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金融”落地花開

數字貨幣掀漲停潮

今天市場大舉反彈,其中表現最為搶眼的當屬數字貨幣概念板塊,這是與央行擬推進法定數字貨幣研發工作這一消息刺激是分不開的。

“區塊鏈+金融”落地花開

在數字貨幣成為今天市場第一亮點板塊的背後,我更為看重的是“區塊鏈+金融”落地花開,且為數字貨幣產業打開了想象空間。

據多家銀行披露2019年年報顯示,銀行機構在區塊鏈的應用場景目前已涵蓋資產證券化、產業鏈金融、國內信用證、福費廷等多個領域。

同時從年報中發現,多家銀行成立了區塊鏈實驗室,多家銀行披露的“鏈”上交易規模已突破千億元,其中,建行區塊鏈貿易金融平臺交易額超4000億元。

在此,就帶來了一個看點,金融行業為什麼熱衷於區塊鏈技術?

區塊鏈技術特點與金融本質高度契合

在傳統金融業發展進程中逐步呈現出三個顯著的問題:

一是機構間、市場間的信任壁壘高。由於技術手段確保雙方交易安全,金融機構間必須有嚴格的交易記錄來累積信用,而目前金融業的信用中介職能是由基於中心化的第三方提供的,但中心化的結構脆弱性會隨著系統規模大而不斷擴大,但企業必須依賴這個系統,否則很難實現融資或貸款。

二是交易結算流程複雜、成本高。由於目前基本是以集中式清算機構為中心,因此交易結算和清算時間會比較長,即時性不能保證,且會產生大量的中間費用。

三是金融監管、信息安全隱患比較大。傳統金融中人為參與環節多,很多憑證審核、流轉都靠人工記錄和把控,造成信息錯漏或外洩的風險大。

上述三大疼點正好與區塊鏈技術所具有的去中心化、數據不可篡改性以及對私密數據的加密保護等特點高度契合。

“區塊鏈+金融”落地花開

一是,區塊鏈技術在金融交易過程中,通過非對稱加密算法,為交易雙方建立了信用基礎,促使交易雙方達成共識,交易雙方既不需要依靠第三方機構的擔保,還可以記錄、儲存、傳輸可追溯、難以篡改的交易信息,解決了信任問題。

二是,區塊鏈技術使用的是點對點交易方式,不需要第三方中介機構提供服務,這大大提升了金融交易效率,解決了成本問題。

三是,區塊鏈技術通過分佈式系統,使得所有的信息就好像一個個獨立的節點,即使有單個節點出現信息缺失,也不會影響整個系統的正常運行。同時,各個節點之間可以進行一定的權限管理,將個人隱私和匿名性應用到用戶信息系統設計當中,只有通過授權才可以進行登錄和訪問相關信息,解決了監管與安全的問題。

綜上來看,區塊鏈技術可以從制度根本上降低金融業風險控制與監管成本、提高數據可靠性、穩定性和安全性,為金融業效率的提升貢獻不可或缺的力量。除了幫助銀行類金融機構在各業務開展上降本提效外,還可以促進了金融服務與產品創新,搶佔數字金融的先發優勢。

在金融業的應用場景有哪些

在瞭解區塊鏈對金融業必要性之外,下面就看一下該技術將會應用到哪些業務層面上。

由於當前我國金融業主體為銀行、證券、保險這三個,而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也將分別從縱向業務上影響這三個主體的發展,根據網絡資料整理發現,區塊鏈所應用的細分業務主要有以下方面,見表:

“區塊鏈+金融”落地花開

其中,銀行在區塊鏈技術應用場景最為廣泛,且數字貨幣作為由於區塊鏈的誕生而產生的新興事物,也是未來對金融行業產生深遠影響的工具。

此外,據IDC最新發布的研究數據顯示,在這三類主體中,目前銀行類的區塊鏈投資佔比最大,佔到金融行業整體區塊鏈支出規模的80%以上。

“區塊鏈+金融”落地花開

究其背後原因可能是,銀行整體上信息化建設比較好,也天然的具有許多如供應鏈金融、資產管理、跨境/跨行支付等區塊鏈落地場景。而保險與證券業且信息化普及度不如銀行,落地場景較少,因此目前僅有少數頭部企業願意投入資金進行應用探索。

結合目前銀行披露的年報中關於區塊鏈相關信息來看,未來銀行業就區塊鏈技術佈局將會更加深入。通過區塊鏈技術的嵌入,銀行不僅實現原有業務基礎上的降本提效,同時還可以吸納更多客戶,達到了雙贏局面。

目前區塊鏈在銀行各業務的佈局以B2B業務居多,隨著區塊鏈技術的普及與發展,銀行會逐漸將區塊鏈佈局到更多的to C業務領域,如信用卡積分管理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