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元新興傳(2019年3月版)(3)

李亮屏

蒙元新興傳(2019年3月版)(3)
蒙元新興傳(2019年3月版)(3)

一 鐵蹄逐牧草

在中國東北七老圖山與大興安嶺南端之間的一個三角地帶,有一片平地松林,也稱“千里松林”,這就是東遼王朝發跡的地方。從遼太祖時開始,平地松林已為遼首都上京臨潢府所轄,距離“臨潢府”不遠。 “臨潢”這個名稱,即得名於潢水。遠在遼朝立國之前,這裡已經開始有了大量移民。唐朝滅亡,軍閥混戰,民眾不堪徵稅拉夫,橫遭砍殺,於是中原漢民紛紛逃難,許多人逃往寒冷卻可以懇田種地、砍柴取暖的東北地區。耶律阿保機看中他們,給以優惠政策待遇,保護這些漢族移民不被騷擾,並將這些新移民逐步組織成為一個個管理有序、鄰里和睦的村社。由於土地、生命、生活、財產得到了安全保障,於是更多的漢人前來東北墾荒伐木,形成了一個個漢族移民村落,乃至聚落為城,築城為塞,稱為“漢城”。公元915年,耶律阿保機出征回來,被另外七個部落大人截住責問,“為什麼已經九年了,你還不讓出汗位?”按照契丹人的祖制,部落可汗三年一輪換。耶律阿保機為了避免部族內部發生內訌戰爭,同意放棄汗位,並請求將自己招來的漢族移民自行組成一個新部落,由自己率領他們到“漢城”居住。耶律阿保機的要求得到了七個部落大人的同意。七個部落大人哪裡知道,此時的漢族移民人數超過了七個部落,他們通過農業生產和副業、商業活動,創造的財富已經超過了七個部落!耶律阿保機靠著漢人重新崛起,於是在第二年就謀劃殺掉了七個部落大人,稱帝建國。但是,“漢城”的修築、漢人的居室,都需要大量木材,於是平地千里松林便成為新移民和新政權就近取材開展宮城、民居建設的便利資源,森林開始逐步消失。遼代文明的崛起,加快了“漢化”步伐,新移民的定居農業活動在臨潢乃至五京取代了舊牧民的牧業生產活動。遼朝上京臨潢府在太祖時代就有移民八萬戶,相當於四十萬人,他們建築房屋、造車、打傢俱、燒柴等大量消耗原木而伐樹,並建造宮殿,城牆。平地松林附近的府縣,地處沙丘山林邊緣,陸續而來的新移民要消耗的大量木料,都要向平地松林索取,同時生活中也要消耗大量木材。遼朝契丹人的墓葬也同樣要大量消耗松木材。契丹人的墓葬內部大都是房帳形木質構造,棺槨都是木製,也是松木消耗的一個重要去處。狩獵行軍中的燒柴——“夜深生火折林梢”的詩句,就是對軍隊損耗木材最真實的描寫。平地松林在東遼王朝的興起過程中作為社會必需品的便捷來源也逐步消失了。一片松林逐步消失著,一個王朝卻快速的出現了。公元916年,遼太祖阿保機在中國北方建立契丹王朝,926年改國號為“遼”。居住在大興安嶺山麓的室韋人時叛時服,遼朝兩大強敵——蒙古烏古部和迪烈部也經常南下劫掠。在契丹人對北方遊牧人的無情打擊下,蒙古乞顏部在遼代天贊三年離開海拉爾河北岸和西烏珠草原,南下呼倫湖東岸(即騰汲思海),然後渡過騰汲思海,西遷來到三河(土拉河、克魯倫河、鄂嫰河)之源不兒罕山,乞顏部的遷徙又迫使土拉河流域的突厥渾部西遷中亞,從而在歐亞草原又引發了一場自東而西的歐亞大陸民族遷徙浪潮。公元937年遼太宗視察潢水之源,在數量可觀的平地松林中,松樹繁茂,獵物豐富。遼朝皇族一年四季外出“捺缽”,又稱為“行帳辦公”,即皇帝率領皇親國戚,文武大臣駕著駝車,騎著馬,託著獵鷹“海東青”,到江河附近獵物出沒的地方,一邊打獵,一邊研究國家大事。北宋和遼朝簽訂“澶淵之盟”後,兩國長期處於和平狀態,一直延續了120年。遼國皇室為了保持武勇精神,利用這種“行帳辦公”和狩獵方式使親族子弟大臣得到訓練,同時也起到“現場辦公”處理國事的作用。前期的捺缽地常在平地松林與潢河岸邊進行,而且有常備宮帳。後來這種四季行獵便逐漸向東方——遼河,以及向東北方——混同江(今松花江)、納河(嫩江)轉移。遼大康元年(1075),遼道宗最後一個到平地松林行獵,此後至遼末代皇帝遼天祚帝,東遼王朝皇家再也沒有到平地松林來狩獵,平地松林最後徹底消失了。蒙古人從何而來?它涉及到生活在大興安嶺森林中的早期居民族屬。在北方草原和大興安嶺生活的契丹、庫莫奚、室韋人來源於中國古代東胡系的鮮卑族。契丹人雄踞遼河上游的草原地帶(今遼寧、吉林、內蒙古相鄰地區),室韋人則是滯留原始故鄉大興安嶺的鮮卑人,蒙古人就從大興安嶺西麓室韋人中分化發展而來。北朝至隋代,室韋人一直生活在大興安嶺的深山老林中。在唐代,室韋人得到長足發展,分化出30多個部落,突厥人稱其為“三十姓韃靼”;分佈地域東至黑水靺鞨,西至突厥,南接契丹,北至於海“貝加爾湖”。室韋人向蒙古高原的遷徙活動,與在漠北重建突厥汗國的藍突厥人發生激烈衝突。早在第一突厥汗國時期,突厥人就開始向大興安嶺移民擴張。藍突厥人重建突厥汗國後,繼續向這裡移民擴張。唐開元十一年,第二突厥汗國時代,室韋人與突厥人在俱倫泊(今呼倫河)交界相鄰,湖西為突厥領土,湖東是西室韋居地(史稱地豆乾人),西室韋人是藍突厥毗伽可汗東征的對象。在藍突厥人打擊下,西室韋人從漠北退縮到呼倫河以東額爾古納河上游。回鶻汗國時代,西室韋部落重返漠北,新移民烏素固部落遷入西室韋故地——鄂而渾河,為回鶻汗國專門牧牛,從而換取到自己的生存之地。西室韋部落多次進出蒙古高原,不斷受到草原文明的洗禮,發展成為室韋人中文明程度較高的部落。絕大多數蒙兀人是滯留在大室韋故地的黑於厥里人。唐代蒙兀人不僅是室韋諸部中生存環境最惡劣的部落,也是文明程度最低的人。黑於厥里人即為柔然移民,柔然語吸收了大量突厥語詞彙,蒙古語正是室韋語突厥化的產物,大室韋的黑於厥里人逐漸演變為後來的蒙古人。蒙古高原的政治格局恰恰在8世紀中葉發生重大變化,藍突厥人退出歷史舞臺,回鶻人在漠北逐步崛起。藍突厥人特有的布爾霍圖伊草原文化隨著藍突厥人的一朝覆亡而消失,公元8-9世紀興起了達不孫人的草原文化。達不孫人在喪葬習俗中使用“獨木棺”,即把整個原木一剖兩半,中間鑿空製成葬具,獨木棺成為蒙古祖先的遺蹟。棺頂中部花紋是鳳紋,兩側配有卷蔓靈芝紋,說明早在額爾古納河時代,蒙兀人就從大興安嶺室韋諸部脫穎而出,初步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徵的喪葬禮俗。這些蒙古人在生活中已經大量使用篦紋陶長頸壺、陶罐、陶壺、陶器、木馬鞍、牛皮弓囊、樺木弓、樺樹皮箭囊、樺木箭桿、鐵鏃、鐵馬蹬、銅牌飾、瑪瑙和玻璃珠飾,生活用品的一步步豐富,也帶來了整個部落社會需要向外進一步擴張的社會心理變化。公元10-12世紀,蒙古高原諸部落在遼王朝統治下,西部的阻卜、克烈、蔑兒乞和乃蠻等較大的部落,統歸遼朝西北路招討司管轄治理;東部的烏古、迪烈、萌古等部落劃歸盧溝統軍司管轄治理。在遼文化的影響下,蒙古那顏部落不僅把突厥官號“土敦”改為遼朝屬官“全穩”、“詳穩”,而且生活方式也在發生根本變化,開始模仿中原漢族邊鎮興建城池。11世紀時期,成吉思汗六世祖海都攻滅斡難河南岸強大的札剌亦部落,實力逐漸壯大,蒙古部落社會內部開始出現強勁的核心力量。在朝鮮半島,僑居在高麗的黑水靺鞨後人函普,為躲避耶律阿保機發動的吞併渤海國的戰亂,進入女真完顏部落,他調停成功多個部落之間的矛盾衝突,贏得了眾人信任,並制定了殺人賠償制度,有效約束部落之間的相鄰關係和交往關係,從此賠償制度成為女真族各個部落之間的習慣法。為了與部落居民保持長期穩定的生活關係,年輕的函普迎娶了60歲未嫁的部落賢女,得到部落居民的理解和高度讚賞,從而被完顏部落接納,成為完顏部的正式居民成員,進而被推舉為部落酋長。意外的是,高齡的部落賢女,在60歲後還能和函普生出二個兒子,一個女兒,也是一個奇蹟。在女真部落流行的婚俗是:男女基本“自由戀愛”,男方到女方家住二年,服勞役,然後才能把女人領回家。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女子對那個服役男人不滿意,可以將那男子趕走。如果女人要趕走他,即便是有孩子也得走,留下的孩子對女子家族來說是力量和財富的增加。當然,如果哪個男人被同居女子趕出家門,那是一種極大恥辱,以後日子不好混。那個60歲才嫁給函普的賢女在後來的金朝歷史中被追封為明懿皇后。此後,有兩個精明女人,對女真族發展也起到了關鍵作用。一個叫徒單氏,名叫烏古論都葛,是金昭祖完顏石魯的妻子。徒單氏生活在活刺渾水敵魯鄉的徒單部,父親是拔炭都魯海。徒單氏個性剛毅,一般男人不敢娶她為妻室。金獻祖完顏綏可為自己的兒子石魯挑選妻子時,見到徒單氏,指著徒單氏便說:只有徒單氏如此勇武的人才可以適合我這個勇斷的兒子。這個女子剛毅決斷,主要表現在她決定殺死自己的二兒子烏古出、將部落長的位置傳給大兒子烏古乃時候的情景。事實證明,她的決定是正確的。由於烏古乃擔任了首領,不但使完顏部落得到進一步擴展,而且得到一個遼朝官職——節度使。但烏古乃卻不落籍,利用遼朝影響,逐步統一了整個女真部落。徒單氏生了兩個兒子:大兒子金景祖完顏烏古乃,完顏烏古出是二兒子。金代天會十五年(1137年),金熙宗追封徒單氏諡號為威順皇后。另一個女人叫唐括氏:名字叫多保真,姓為唐括氏。她出生在率水隈鴉村唐括部落的一個生活優裕的大薩滿家庭,父親叫石批德撒骨只。率水,又作帥水(今松花江支流少陵河,黑龍江省巴彥縣西南郊)。多保真從小有見識氣度,喜歡接待賓客。父母不在時,就將家中酒饌拿出來招待鄰里,包括來往行人。由於看著過於大方,在烏古乃看中她時,父親石魯和母親徒單氏認為她不會過日子,對這樁婚事十分猶豫。可是烏古乃觀察一段時間後,便清楚的認識到此女就是這種性格,這種性格能成大事。所以,毅然去了她家。新婚之夜,“唐夫人”教會了烏古乃怎樣做男人。後來,唐括氏為完顏家族生了包括阿骨打父親在內的5個男孩,其中3個承襲了節度使,並在後來被金朝追諡為皇帝。多保真出身於巫醫家庭,由於東北地域環境和家庭的影響,以及心理素質的積澱,鑄就了她既有向上、拼搏、自強、豁達、豪爽的男性氣質;同時又具備溫柔賢惠、關懷體貼、奉獻犧牲的女性品質。多保真嫁給烏古乃之後,與之風雨同舟,攜手並肩,共創大業。在歷史的緊要關頭,多保真識大體,顧全局,不計個人得失,甚至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在平時,協助烏古乃處理軍務,成為烏古乃得力助手,為金朝的創立作出了貢獻。多保真是一個細心女性,在烏古乃與人飲酒時,她除了殷勤招待,便是靜坐一旁,專心聽他們說話,從不厭煩。一旦有因酒醉鬧事者,多保真就用歌聲緩解氣氛,釋其紛爭。軍中有的兵丁觸犯軍紀,遭到鞭笞,她便親自到軍營,備以酒食,好言勸慰,使之痛悔以前過失。烏古乃每次外出巡視各部落,都要攜多保真同行。遇到棘手政事或難以審判的詞訟,烏古乃都要與多保真商定後再作處理。多保真不但注重掃平內亂,安定部落,也注重國計民生,發展生產。每到農忙時節,多保真都要不辭辛苦地巡視督促農家耕耘收穫,使農民不耽擱農時。對於勤於農事的人給予褒揚獎勵,對於晚出早休的人予以嚴厲訓斥,嚴加約束。多保真性情豁達,心胸開闊,不以小事為念,更不嫉妒他人及宗族鄰里,從不盛氣凌人或以勢壓人,尊老愛幼、謙讓有禮,受到了同族人的尊重,獲得了“有丈夫之度”的美譽。在烏古乃和母親多保真密謀殺掉了對他繼位不服氣的弟弟烏古出之後,才真正開始履行一個總部落酋長的職責。那時,烏古乃的父親金昭祖完顏石魯出征征伐不服從“條教”管理的各個女真部落,不料在戰場上得了疾病。在返回的路上,完顏石魯病勢越來越沉重。這一天來到一個稱為“僕燕水”的地方,由於病情嚴重必須休息了。可是,完顏石魯聽說這個“僕燕水”在漢語中就是“惡瘡”的意思,說什麼也不在這裡休息,強撐著繼續上路,結果勞累過度,不幸在逼刺紀村去世。部下將他的屍體用棺材成殮,用車載著回按出虎水的家,到了孩懶水(今丹江支流海浪河附近的一條古河流)。這個地方住著女真族的烏林達部落,他們拒不服從完顏石魯管理。完顏石魯曾經和他們較量過一次,打了個平手。他聽說如果再打下去,他們的部落酋長石顯就可以請求遼國的援助。孩懶水烏林達部落就是接受遼朝委託保護五國部落進貢海東青、北珠等物品的部落,所以,生女真族和遼國來往密切,遼國自然也保護他們。 烏古乃對此很清楚,他改變了父親用武力征討的辦法,開始對遼朝做工作。首先他找到能夠向朝廷說上話的人,來傳達自己的意思,另外想辦法使進貢的海東青、北珠數量減少,而且還不能引起石顯和遼國懷疑。過了不久,遼朝果然徵集獵鷹海冬青的數量少了。烏古乃隨後打小報告,說是因為烏林達部落阻斷女真各部前往海邊獵取海冬青的“鷹路”,所以只能交很少的海冬青和北珠。遼朝皇帝偏聽偏信了假裝恭順的烏古乃使者,派遣銀牌天使前往烏林達部落,指責烏林達部落首領石顯:“為何你們敢於阻絕鷹路!如果你們沒有貳心,讓你們的酋長到朝廷朝見!” 石顯派長子婆諸刊到了遼朝朝廷解釋說:“我們沒有阻絕鷹路,哪敢違抗大國的使命?”但是,遼朝皇帝聽說石顯自己沒有來,拒不接見婆諸刊,而讓人對婆諸刊說:“你的父親如果真正聽從大遼使命,沒有別的用意,應該自己前來朝見皇帝!”婆諸刊只好返回,在第二年春天陪同他父親入朝,在捺缽地方見到了遼朝皇帝。可是,遼朝皇帝並沒有原諒石顯,說道:“罪過在你,不在你的兒子。”把石顯扣押起來,流放到遙遠的外地。婆諸刊回到烏林達部落以後,不得不服從於烏古乃,烏古乃兵不血刃地征服了烏林達部落,從而鞏固了自己的權威地位。 烏古乃死後,劾裡缽繼位,宗族中有許多人不服氣,找茬鬧事。有一次兩個最為囂張的部落酋長鬧到劾裡缽家裡,以致雙方眼看要動手打架。在這危急時刻,多保真站出來保護自己的孩子,她一手拉住一個,竟至兩人動不了手,可見多保真體格十分有力。由於多保真教導有方,三個兒子先後繼承了部落酋長和刺史(時稱太師),後來都被金朝追封為皇帝,她的孫子阿骨打起義建立了大金王朝,她本人也被追封為昭肅皇后。

公元1114年,金太祖起兵抗遼,把完顏宗輔帶在身邊,是當時年齡最小的軍事參謀。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第四個兒子即金睿宗,原名完顏宗堯,後改名完顏宗輔,少年深沉有志,寬容待人,機敏睿智。在金朝初建的幾個重大歷史關頭,都起到了扭轉局勢,力挽狂瀾的作用。當時,完顏宗翰(粘翰)將重兵東伐攻取遼國中京、上京,追捕天祚帝,金朝後方兵力空虛,一些遼朝貴族和軍事將領突然反叛,奪取了金朝佔領不久的黃龍府,形勢岌岌可危。完顏宗輔此時只有一千多正規部隊,但他很快組織一些家丁和留守猛安謀克,猛撲黃龍府,身先士卒,刺殺了叛軍首領,重新奪回黃龍府,鞏固了後方,這才使完顏阿骨打、完顏宗翰順利攻取了遼國中京、上京,取得了對遼作戰的決定性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