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著名景點的匾額有錯誤。筆跡多或少一筆,是古人筆誤還是有講究?

賢目閒話


現在很多的店鋪或者是公共場所,都掛有牌匾,尤其是一些名家的字跡。這樣做的目的有兩個,一是可以為自己的店鋪打廣告,有名人的題字,能夠提升店鋪的文化價值;另一個,如果店鋪或景區的牌匾是有些年頭的,還能向外界宣傳,我這是百十年的老店,值得信賴。所以才會有那麼多的人注重牌匾。



而我們看到的有些牌匾,有些字不是少一筆就是多一筆,這個並不是書法家的筆誤。有些字就是可以多些一些筆畫,叫做增筆;有些字可以少寫一些筆畫,叫做簡字。這樣寫字的方法自古就有,是有流傳依據的。


而有些書法家會故意對文字進行處理,目的是為了使之看起來更美觀,或者是書法家自身的書寫習慣。比如秋天的“秋”,有些書法家在寫這個字的時候,就會把“禾”和“火”的位置互換;還有“松”這個字,有些人也會把“木”和“公”的位置互換。

所以我們知道了這些寫字的習慣和原因,再看到這種字的時候,就能夠明白了。


小先生348


書法中有增筆或刪筆的講究。比如,“掰”字,原夲是雙手分,而在隸書中此字其中一手是多加了一筆,以示變化。“碑林”的“碑"字,上面那一點也可忽略,柳公權書的"碑”字,就沒有那一點兒。林則徐繼承了這種寫法。

書法是區別於實用字的,在景區匾額上的字,有據可查的,應該沒什麼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