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孩子要做到"两不管,三不惯",娃将来更会有出息,父母也高兴

一年有四季,春种秋收。养育孩子也是四季,一旦错过季节,那很可能颗粒无收。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关键期,抓住这些关键期,对孩子施行科学、有效的教育,那定能帮助孩子成大器。

养育孩子要做到

但是,为人父母不需要“持证上岗”,宝宝到来的那一刻,大多数人都是一个新手,一边学习一边教养,一旦我们掉以轻心,很可能会后悔一辈子

李玫瑾教授说过一句话,和这个观点很相似:“有些家长他在该管的时候不管,不该管的时候却开始管。”

养育孩子要做到

事实上,李玫瑾的这个观念,真实的反映了大多数中国家庭教育孩子的现状:父母在孩子小时候,发现一些小错误,却不以为然,没有及时的进行纠正、引导,逐渐导致孩子养成许多坏毛病,长大后,发现孩子事业、婚姻上受到了阻碍,父母后悔莫及,可是已经迟了

养育孩子要做到

其实家长教养孩子要做到“两不管,三不惯”

,这样娃将来更能成大器,父母也省心。

两不管

1. 孩子可以自己完成的事情不要管

很多家长都习惯于大包大揽,哪怕是孩子明明可以轻松掌握的小事情,比如穿衣服、叠被子、打扫房间。这种我们自以为是的爱,只会打击孩子独立自主的积极性,使得孩子无法掌握独立完成事情的能力,久而久之就会成为"啃老族"、“巨婴”

养育孩子要做到

所以,各位家长不要心疼孩子,学会放手,那些孩子本来可以完成的事情,根本不需要我们瞎操心!

2. 孩子能够承受的事情不管

孩子小的时候,遇到事情第一反应就是寻求父母的帮助,父母不同意,就开始哭闹、撒娇,于是家长立马缴械投降,第一时间就会安慰孩子,甚至是让孩子放弃尝试。这样的教育方式,只会导致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变得越来越弱,遇到困难就会逃避退缩,难以有出息。

养育孩子要做到

所以,各位家长不要心疼,在孩子承受范围内的挫折、事情,家长就不要过多地安抚孩子,让孩子独自面对,感受挫折。你能帮孩子一次,还能帮孩子一生吗?

三不惯

1. 孩子不遵守规矩不惯

规矩,是我们给孩子制定的规则,一个没有规则意识的孩子,常常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很难有出息。

明明知道偷偷拿别人的东西不对,却依旧会这样做,如果家长发现了还不给孩子点严厉的教训,很容易让孩子"误入歧途"等长大了再去管教就难了!

养育孩子要做到

2. 孩子不尊重长辈不惯

现在的老人都格外亲孩子,导致很多小孩变得一点儿都不尊重长辈,对长辈没大没小、毫不客气,喜欢跟父母顶嘴、满口脏话。这种行为一定不能惯!

一个不尊重长辈的孩子,会变得自私自利,不懂得尊重别人,将来走进学校、走向社会,很容易吃亏,也不招人待见。

养育孩子要做到

3. 孩子撒谎推卸责任的行为不惯

孩子天生都有趋利避害的心理,所以犯错了以后,会因为担心被父母责骂,而出现撒谎、推卸责任的状况。这是我们必须给孩子纠正的坏习惯。一旦不加以纠正,就很容易导致孩子今后撒谎成瘾,今后很难取得很大的作为。

养育孩子要做到

这就要求我们告诉孩子“做错事情不可怕”,且能够在孩子主动承担责任的情况下,给予鼓励。

教育孩子讲究适度,我们上面所说的“两不管、三不惯”,不管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能力,还是改掉孩子的坏习惯,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养育孩子要做到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要着急,给孩子

喘口气的时间,让孩子懂得父母的诚意,让他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爱意,这样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孩子成长的这条路上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家长经常疏于引导,从而导致孩子性格上的缺陷,外在表现为:叛逆、顶嘴、孤僻、暴力。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想要孩子长成什么模样,更多的在于父母如何引导!

尤其在3-6岁的时候,是培养孩子优秀人格、优秀品德及良好行为习惯的最重要时期,很多父母忙于工作,缺席了对孩子的陪伴和教导。父母再忙也要抽点时间陪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有套绘本故事我最近一直在读给孩子听,分享给大家,尤其对于孩子的内心与人格培养很有帮助。

养育孩子要做到

此套全彩绘全套共10册,由多名育儿专家联合编写而成,绘本中每一个故事都是经精心设计,从多个维度对孩子加以引导,孩子听了后,可以更加的有自信、有毅力、有诚信、有爱心、有自律和有担当。同时,也有助于孩子智商的提高和情商的发展。父母可以作为睡前小故事讲给孩子听,孩子也可以自己观看书中生动有趣的图片。

养育孩子要做到

2-8岁是孩子的阅读敏感期,这个时期好好培养,准备一些认知类、行为习惯类、情绪处理、入园小故事类的绘本,还有助于让孩子形成终生的阅读习惯!

在3岁之前,父母可以读给孩子听,当做睡前故事书。在3-6岁当做好习惯养成的故事书,用来帮助孩子管理情绪,养成好性格。健全的性格会让“雏鹰”的翅膀更有力量,有了力量他们会飞的更高更远。不要错过了帮孩子养成好习惯的最佳时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