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鼓励学生考研,但最后没考上的还是占大多数的,这让那些没考上又失去了找工作好机会的人怎么办?

神奇小Mo


其实这就要看自己的实力了,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我也同意有考研意向的去考研,要是担心考不上,可以留一个后手,就是校区找公司签约,双方达成共识,就是自己假如考上研就不用来工作,考不上就来工作,我这边很多学生都是这么做的,说回来也是公司缺人。这个看情况操作。

假如真的考研失败了,要么计划二战(家庭条件允许),要么赶紧找工作,现在高校里一年应该有两次大型招聘会,失败以后还可以赶上春季招聘会。也可以考虑去考公。总之失败不要紧,要紧的是抓紧时间去弥补损失。(关注私信,回答更多考研问题。)



一捧灵光


这个问题起码牵扯到职业生涯教育、国家人才培养计划和目标、就业市场调控等内容。

终身学习型的个人发展路径的设计实际上很多大学生缺少的,高校及社会、家庭在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的投入少的可怜,而现有的关于职业生涯教育的也多是从旧的教育体系中走出来的经验主义的老师,多数是基于自已的判断给被教育者指条“明路”,至于是否行得通或者科学与否也无处可知了,而社会和家庭也多数基于当前的人们的社会地位及财富值来评判哪个更有前景,对于职业发展趋势的前瞻性不够。因为职业生涯教育的缺失和对未来的迷茫,大学生的选择往往更依赖于经验主义的判断和说教,在大学毕业生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通过升学营造出自己的稀缺性就是很多大学生选择考研的关键因素。我曾经问过很多大学生为什么考研,答案几乎出奇的一致,本科生太多了,研究生毕业好找工作。实际他们没有明白问题的核心出在了哪里。

从国家人才培养计划和目标来讲,提高全民接受高等教育的受教育面对于提高国民素质有很多的帮助,而要实现人才强国战略,就要大力搞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培养。这个过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由于教育资源不足导致的人才培养质量的下滑。但如果你把国家的人才战略放在一个大背景下,比如,现在不少学者把研究生阶段的培养称为“本科+”,意思就是说现在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值得怀疑,但是整体上看,国民素质整体上得到了提升及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得以形成并取得了发展。

就业市场调控也是近年来研究生报名人数增多的重要原因,比如高校研究生录取连年扩招以缓冲就业市场的压力,这等于是用时间换取发展机遇,以升学吸引就业市场富足的大学毕业生进入到研究生阶段学习,一定程度了缓解了就业市场压力。

至于没有考上研究生又错失找工作机会的大学毕业生,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寻求突破:①及时调整心态和转变择业观念,积极寻求就业机会,先就业后择业;②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历提升不急一时,可以坚持学历提升和能力提升兼容发展,工作即实践;③调整状态,二战考研;④选择创业等其他路径。现在国家每年都会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推出系列招聘活动,省市级也会针对性的组织区域经济招聘活动,作为考研落榜生可以多关注一下,再者就是主动出击,由于用人单位和大学生求职的信息不对称,一般都认为是用人单位的市场,实际求职者主动出击更易获得岗位。对于不同的大学毕业生个体而言,由于各自的职业发展趋向不一致,很难说什么是上策选择,什么是中策选择,什么是下策选择。从目前我国的企业人才需求量上来讲,大学生难就业的现象多数是来源于传统的就业观念的束缚,一方面是学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是企业招不到员工。

总之,客观的认识“鼓励考研”的时代背景及存在的问题,更重要是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出发,秉承终身学习和实践的理念,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成长道路才是最重要的。


聂光辉


我还是赞成多鼓励学生考研的。因为考研影响找工作的概率不大,也可以避免。

第一,考研和找工作并不冲突,现在信息这么发达,考研期间抽空在互联网上投个简历,面试,都是来得及的。

第二,老师鼓励考研,其实是对大家负责任的,特别是本科学校名气不是很大,通过考研,可以说是一条改变自己起点的捷径。

第三,通过考研,可以加强自身本科的学习,至少可以让自己的专业学习得到很好的保证和提升。这一点对未来就业也有帮助!

第四,考研时间其实一月份就结束了。有很多时间写毕业论文和求职了。能考研的学生,一般都是比较优秀的,学习成绩优异,追求上进。

就算考不上,老师也原意优先推荐工作,或者参加选调生。

最后,其实关键在于,研究生是分两种类型的,这个我在以前回答问题的时候提到。一种是应用型的,这个其实在参加工作后,明确了自己的方向和需求了再考也不迟,或者更好;另一种是学术研究型,那么就是将来还要继续读博的,这个需要“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意志和决心的。那么,你到底适合哪一种呢,这个很关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