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口罩,五菱是個傳奇

不止口罩,五菱是個傳奇

​在不少企業還等著國家救命的時候,五菱牌口罩火了。汽車?口罩?這是什麼奇特的緣分?

昨天,五菱的移動測溫車又上路了。

不止口罩,五菱是個傳奇

這到底是傢什麼神仙企業?

扒了扒五菱的歷史,除了口罩,五菱還生產過拖拉機、縫紉機、觀光車

不僅如此,五菱其實分兩個,一個叫柳州五菱,一個叫上汽通用五菱。

上汽通用五菱可能是第一個外國合咱們的資的企業,別的企業都是中國用外國的牌子,比如一汽大眾是大眾的牌子,而五菱則是被別人合資,美國通用出錢,用五菱的牌子。

而上汽通用五菱的五菱宏光除了網上的段子,可能是全世界銷量第一的車。



1


五菱的歷史很長,可以追溯到1928年。五菱第一時間生產口罩的那種“革命一塊磚”精神,可能就和經歷過抗戰有關。


解放後,五菱生產過拖拉機。在正式造車之前,五菱是靠縫紉機維生的。五菱現在的標誌就是從他們縫紉機的“萬國”標誌演變過來的。這些都不算神的,五菱真正“開掛”是從生產汽車開始的。


不止口罩,五菱是個傳奇


2


五菱的起點很低,當年準備造車的五菱其實生計困難,造車也是機緣巧合撿別人剩下的。當時國家想發展自己的汽車工業,機械部就給長安、哈飛牽線搭橋想讓他們照著日本三菱生產咱們自己的汽車,結果被嫌棄了。沒人要的三菱車讓五菱拿了回去,五菱用了兩年時間照貓畫虎把車敲了出來。


五菱是真的困難,生產出來的原型車是從廣西一路開到北京做的資質審核。


當五菱再把車開回來的時候,這家企業的命運已經改變。

五菱的運氣也夠好,90年代末五菱再次“撿漏”!當時美國通用汽車正在中國尋找合資機會,本來盯上的廣州標誌被人捷足先得,無奈之下選擇了五菱,2002年合資公司成立,是為上汽通用五菱。

查閱資料的過程中我發現在這之後的故事,基本上就是一個“悶聲發大財”的故事!

除了“圈內人”,行業外的人很少能關注到五菱。直到2010年,美國的福布斯雜誌發表了題為CAN CHINA'S WULING SUNSHINE SAVE GM ?的封面文章,翻譯成中文是:五菱之光能拯救通用汽車嗎?五菱第一次被放到了一個奇特的位置:一個國際汽車巨頭需要一箇中國微車企業來拯救?

不止口罩,五菱是個傳奇

2002年合資公司成立的年底五菱之光上市,那幾年的統計數據並不如現在這麼充分,到了2009年五菱之光銷量達到59.7萬輛,如果翻看每年的汽車銷量統計,59.7萬輛這個數據即便放到現在也是王者,更何況五菱不止這一個王者,這之後還有五菱榮光,五菱宏光。

2017年五菱宏光銷量75萬輛,而當年的第二名福克斯銷量是40萬輛,這一紀錄至今無人能破,五菱宏光可能到現在都是世界上銷量最多的車。在過去的近二十年的時間裡,五菱的車基本上就沒從銷量冠軍的位置上下來過。

這樣的戰績,也讓五菱先後成為第一家產銷過百萬輛的車企,第一家產銷破兩百萬輛的車企。所以五菱的日常狀態大概就是車有多少賣多少,每天愁的是產量不是銷量,一直努力開工廠,堅持悶聲發大財。

不止口罩,五菱是個傳奇


3


五菱到底是如何把自己變成傳奇的?

除了新聞稿,鮮見媒體對五菱的報道,更不要談對五菱的專門研究。從五菱內部總結來看可以概括為:自主研發能力,規模效應,資源整合能力,渠道優勢


很不尋常的一點是在合資公司,一直都是五菱自己說了算,自己設計自己銷售,這與所有合資車企都不一樣。我認為這是五菱成功的關鍵,五菱一直能貼著市場跑,始終圍繞市場開發產品,非常接地氣,避免了外企水土不服的問題。而另一方面,在自己說了算的基礎上又把外企先進的生產經驗拿了過來,造的車質量好成本低。這樣就無敵了:底子好加上環境好,生生把自己變成了傳奇。

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我還發現了一個不太引人注意的地方,五菱從合資之初到現在,一把手一直都是一個人:瀋陽。寥寥採訪中此人非常低調謙遜,應該是個務實的人。我認為這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管理團隊踏實且穩定。五菱雖銷量突飛猛進,但是一直在市場上精耕細作,服務延伸到村,是大部分車企都做不到的,由此可見一斑。



2010年,美國問,五菱能拯救通用嗎?

2020年,中國問,一個企業的擔當是什麼?


不止口罩,五菱是個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