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孩子不以生命来要挟

近年来,自杀现象呈现低龄化,十岁以下的儿童都能轻而易举地说出“我要自杀”。虽然儿童提及自杀,常伴有获益的诉求,属于自杀姿态(指不以结束生命为目的,而以引人注意自己,达到警告、威胁、使人妥协或求助等为目的的自杀行为),但是儿童在冲动情况下自杀造成死亡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一旦孩子出现自杀姿态,家长就会变得如履薄冰、手足无措。谁都不敢冒着悲剧发生的风险,于是情况愈演愈烈,孩子愈发得寸进尺,家长愈发束手无策,因此,该如何和孩子探讨自杀问题成为儿童青少年咨询门诊的一类重要诉求。

教会孩子不以生命来要挟

首先,家长需要调整对待孩子谈论自杀问题的态度。规避常见的两种极端:一种是家长变得异常紧张,立马妥协,这样的态度容易造成孩子不断以自杀姿态来满足自身不合理的诉求,让教育变得更加困难;另一种是家长“摆出”一副不以为然的态度,甚至言语刺激孩子“有本事你死给我看”,这样的态度容易将孩子逼入进退两难的境地,造成孩子冲动性的自杀行为。

家长最恰当的做法是要以从容平和的态度,严肃地和孩子探讨有关生命的这个问题,让孩子了解,以生命为筹码的要挟是对自身的不负责任。当然,一切教育都要在确保孩子的自杀行为没有即刻风险的情况下进行,如若孩子已经有明确的自杀风险时,应该先处理孩子激动的情绪。语气平稳地告诉孩子,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不适合做重要的决定,希望可以给予自己一些时间考虑清楚。

教会孩子不以生命来要挟

其次,家长的榜样作用很重要,如果家庭在出现争执的情况下,容易出现用“要挟”的方式来让问题得以解决,这会对孩子形成负面的教育示范。因此,家长应该学会以身作则,遇到问题应该学会用健康的表达方式让问题得以解决。孩子出现自杀姿态时,常常是因为他们没有学习到更好的应对问题的方式。家长需要学会识别孩子自杀姿态背后的潜台词是什么,帮助孩子意识到自己真正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同时,这是一次教育的机会,教导孩子用健康的方式去表达诉求。

教会孩子不以生命来要挟

最后,家长对待生命的价值观和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密不可分的。家长需要了解,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生命有绝对的主宰权,并不是为别人而活。因此,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了解每个人都应该珍惜生命,因为生命一旦失去将不可挽回,引导孩子对生命保持敬畏之心,这是潜移默化的过程,让孩子学会尊重生命才是治本之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