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詩詞3首:所有成年人,都必須明白這3件事

前段時間,看見了這樣一個詞:中年定律。

意思是年齡到了35到45歲之間,如果還沒有拿得出手的成績,甚至只是做著最基層的工作。那你就是被社會淘汰的對象。

畢竟,比你年輕、好用還便宜的年輕人,到處都是。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這個社會給成年人套上了許多所謂的“定律”。

成年人真的太難了。尤其是35歲到45歲的中年人,上有父母,下有兒女,中間還有自己的生活。這樣那樣的牢籠,無形中給他們施加了巨大的壓力。

可是,生活真的是這樣的嗎?不妨來看看最會生活的人——蘇軾,是怎麼理解的。

蘇軾詩詞3首:所有成年人,都必須明白這3件事

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蘇軾認為,由於每個人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

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範圍,擺脫主觀成見。所以,所謂的“中年定律”,也不過是他人從自身角度出發所總結出來的歪理。

君不見,泱泱中華幾千年,誕生過無以計數的中年人,難道他們全部都被淘汰了嗎?有時候自己的焦慮和迷惘,或許是因為自己處在“他人觀點”這座廬山之中。

蘇軾詩詞3首:所有成年人,都必須明白這3件事

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人的一生,輾轉各處,像什麼呢?正像到處飛的鴻雁。到處飛是鴻雁的命運,而四處奔波是人的命運,我們在哪裡留下痕跡,停留何處,都是偶然,也是必然。

無常,本就是人生的常態。同理,人有沒有錢,開不開心,既是偶然,也是必然。明白這個道理之後,就需要用一種必然的心態去面對這些偶然。

蘇軾詩詞3首:所有成年人,都必須明白這3件事

所謂“必然的心態”,就是蘇軾下面的這首詞:

浣溪沙

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遊南山。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什麼是“清歡”?林清玄是這樣解釋的——清歡,就是一種“淡淡的歡愉”。

有道是,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君掌乘無邊,剎那含永劫。有的人就是這樣——在一朵花裡,就能看見整個世界,在半個夢裡,就能看見滿天星光。於平凡中能發現驚喜,即便流年苦澀,也能品味出淡淡的歡愉。

而這,就是當今社會的成年人,必須要擁有的心態。

蘇軾詩詞3首:所有成年人,都必須明白這3件事

經歷日漸豐富的成年人,會慢慢褪去年輕氣盛,學會冷暖自知。所有人都會慢慢出現許多恍然大悟:以前想不通的人、不服氣的事、處理不好的關係,一下子全都透徹了。

這個時候最應該明白的事情,就是“與自己達成和解”。所謂“與自己達成和解”,就是蘇軾在這3首詩詞中所述的態度。

蘇軾詩詞3首:所有成年人,都必須明白這3件事

當你“不識廬山真面目”時,不必焦慮,你只是暫時被迷霧遮住了雙眼,只要再往山頂多走幾步,就會撥雲見日,一覽眾山小;

“飛鴻踏雪泥”的淡然,是明白人生的大悲大喜、大起大落,都不過是過眼煙雲;

“人間有味是清歡”,不是冷漠,不是向歲月低頭,而是領悟到了生活的真諦,原來是淡泊與從容.

生活是自己的,山珍海味或粗茶淡飯,都是一生。以前和未來,都是幻夢。唯有當下,才是永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