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要"两不管、三不惯",将来更容易成大器,听了很受教

如果孩子一哭闹父母就赶紧抱起孩子,那么,孩子就会抓住父母的这个特点经常纠缠父母,提出更多的要求。

所以,孩子哭闹不要着急去抱,父母最好让自己有事情做,让孩子看着自己动作麻利地做事。"此话出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玟谨。很多家长会奇怪,李教授研究的是犯罪心理学,怎么会说出关于育儿的哲理呢?

对孩子要

事实上,李教授曾经说过:"犯罪心理问题很多源于人的早期,所以我在犯罪心理研究的过程当中,非常重视研究人早年的一些心理问题,而且,真正要破解人的一些心理问题,你也会发现,它和人的早年的关系密切相关。"

所以,李教授在了解犯罪心理问题的时候越来越重视人的早年经历,慢慢的就变成了现在的育儿专家。

对孩子要

关于中国家庭教育孩子的现状,李教授说过中国家庭教育孩子的现状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在发现孩子有一些小错误的时候没有及时的进行纠正、引导,逐渐导致孩子养成许多坏毛病。长大再管为时已晚。对此,李教授提出了" 两不管、三不惯"原则。

对孩子要

对孩子要"两不管、三不惯",将来更容易成大器,家长才会更省心

两不管之一孩子能承受的事情不管

我们总会发现孩子们只要遇到失败,就会闹情绪和哭闹,常常还会拒绝再次尝试这件事。所以对于孩子能承受的困难和失败父母尽量不要插手,家长们对于孩子能承受的困难和失败尽量不要插手,因为你能今天帮他一次,你帮不了他一辈子,总要让孩子学会面对困难该如何去解决,只有学会承受困难,未来的他才能独当一面。家长学会适时的放手,这样对孩子的意志力、抗挫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

对孩子要

两不管二孩子能独立完成的事情不管

在生活中,不少父母过于宠爱自己的孩子,帮孩子穿衣、喂饭、背书包、系鞋带...都是父母亲自代劳。殊不知,家长若过度地保护孩子,对孩子包办太多,会使孩子失去了很多锻炼的能力,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有很大不利。因此,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事,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鼓励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对他们的成长很有帮助,教会他们先学会自我服务,再逐渐为他人服务,孩子的进步是可喜可见的。

对孩子要

对孩子要"两不管、三不惯",将来更容易成大器,家长才会更省心

三不惯之一对于孩子不尊重别人不能惯

如今的家长都无比宠溺孩子,这就导致了很多孩子都变得骄纵起来,动不动就对他人大呼小叫,甚至动手打人。若是这样的行为得不到管教的话,孩子长大后就变得目中无人、自私自利。对于孩子不懂得尊重别人这种情况,父母千万不能惯。

长时间下去,孩子就会养成骄纵的性格,凡事都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会去考虑别的小朋友或者大人的感受,这样的孩子容易变成自私自利,没有教养的孩子。遇到这种情况,作为家长一定要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能够理解他人的感受,才能更好地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

对孩子要

三不惯之二孩子对事情没有责任感不能惯

遇见事情就喜欢推脱责任的孩子就是没有责任感,如果孩子并没有养成这样的意识,就会逐渐成为一个肆意妄为、毫无担当的人。家长一定不要惯着孩子这种坏习惯,要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对孩子要

三不惯之三对于触碰原则的问题不能惯

原则就是父母给孩子立的规矩,如果对孩子触碰原则的问题视而不见,会导致他今后犯的错越来越大。明知道偷拿别人东西不对,还不去说教,将来后果可想而知。一定要孩子明白触碰原则性问题的严重性,否则,孩子的坏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正了。

优秀的孩子必定是见过世面的孩子,有远见的父母必定培养孩子的行为据习惯

家长们不妨给孩子买一套儿童绘本,用不了多少钱,但会让孩子学习到很多知识。3-6岁是孩子的阅读敏感期,这个时期好好培养,有助于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孩子要

小时候多看一些绘本,这套《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绘本》就很不错,一套共有10册。中英双语绘本,对于家长启蒙孩子的英语思维也有很大帮助。

3岁前,父母可以读给孩子听,当做睡前故事书。在3-6岁当做好习惯养成的故事书,用来帮助孩子管理情绪,养成好性格。

对孩子要

这套书一共有十个主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不同的故事:做最好的自己、诚实守信、不乱发脾气、自我保护、克服恐惧、团结友爱、知书达礼、分享快乐、我能行、形成好习惯

对孩子要

10册不过是49.9元,还可扫码畅听,方便父母在工作了一天后,已经很累了,想给孩子讲故事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

对孩子要

3-6岁是孩子形成习惯的关键期,若不注意引导,坏习惯极易养成,坏习惯一但定型可就很难再改了。所以,如果孩子有这些坏习惯,父母一定要帮助孩子“温和而坚持”的改正过来!

下方可购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