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对孩子要"两不管、三不惯",将来更容易有出息

文艺复兴时期著名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赠曾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李玫瑾教授:对孩子要

李玫瑾教授之前在节目中说过一句话,和这个观点很相似:“有些家长他在该管的时候不管,不该管的时候却开始管。”

她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犯罪心理学教授,据说只要上李玫瑾教授的课,必定座无虚席。而在学校之外,她也经常开讲座,参加一些访谈节目。

李玫瑾教授:对孩子要

虽然不少父母已经对李玫瑾很熟悉,但相信也有过疑惑:李玫瑾教授研究的方向是犯罪心理学,那么怎么会和家长聊起了育儿呢?

李教授给出的答案值得我们深思:

“犯罪心理问题很多源于人的早期,所以我在犯罪心理研究的过程当中,非常重视研究人早年的一些心理问题,而且,真正要破解人的一些心理问题,你也会发现,它和人的早年的关系密切相关。”

李玫瑾教授:对孩子要

李玫瑾教授的话反映了大部分中国家庭教育孩子的现状存在一个问题,在发现孩子有一些小错误的时候没有及时的进行纠正、引导,逐渐导致孩子养成许多坏毛病,长大后父母后悔莫及,可是已经迟了

其实家长可以对孩子实行“两不管三不惯”原则,这样可以娃将来更容易成大器,父母也省心。

李玫瑾教授:对孩子要

两不管

1. 孩子可以自己完成的事情不要管

有些家长出于对孩子的保护,觉得年幼的孩子自己做事的速度太慢,比如穿衣服、穿鞋子、打扫房间。家长都会代替孩子完成,但是这样只会打压孩子独立自主的积极性,孩子无法单独完成自己的事情,长大后很难学会照顾自己,久而久之会成为"啃老族"。

李玫瑾教授:对孩子要

家长要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盛饭、自己洗碗、自己叠被子、自己洗衣服。孩子在劳动之中,不但锻炼了独立自主的能力,也体会到了生活的来之不易和父母的艰辛。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更独立,也更懂得感恩。


2. 孩子心理能够承受的事情不管

如果孩子每次遇到一点小的挫折,通过哭闹撒娇之后,父母都会第一时间安慰孩子,或是让孩子放弃尝试。这样只会让孩子变得心累承受能力弱,今后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一点困难,他们就会逃避退缩,很难有太大的进步空间。

李玫瑾教授:对孩子要

在孩子遇到挫败时,如果在孩子的心理承受范围,家长就不要过多地安抚孩子,让孩子独自面对,感受挫折。家长可以在一旁引导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会更加勇敢坚强。

三不惯

1. 孩子不遵守规矩不惯

很多孩子心中没有规矩意识,做事都以自我为中心。比如明知道偷钱不对,还是会偷拿父母也的钱;明知道在公共场合不得大声喧哗,遇到委屈时,也会对父母怒吼。这样的孩子,不会衡量自己的行为后果,今后在社会上很容易"误入歧途"。家长一定不能惯纵,要培养孩子的规矩意识。

李玫瑾教授:对孩子要

2. 孩子没礼貌不惯

讲礼貌是立身之本,没礼貌的孩子,喜欢和父母顶嘴说脏话,对长辈也不尊敬。如果家长不及时管教,孩子会变得自私自利,今后在社会上很容易吃亏,也不招人待见。而且这样的孩子情商低,也不会和别人正确交谈。

李玫瑾教授:对孩子要

3. 孩子撒谎推卸责任不惯

一些孩子犯了错误之后,担心被父母责骂,就会撒谎推卸责任。这样的孩子没有责任感,也没有担当。今后撒谎成瘾,遇到点困难就推卸责任,在职场上很难有太大的作为。

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可以给孩子看一些图画书,让孩子"亲身经历"犯错需要承担的后果。孩子才能够成为有担当的"大人"。

李玫瑾教授:对孩子要

教育孩子也要讲究适度,孩子在父母宽松的环境中成长,感受家庭的温暖和生活的美好。孩子和父母成为朋友,也就愿意听父母的建议。

孩子看绘本时会有很强的代入感,将自己带入到绘本中的角色之中,这也正是孩子为什么看绘本学东西快的原因。

李玫瑾教授:对孩子要

坏习惯会成为孩子成功道路上的绊脚石,好习惯则会为孩子指明成功之路。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天生是张白纸,想要孩子长成什么样,更多是取决于父母后期的教导!尤其在3-6岁的时候,是培养孩子优秀人格、优秀品德及良好行为习惯的最重要时期,多数父母忙于工作,缺席了对孩子的陪伴和教导。

父母再忙我们也要抽点时间陪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有套绘本故事我最近一直在读给孩子听,分享给大家,尤其对3-6岁的孩子很有帮助。

此套全彩绘全套共10册,有多名育儿专家联合编制而成,绘本中每一个故事都是经精心设计,从多个维度对孩子加以引导,孩子听了后,可以更加的有自信、有毅力、有诚信、有爱心、有自律和有担当。父母可以作为睡前小故事讲给孩子听,孩子也可以自己观看书中生动有趣的图片。

李玫瑾教授:对孩子要

这套绘本一共有10册,分别是《我能承担责任》《我不随便发脾气》《我能表达自己》《我能与人分享》《我相信自己》《好孩子懂礼貌》《我可以独立》《学会尊重别人》《我能守信用》《我有自制力》

李玫瑾教授:对孩子要

3-6岁孩子已经开始进入幼儿园,很多父母还是重视孩子知识的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忽视了对孩子性格的塑造和培养。

未来决定孩子的不只是学习成绩,要想孩子“赢在未来”,父母要重视孩子性格的培养。并且要能够在生活中,帮助孩子养成健全的性格。健全的性格会让“雏鹰”的翅膀更有力量,有了力量他们会飞的更高更远。不要错过了给孩子养成好习惯的最佳时期。

有需要的家长可以点击下面商品购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