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劉禪,劉封就是合法繼承人

《三國志 蜀書十》:劉封者,本羅侯寇氏之子,長沙劉氏之甥也。先主至荊州,以未有繼嗣,養封為子。及先主入蜀,自葭萌還攻劉璋,時封年二十餘,有武藝,氣力過人,將兵俱與諸葛亮、張飛等溯流西上,所在戰克。益州既定,以封為副軍中郎將。

劉備中年依舊無子承嗣,因此收養劉封,開始就不是隨便收的乾兒子,而是被當作繼承人的,也就是說劉封具備繼承權。

按古代的倫理,養子即是兒子。養子的繼承順位排在嫡子後邊庶子前邊。只不過劉禪出生後,劉封喪失第一繼承權而已,當然這也沒什麼好抱不平的,嫡長子優先,所有人,包括劉封自己都認為,古今中外皆是如此。但他不一定會被賜死啊。。

不過嗎,不救關羽,又丟掉了上庸三郡,讓劉備恨啊。

沒有劉禪,劉封就是合法繼承人

劉備明顯是因為關二爺覆軍劉封不救而恨,不是因為關二爺有權力指揮劉封,而劉封不聽令而恨。

其實啊關二爺敗的太快了,你說你十天前還斬龐德、降於禁水淹七軍。。。。立馬就敗走麥城要亡,誰能想到啊。按正常程序叫救兵應該是永安一線。問題是永安無兵,關羽駐守荊州,永安處於內部,也就是一個縣城,理論上不會有軍隊駐防。

對於這場戰役,劉備和諸葛亮是“想不到、來不及”。圍堵關羽的同時,呂蒙已派陸遜等封西蜀出兵的江口,成都太遠感應不到,永安在夷陵之戰以前,是無重兵防禦。當時狀況換誰都很難,關羽純屬牛逼哄哄去作死。

關羽進攻襄樊,以及之後的敗退麥城,我到覺得劉封、孟達的責任不大,問題最大的是劉備和關羽自身。關羽進攻樊城時,漢中之戰剛剛打完,劉備雖勝,也是慘勝,需要時間休整兵馬,關羽這個時候出兵是不合時宜的。

隆中對曰: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

沒有劉禪,劉封就是合法繼承人

這一天下沒變、這二劉備在西線出不了兵。上庸處於荊州西川正中間,離長安洛陽也不遠,萬一劉封、孟達出兵樊城即便打下,魏軍只要上庸一佔,荊州與西川可以斷路,到時候有可能想回都回不了。

劉封積上庸全軍,也扭轉不了戰局,上庸也得丟失。

劉備反覆慮過繼承人的問題,而且就此問過諸葛亮,可見劉封是有繼承權的,否則劉備還有啥猶豫的,諸葛亮又勸讓他死,劉備才下決心,一個有能力又有繼承權的養子,實在是太危險了,劉備雖然不忍也只能。。。。

我個人傾向於:很大程度上,正是因為有繼承權,所以他必須死 。。。。

其實,吳夫人佔著後位,甘夫人無法被扶正。劉禪是庶子,繼承權當屬劉封。劉禪也不過是妾生子,地位也沒比劉封這個養子高到哪去。養子優點再多,也抵不過親生的,如果說按有嫡立嫡,無嫡立長來說的話,孟達同樣替劉封感到委屈、不值。但據史料,兩人並不和睦,也常受劉封侵凌。關羽戰敗後,三姓家奴孟達因畏懼被治罪,於是率部曲四千餘投降曹魏。

沒有劉禪,劉封就是合法繼承人

《魏略》:

達以延康元年率部曲四千餘家歸魏。

投奔曹魏前留給劉封的書信,動機當然存疑,暫不贅述。也曾隱晦地提起:

“自立阿斗為太子已來,有識之人相為寒心”

三國志劉封傳:

達與封書曰:古人有言:'疏不間親,新不加舊。'此謂上明下直,讒慝不行也......自立阿斗為太子已來,有識之人相為寒心。如使申生從子輿之言,必為太伯;衛伋聽其弟之謀,無彰父之譏也。且小白出奔,入而為霸;重耳逾垣,卒以克復。自古有之,非獨今也。

所以,,,劉封在死前的嘆息,不過就是一聲嘆息而已,又能如何呢。。。。

當然,我們後世,對劉封是合法繼承人,也有不同認為:

那養子又算什麼?《通典》:

養人子男,後自有子男,及閹人非親者,皆別為戶。

大耳朵劉備真迂腐,讓阿斗拜了吳夫人不就完了?事實上,阿斗被立為太子,甘夫人也沒有被扶正,足見二者沒有任何關聯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