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王敗寇竟跟人性有關?百餘個經典案例,帶你洞察人性,扭轉困境

“如果你將全部決定權交給其他人,那麼你離死也就不遠了。”

這是塞爾維亞藝術家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1974年在意大利不勒斯表演完行為藝術《韻律0》後發出的感慨。

瑪麗娜從事藝術創作多年,被尊稱為“行為藝術之母”,她的《藝術家在場》一度震撼了整個藝術圈。然而,瑪麗娜28那年卻差點為藝術獻生,一命歸西,這是怎麼回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為了完成考驗人性的實驗,瑪麗娜在展館房間的椅子上坐下,然後將自己麻醉。實驗開始前她已經告訴過在場的觀眾,他們擁有全部的決定權,可以對她做一切事情,且不用承擔任何責任。

和她一起展現在觀眾眼前的,還有72件物品,它們分別是:鞭子、帶刺的玫瑰、鋒利的匕首和剪刀、十字弓、灌腸器等危險係數極高的器具,其中還有一把裝有子彈的手槍,觀眾可以在這72件兇器中任意挑選,對瑪麗娜的身體進行接觸或傷害。

成王敗寇竟跟人性有關?百餘個經典案例,帶你洞察人性,扭轉困境

來自網絡

實驗剛開始,大家面面相覷,並沒有人膽敢對瑪麗娜做什麼。

直到有人打破沉默,上前摸了瑪麗娜的頭髮,人群開始躁動,有人把口紅塗在了她臉上,有人親了她一下,有人把玫瑰的刺扎她的胳膊,有人把她的衣服撕爛,有人用匕首劃破了她的皮膚,有人拍下她的裸照,有人對她進行猥褻,甚至還有人把手槍放進她的嘴裡、並準備扣下扳機......

如果不是有人及時阻止,後果不堪設想。

整個表演一共持續了6個小時,施暴過程中,被麻醉的瑪麗娜眼神中充滿了恐懼,淚水在眼眶裡打轉,儘管她意識到:他們真的會對我做出任何可怕的事情。但她不能動彈,只能驚恐地繼續任人擺佈,直到麻醉結束。

成王敗寇竟跟人性有關?百餘個經典案例,帶你洞察人性,扭轉困境

來自網絡

實驗結束後,傷痕累累的瑪麗娜從椅子上起來,眼神憤怒地掃射著剛剛對她“行兇”的觀眾,進行著無聲的控訴。剛剛還玩得不亦樂乎的人們開始恐慌,作鳥獸狀四處逃散。

這樣的結果,是瑪麗娜萬萬沒有料到的,在場的所有人都參與了施暴,竟無人試著阻止過這次暴行。僅僅因為承諾不用負責、人們就會這樣為所欲為?人性怎麼可以惡到這種程度?難怪有人說“鬼有什麼好怕的,我帶你看看人性”。

成王敗寇竟跟人性有關?百餘個經典案例,帶你洞察人性,扭轉困境

一、什麼是人性?

帶著對人性的思考, 我最近讀了王溢嘉的《人性心理學》,本書用百餘個經典案例,深度剖析了包括曹操、李世民、朱元璋、蘇東坡、紀曉嵐、趙匡胤、曾國藩、林黛玉、諸葛亮在內的諸位歷史名人的“人性表現”,透過作者從心理學角度的解析,我們可以看到各種可貴的、可敬的、可憐的、可怕的、可笑的、可取的人性。

王溢嘉,著名心理科普作家,畢業於臺大醫學院,擔任過《健康世界》月刊總編輯、《心靈》雜誌社以及野鵝出版社社長,還曾先後為《聯合報》、《南方都市報》等十餘家報刊雜誌撰寫專欄。作品涵蓋散文、心理、文化評論、科學論述、兩性議題、青少年勵志等範疇。

另外,他還出版過《心靈捕手:弗洛伊德的愛慾推理》、《變態心理學》、《漢民族的幽暗心靈系列》、《蟲洞書簡》、《前世今生的謎與惑》、《實習醫師手機》等近50本暢銷書。作品多次被選入臺灣中小學和大專院校語文課本中。

既然談論人性,那麼,究竟何為人性?百度上給出的我覺得最滿意的答案是:所謂人性,就是在一定社會制度和一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

在王溢嘉看來,一個人在某個社會情境下會有什麼反應,主要根據他的思想、情緒、態度、經驗、期待去進行判斷、擬定策略、做出選擇,而這一系列的過程,通常就被稱為“人性的表現”。

三字經有云:“人之初,性本善”,其中的“性”大概也是有“人性”這層意思的。(當然,關於人之初,性本善還是性本惡的爭議一直存在,這裡不作過多討論)

成王敗寇竟跟人性有關?百餘個經典案例,帶你洞察人性,扭轉困境

來自網絡

二、幾個案例,帶你對人性一窺究竟

1、朱元璋為何誅殺功臣?

明太祖朱元璋當上皇帝后,殘忍誅殺功臣的“黑歷史”一直被後人詬病,那是什麼原因導致朱元璋大開殺戒的呢?

眾所周知,朱元璋出身貧窮,幼時曾給地主家放牛,後舉兵起義,一步步打下江山,在應天府稱帝,建立了大明王朝,很快結束了元朝在全國的統治。

打天下期間,朱元璋驍勇善戰、仁慈寬厚,四面八方的勇士皆樂於為他所用。讓人錯愕的是,當上皇帝后的朱元璋卻逐漸露出殘暴、霸道的一面,與之前寬厚待人的形象天差地別。

尤其是“胡惟庸案”與“藍玉案”兩個大案,牽連其中的人數以萬計,幾乎把當年跟他出生入死的將領全殺光了,其殘暴、血腥程度在歷史上幾乎無人比擬。

關於朱元璋這麼做的原因,一直眾說紛紜,有說朱元璋當皇帝后疑心病變重,有說是那些功臣居功自傲、行為不檢點,有說朱元璋自己因為出身低賤、自卑心理作祟,也有說他是為了自己的接班人掃清障礙......

王溢嘉從心理學角度犀利指出,無論出於哪種原因,歸根結底一句話:因為他現在是皇帝了,“為所欲為的權利”便是最根本的原因。

成王敗寇竟跟人性有關?百餘個經典案例,帶你洞察人性,扭轉困境

來自網絡

心理學家金巴鐸曾經針對這種“為所欲為的權利”做過一個模擬實驗:

6名大學生扮演“看守”,讓他們穿制服、帶警棍,根據監獄管理規則賦予他們維持秩序的權力;另外6名大學生扮演“囚犯”,穿囚衣、帶鐐銬,失去個人身份,僅以數字稱呼,並被關進模擬“牢房”。

實驗才開始了一天,雙方就完全進入了狀態。“看守”們逐漸擴張自己的權利,想出很多的“酷刑”去懲罰不聽話的囚犯,多次出現近乎虐待的瘋狂行為;而“囚犯”們在不人道的對待下,也逐漸變得冷漠、憂鬱等症狀。

實驗原計劃要進行兩週,但因為這種情況的發生,被迫提前結束了。

開展這次實驗的金巴鐸說:平常看起來斯文善良得大學生,一旦擁有了“權力”,竟可能暴露出連他自己都不知道的、殘酷到令人髮指的一面。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人性經不起考驗,尤其當一個人擁有了至高無上的權利後,他的心理和行為都極有可能發生巨大的改變。(當然,也有例外,只是比例不高)

成王敗寇竟跟人性有關?百餘個經典案例,帶你洞察人性,扭轉困境

來自網絡

2、楊修為何會惹來殺身之禍?

瞭解三國曆史的人都知道,楊修是三國時代的一名奇才,但這樣一個才華橫溢的有識之士為何會被“愛才”的曹操斬首示眾呢?曹操可是連劉備這樣的潛在對手,都能煮酒共話“論天下英雄,唯使軍與操爾”的啊!

《世說新語》裡記載,某日,曹操楊修二人途徑曹娥碑下,楊修看到碑上題有“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個大字,聰慧如楊修立馬領會了其中的含義,而曹操卻走了整整三十公里才想出答案,並感嘆道:“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

這樣的事情發生過不止一次,像曹操花園上的“活”字,旁人都參透不出其中的意思,楊修卻不費吹灰之力看透曹操嫌門太“闊”的心思,很是讓曹操敗興。

之後在漢中戰役中,楊修見曹操以“雞肋”為口令,立馬讓隨行軍士收拾行裝,理由是:“雞肋者,食之無肉,棄之有味。今進不能勝,退恐人笑,在此無益,不如早歸,來日魏王必班師矣。”

正是這次的“讀心術”,讓曹操以惑亂軍心為由,殺了楊修。估計楊修到死都不明白,自己為何慘遭殺害。

其實從人性的角度來看待這件事,就很容易理解了,曹操手下不缺能人勇士,關羽再怎麼勇猛,曹操都欣賞有加,因為沒有矛盾衝突;可楊修呢,他才華橫溢、又恃才傲物,三番五次搶了對文采頗為自負的曹操的風頭,這樣的眼中釘、肉中刺換誰能不找機會拔掉?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嫉妒心會在某些時候無限放大,尤其是那些你非常在意的、強項方面的表現,如果總有人試圖在這些方面碾壓你,那麼這個人就會讓你因嫉妒而變得面目可憎。

由此可見,同行相忌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不想招來不必要的麻煩,做人還是低調點的好,千萬不要動不動就在同行面前炫耀。

成王敗寇竟跟人性有關?百餘個經典案例,帶你洞察人性,扭轉困境

三、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人性

說起生活中的人性哲學,那也是比比皆是。哥倫比亞大學曾有研究者在大學附近的超市裡做過一次試吃實驗:

擺放兩個果醬試吃攤,一個攤位提供6種口味的果醬,另一個攤位提供24種,消費者可以隨便試吃。試吃了幾天後,結果顯示,提供24種口味的試吃攤吸引了更多的顧客(有60%的人停下來試吃,而6種口味的那邊只有40%的人願意去試吃)。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在促銷方面效果更好的反而是隻有6種口味的試吃攤。6種試吃口味的那邊,試吃者有30%的人至少買了一瓶果醬;而24種試吃口味的那邊,買果醬的概率卻只有3%。

這說明了什麼?

說明從人性角度來看,選擇並非越多越好,選項和機會太多,會讓人覺得無所適從,因為沒有足夠多的時間和知識去衡量每個選項的利弊,然後做出儘可能完美的決定,這會讓人感到緊張,做不了決定;反而是3到6個左右的選項,會讓人愉快地做決定。

因為篇幅原因,這裡對於人性在其他方面的影響,就不作過多闡述了。

《人性心理學》分別從自我認知、解讀他人、生命辯解、社會競逐、人情好惡、說服策略、利益得失等十個類別對人性進行了觀察和剖析,每篇都以“為什麼”的形式提出疑問,解答疑問,全書內容既深刻,又不乏趣味性,是不可多得的心理學入門書籍。

想要扭轉困境?我勸你先了解了解人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