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地的力量》暴露了廣州的“肺活量”​

近幾年,紀錄片成了網民的“新寵”,諸如以央視的《航拍中國》為典型代表,像《如果國寶會說話》、《秘境神草》、《風味人間》等專注各類文化的佳作,都風靡一時。而廣州廣播電視臺與廣州市南沙人民政府聯合出品的《溼地的力量》,帶給了觀眾視覺與心靈上的雙重震撼。


《溼地的力量》暴露了廣州的“肺活量”​



形容為“肺” 生命的輪迴有力

《溼地的力量》視覺之美堪比《航拍中國》,其將鏡頭聚焦到廣州南沙溼地,記錄一片自然生態的生命奇蹟。溼地一直被視為地球的“腎臟”,在社會工業發達的今天,有淨化工業汙染作用的溼地更為珍貴。《溼地的力量》畫面中,每幀都可以美翻、萌翻眾人,鏡頭下的生命來自生物鏈的不同端口,小到蜘蛛甚至浮游生物,大到魚類、鳥類、人類,時刻動態的灘塗之上,似靜似動、或疏或密、有急有緩地供養著各種生靈,一派生機盎然,給人由視覺帶動心靈的震撼。


《溼地的力量》暴露了廣州的“肺活量”​



《溼地的力量》暴露了廣州的“肺活量”​



活下去不僅是動物之間的命題,也是驚醒人類的話題。從清晨到晌午,從日中到日落,每天對於溼地的生態系統都是嶄新的循環。彈塗魚築穴可以保持灘塗的活力,它以淡水泥蟹為食,卻成為小白鷺的食物;小白鷺的雄鳥與雌鳥輪流餵養幼鳥,像極了人類的家庭;眼鏡蛇往往以尚在巢穴的幼鳥為食……這些循環超乎我們的認知與想象,自然界的奧秘頗多,值得人類去探索與維護生態穩定。各種生靈面對生命與死亡的境遇,有努力、有失去、有希望也有從頭再來,家園總會有新的生命誕生、也會有新的生命離去。人類與植物、動物、水系、灘塗的相處與相互依賴,種族與種群的隔離與融合,道法自然的理論大概是:愛護溼地、守護生靈,就是守護這方水土上的人類自己。


《溼地的力量》暴露了廣州的“肺活量”​



步足丈量 用心的未來考量

紀錄片《溼地的力量》中闡述的力量,來自攝製團隊的初心——拍攝好中國的紀錄片。於是,他們丈量溼地的每一寸領土,攀爬樹枝、躺過灘塗潮汐、捱過風雨、忍過寒冬,屏氣凝神地等待一個畫面,力求那幾秒鐘的精彩。鏡頭中的彈塗魚、白額燕鷗、家燕、稱為“鳥中大熊貓”的黑臉琵鷺、蒼鷺、反嘴鷸、羅非魚、採藕者、飼養員等,在這片家園裡出生、成長、失去與重獲新生,生靈們成就了這片溼地。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水系土地的形式,往往奠定一方世界的文化命脈,也許是那隻折斷腳的反嘴鷸的堅強激勵著拍攝團隊,也許是審度過自然災害帶給人類與溼地生靈損失的思考,面對生態平衡的重視,讓後代也能看見候鳥遷徙壯美的願望,《溼地的力量》團隊交付了守護生態的信念和決心。


《溼地的力量》暴露了廣州的“肺活量”​



打開《溼地的力量》紀錄片你會看到,其攝製水平與國際其他作品一樣優秀。其中,記錄鳥類哺育後代及幼鳥生存狀態的畫面,與《萌寶出生第一年》一樣精彩與細緻,記錄候鳥遷徙的24小時種群狀態,與《王朝》裡的帝企鵝一樣清晰,其中的故事令人動容、震撼心靈。歷時3年的努力,《溼地的力量》攝製團隊也記錄著中國自己的紀錄片之路,像極了他們拍攝的南沙溼地,有極大的“肺活量”,滿足紀錄片的“生命”,可以創造更多鏡頭下的中國奇蹟。《溼地的力量》作為傳播中國自然文化的媒介,這種關乎未來考量的精神,值得更多國產紀錄片的讚賞與效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