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要"两不管、三不惯",娃将来更容易有出息,父母将来更省心

懦夫不是天生的,懦夫是父母培养出来的。不劳动的孩子,害怕重量和重负,他猥琐、畏惧,遇到困难完全没有主意和力量,只有慌乱和恐惧。

李玫瑾教授在节目采访中也说过这两句话,跟以上的观点相似:“有些家长他在该管的时候不管,不该管的时候却开始管。”

对孩子要

李玫瑾教授是谁呢?她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犯罪心理学教授,一般李玫瑾教授在学校开讲,基本是座无空席,她也经常参与一些电视节目的采访,相信很多家长都听过李玫瑾这个人,教授说的话也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孩子要从小开始教育,3-6岁你不管,长大以后你管不了。

很多父母也疑惑为什么一个搞犯罪心理学的人,要跑来讲一些育儿知识?不是跟自己的专业没关系吗?

对孩子要

对此李玫瑾教授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值得家长们学习与深思:

她表示“犯罪心理学问题,源于早起孩子的教育,所以她很重视早期孩子的教育问题,真正了解到这些问题,你会发现和早年关系息息相关。”

李玫瑾的一席话反应中国教育的一大缺失,很多家长都注重孩子知识的吸收,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教育没有放在心上,孩子犯了一些小毛病的时候,家长对孩子不注重管教,慢慢的形成了孩子的坏习惯

李玫瑾也表示,对于早期对于孩子的教育,家长可以实施“两不管,三不惯”的原则,这样孩子以后更有出息,家长不妨参考一下!

对孩子要

首先两不管

一:孩子自己可以完成的事不去管

多数的家长都认为孩子小,又出于对孩子的呵护,比如孩子穿衣服,洗碗,扫地等等,这些都可以自己完成,家长一般都不舍得让孩子做,过度的对孩子宠爱,变成了溺爱。但是这样会严重打压孩子的积极性,和独立性,久而久之孩子变得不会照顾自己,变成了“啃老的”,身为家长你愿意看到孩子发展到这一步吗?

因此,家长要相信自己的孩子,这些可以自己完成的事,就让他自己做,磨练孩子的独立性,锻炼孩子的自主能力,这样孩子既可以体会父母的辛苦,又得到了锻炼,也学会了感恩,这样一举三得的好办法干嘛不去实行呢?

对孩子要

二:孩子心理上可以承受的事不去管

孩子遇到一点小小的挫折就会哭闹找妈妈,求安慰,家长也会第一时间回应孩子,对孩子嘘寒问暖,舍不得孩子受一点点委屈,或是让孩子放弃挫折,放弃尝试。

孩子每一次遇到挫折都是对孩子的一次历练,经历挫折才能见到彩虹,才能学会面对困难,战胜困哪,而不是学会退缩,躲藏。如果家长对孩子过度关爱,就会让孩子变得没有主见,胆小懦弱,今后走在社会上面对困难也不能有一颗良好的心态去面对。

对孩子要

其次三不惯

一:孩子没规矩不惯

孩子在年龄小的时候没有规划意识,做事情也比较随心所欲,自己开心就好,知道偷钱是错误的,还是选择拿父母的钱。知道公共场所不能大声喧哗,遇到不开心,还是放声大哭。明知道不可为而为之。孩子不会衡量错误的事情的后果,长大以后很容易误入歧途。因此孩子的坏习惯家长不能惯

二:不懂礼貌不能惯

一个优秀的孩子,是德才兼备,礼貌也是立人之本,对家长顶嘴,说脏话。家长要发现孩子没礼貌,要及时纠正,今后在社会上没礼貌会变得自私自利,而且会成为别人眼中的傻子,被骂没素质,这样的孩子情商也不高。

对孩子要

三: 孩子撒谎推卸责任不能惯

有些孩子在犯错的时候,怕家长责怪,就开始推卸责任,明明自己偷钱非说是弟弟偷的哥哥偷的,在地上捡的。如果家长不严加管教,久而久之就会撒谎成性,学校里也是满嘴谎言,这样的孩子没有责任感,也没有担当。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从小要给孩子看一些绘本,让孩子学习有责任心

教育孩子也要讲究适度,孩子在父母宽松的环境中成长,感受家庭的温暖和生活的美好。孩子和父母成为朋友,也就愿意听父母的建议。

对孩子要

坏习惯会成为孩子成功道路上的绊脚石,好习惯则会为孩子指明成功之路。

每个孩子出生都是一张白纸,会长成什么模样,取决于家长如何教导!在3-6岁其实就是给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最重要的时期,可能有很多家长平时比较忙,忽视了这一点,家长要

抓住3-6岁这个性格关键期,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性格品质,未来的路才会更好走。

对孩子要

这里为大家推荐一套有关好性格品格培养的绘本《宝宝情商培养图画书》父母可以给孩子当睡前故事读,而且还能让孩子学会自己的情绪管理。

这套书一共有十个主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不同的故事:做最好的自己、诚实守信、不乱发脾气、自我保护、克服恐惧、团结友爱、知书达礼、分享快乐、我能行、形成好习惯

对孩子要


这套书一共有十个主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不同的故事:做最好的自己、诚实守信、不乱发脾气、自我保护、克服恐惧、团结友爱、知书达礼、分享快乐、我能行、形成好习惯

对孩子要

10册不过是69.9元,还可扫码畅听,方便父母在工作了一天后,已经很累了,想给孩子讲故事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

对孩子要

也别担心孩子会对电视“上瘾”,我总是相信,对于任何一个正常的孩子来说,有温度的“父母”总是比冰冷的“电视”更能吸引他们,如果不是,那就是我们父母的爱心和温度还不够。

下方可购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