勉,又很有能力,很快得到晋升,成为宫殿的守卫长。这个职位并不高,仅仅是个小队长,但却让他成为了城中唯一一支正规军的领导者。

当芝诺的继承人死后,查士丁感到是采取行动夺取政权的天赐良机了。他策划了一系列筹备周密的军事演习,同时慷慨的赐予每位士兵一磅白银,来获取他们的支持。最终他被成功的推举为君士坦丁堡的奥古斯都。

查士丁绝非皇帝的最佳人选,他没有受过多少教育,又没有相关的执政经验,看起来并不具备管理一个大帝国的能力。但是他有一个侄子,查士丁尼。此时查士丁尼36岁,他也同样早早的离开了家乡,一个破败的马其顿小镇。查士丁一世察觉到这个男孩的优秀才华,于是对他视如己出,寄予厚望,给他提供了最优越的受教育环境。而他也被叔父的慷慨所感动,正式把名字改成查士丁尼。

查士丁尼大帝的发迹


查士丁尼目光敏锐,他意识到帝国问题,下定决心改变现状。此时帝国的西部整备众多的哥特蛮族盘踞着,君士坦丁堡的历代皇帝都忙于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对蛮族长期束手无策。现状的拜占庭已经恢复稳定,辉煌的星辰再一次冉冉升起,现在是将人们从这些蛮族手中解救出来的时候了。

查士丁尼的征服之路正式开启了,他计划的第一步就是与天主教堂恢复关系,罗马和君士坦丁堡之间的关系一度陷入紧张,源于近日来兴起的异端邪说,声称基督耶稣是真神,但不具备人性。很多牧师和下级教会都拒绝承认这一说法,但是东罗马的修道士却顽固的坚持自己的主张,希望在宗教事务上遵循自己的思想行事。教皇对永无止息的争论感到精疲力竭,因此下令断绝和东罗马之间的联系,希望能迫使东罗马的同僚们能承认他们犯下的错误。

查士丁尼大帝的发迹


查士丁尼任命虔诚的基督徒做宫廷大臣,然后建议他的叔父写一封信给教皇,告诉他令人遗憾的分裂已经结束了,现在教会拥有再度统一的条件。教皇对能够恢复与东罗马的关系非常高兴,立刻同意了他的请求。

教皇于皇帝之间的和谐关系在整个西方的蛮族王国中引起轩然大波,尤其在意大利的哥特国王,马上察觉到他的影响力将会不受控制的日渐衰弱。罗马虽然已经衰弱,但它从未忘记昔日的荣光。一旦帝国再一次把目光投向它曾经的都城,罗马人民将会毫不犹豫的敞开大门。

如果哥特国王在君士坦丁堡有密探的话,他无疑会得到令人心安的消息。查士丁尼的兴趣此时正在竞技赛车上,正向古罗马一样,君士坦丁堡也有众多的体育迷,他们将自己支持的队伍的胜利看的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支持不同选手的市民分成两派,蓝党和绿党,他们通常由年轻人组成,因为这个群体缺乏途径其他途径去宣泄自己的精力。

查士丁尼大帝的发迹

在喧哗中度过一天意义绝不止于单纯的娱乐,蓝党的支持者范围可谓相当广泛,他们能够帮助查士丁尼把握整座城市的脉搏,同时警示他可能面对的来自大众骚然的威胁。查士丁皇帝一直以来都非常需要他智慧过人的侄子的辅佐,曾经遭到蛮族势力打压的不同政见者发现他们在君士坦丁堡有坚定的同盟者,于是纷纷涌入都城。新生的强大力量和声望将他们拉入了帝国的发展轨道,众多属国的国王对波斯的压迫已经感到无法忍受,他们纷纷脱离波斯的控制,转而同君士坦丁堡结盟。

拜占庭的野心甚至延伸到了阿拉伯半岛的最南端,也门的犹太国王正在屠杀基督徒。君士坦丁堡方面对埃塞俄比亚国王提供了船运条件,帮助后者的基督教军队越过红海,随后基督教的国王登上了也门的皇位。拜占庭也因此打通了红海到印度的航线。

查士丁尼大帝的发迹

拜占庭的功绩很大程度上以得罪波斯为代价,波斯王显然不会接受这个竞争者的势力踏入自己的范围。恼火的波斯王派出大军抵达了现代的格鲁吉亚地区,以组织更多的番王投靠君士坦丁堡。这个举措惹怒了查士丁尼,他的下一步策略更加直截了当,他派出了一支军队突袭了当时臣属于波斯的亚美尼亚。

公元526年,两个长久以来的宿敌再一次陷入剑拔弩张的境地,查士丁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元老院建议他将查士丁尼立为公治皇帝,查士丁同意了。公元527年4月1日,他举办了一场隆重的典礼,这让查士丁尼平稳的完成了权力的交接。那年夏末,查士丁死于旧伤复发,查士丁尼正式成为罗马帝国唯一的统治者。(拜占庭只是我们的通俗叫法,官方依然是以罗马自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