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唐王朝的衰敗只是誘因之一,根源另有原因

唐朝對外的勢力最鼎盛的時候是在唐高宗李治的時候,衰敗也是從這時候開始初見端倪的,所以老話才說盛極必衰。

李治這個人性格比較柔弱,他繼位之初都是沿用太宗皇帝時期的法令法規,所以永徽之政,史書上稱其媲美貞觀之治。後來唐高宗李治比較依戀武則天,也因為自己身體有病,所以什麼事情都交給武則天來處理。

安史之亂:唐王朝的衰敗只是誘因之一,根源另有原因

唐高宗李治

武后取李唐而代之

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駕崩,子李顯繼位史稱“唐中宗”。第二年,中宗就被母親武則天廢除了帝位,並且流放他們一家人到了房州,改立另外一個兒子即後來的唐睿宗李旦為皇帝。很快武則天又把李旦給廢了,索性直接改國號為周,自稱“則天皇帝”。

晚年的武則天還是聽從了狄仁傑的建議,把中宗召回來重新立為太子。公元705年,宰相張柬之等人趁武則天病重發動神龍政變,迎中宗李顯復位。從武則天廢除李顯開始算起,到李顯再次復位,武則天一共執政22年,如果算上她當皇后的時候,那就是整整55年之久。武則天這個人雖然很有才能,但是心術不正。可以說他是一位只考慮自己的地位而不顧大局的政治家。

武則天在位期間,濫用祿位以收買人心。又任用周興、來俊臣等酷吏,嚴刑峻法,排除異己。武則天時期,驕奢淫逸的事情更是多的數不過來,以至於綱常敗壞。就在這段時期裡,突厥的勢力正在逐步壯大,他們公然雄踞在大漠南北,和大周對抗。甚至大舉攻入河北,席捲數十個州縣。契丹酋長李盡忠,也曾一度率軍隊大舉侵犯河北之地,而且大周還打不過他,幸好李盡忠被突厥給襲殺了,才算是平定了叛亂。因為契丹的反叛,居於營州的靺羯就逃到了東北,建立了一個渤海國,這也是滿族的祖先。但是就此,大周對東北的控制力也徹底失去了。設在今天朝鮮平壤地區的安東都護府也因此不能維持,無奈之下撤到了遼東。

從此高句麗、百濟等大周舊地全部落入新羅之手。西南方面,西域四鎮雖然已經恢復,但青海方面對吐蕃的戰事卻屢屢失利。中宗又是個昏庸之主,他在房州雖備嘗艱辛,但是復位重立大唐以後卻毫無覺悟。既不能剷除武則天的殘餘勢力,又使得自己的老婆韋后做大且與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亂搞。韋后的女兒安樂公主、中宗的婕妤上官婉兒都紛紛干政,導致整個唐王朝政治一片混亂。沒過多久,中宗也被自己同甘共苦的妻子韋后給毒死了。

安史之亂:唐王朝的衰敗只是誘因之一,根源另有原因

武則天

唐玄宗開元盛世

當時的相王李旦的兒子李隆基聯合自己的姑姑(也是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平定了韋后之亂,然後共同擁立李旦為睿宗皇帝,李隆基因此被立為太子。但是這個時候太平公主是主政大局的,她忌憚侄子李隆基的英明神武,想要陰謀廢除李隆基的太子之位,甚至幻想成為第二個武則天。最後陰謀失敗,睿宗傳位於李隆基,史稱“唐玄宗”,而太平公主最後也因謀反被殺。

唐玄宗即位後,任用姚崇為宰相,廓清了從武則天以來的積弊。又任用宋璟和張九齡等一干有能力的大臣,政治民生一時達到鼎盛。從公元713年到741年,史稱“開元盛世”。

唐玄宗晚年的時候寵愛楊玉環,多年不上朝。雖然早期政治清明,但是自從武則天開始的驕奢淫逸之風已經由來已久了,漸染已深很難改變。再加上任用了一個奸邪的宰相李林甫,後來又任用一個沒什麼能耐的楊國忠。一個團體,積弊已深至於無可挽回,天寶年間安祿山的叛亂就不可阻擋了。

安史之亂:唐王朝的衰敗只是誘因之一,根源另有原因

唐玄宗李隆基

結論

唐朝的盛衰以安史之亂為關鍵,然而皇室的腐敗只是其中一個誘因,真正導致安史之亂的根源另有所在。

一、唐朝的武功從表面上看和漢朝差不多,甚至大唐盛世的威名甚至超過了漢朝。這其實並不是唐朝多麼牛逼,而是社會發展到此的必然。如果從經營域外的實力來看,唐朝和漢朝相比還差的很遠。漢武帝北擊匈奴前後數十次,後來征伐大宛,挽救烏孫等都是靠著自己的實力去摧枯拉朽。而唐王朝征服突厥等異族多是使用藩兵。唐玄宗時,府兵制度基本已經破壞,為了防禦邊塞,不得不加重邊兵,所謂“藩鎮”就是興於此時,這也是導致了安史之亂的原因之一。

二、唐朝對待被征服的異族和漢朝處理方法也不一樣,漢朝多使他們居於塞內,而唐朝則仍然留他們居於塞外,設置都護府去管理。雖然有效避免了五胡亂華那樣的事情發生,但是塞外異族環伺,一旦唐朝實力衰弱,就會有被異族入侵的危險。唐末的沙陀,五代時期的契丹就是由於這個原因。而安史之亂,就是這個原因引起的先期警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