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紫軒: 做紅心向黨的戰“疫”新聞人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倪政偉 實習生 袁玉龍 通訊員 魯耘平/文圖

招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作為一名從業16年的新聞工作者,張紫軒深知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宣傳就是戰鬥的意義。自看到武漢暴發疫情的相關新聞起,他就以在多年新聞工作中培養出的職業敏感性,密切關注著疫情的變化。時刻緊繃一根弦,保持著工作時的狀態,以有溫度的新聞作品,給予他人信心和力量。

“防控疫情是現在最大的事,不管遇到什麼困難我都能克服。”大年初一,他商丘的三爺突然離世,作為家族祖父孫三代僅有的兩名男性(他和弟弟)且又是長孫的他,初一、初二兩個晚上通宵值守,直到做完初三的送別儀式,他3天的睡覺時間不足10小時。初三下午,他帶著親人的離別之痛和疲憊的身軀,立即加入到了抗“疫”報道的戰鬥中。

也就是從那天起,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晚上21:00以後。他說:“作為編輯,儘管不能深入疫情防控一線採訪,但我們的戰鬥崗位很重要。我們只有做到精益求精,才能保證黨的聲音不走樣,一線的抗疫有溫度。”他第一時間核實部門有無外出人員及部門人員身體狀況,根據實際情況,迅速分解工作任務,並將工作要求通知到個人,確保了所在部門各項宣傳工作穩妥有序進行。


張紫軒: 做紅心向黨的戰“疫”新聞人

疫情面前決不退縮,宣傳旗幟高高飄揚。作為新媒體中心主任,他每天得編稿件、寫信息報道、每日上報部門材料等,收集、採訪、文字…..大量的工作壓得他“喘不過氣兒”了。“同事都很努力,我更不能落後,疫情不退,陣地就是我的家”。在這樣的壓力下,他沒有怨言,將稿件一篇篇篩選、一段段斟酌、一字字核對,編稿、排版等一系列流程走下來,往往是晚上21:30多鍾,他守著寂靜黑夜、耐住一天疲倦,為心中的那一份責任堅守付出。把柘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閃光點”傳遞到群眾中,讓更多的群眾瞭解一線職工的辛苦與鬥志,堅定大家共同抗疫的信心和決心。

由於多年從事文字工作,他患有腰椎間盤突出,在編輯稿件時需要連續保持多個小時的坐姿,到受不了的時候,他就稍站一會再堅持,默默堅守著自己的戰位,一絲不苟地完成著任務。同事們有時候稱他為“拼命三郎”,他笑笑說:“現在是特殊時期,大家都在努力抗疫,苦點累點沒什麼!”

“工作以來,我從未感覺到肩上的擔子如此重過。很多人都認為,在危急險難面前,只有那些衝在前線的醫護人員、警察、記者才是真正的戰士;而我雖在幕後,但必須盡己所能,做一名宣傳戰線的‘戰士’。”張紫軒帶領新媒體中心發揮以“智慧柘城”APP和柘城電視臺公眾號為雙核心的新媒體矩陣作用,牢牢把握互聯網輿論宣傳主動權,堅持正面引導,根據新媒體產品製作和發佈需要,加大編髮力度、豐富自採內容,創新產品形式、創新傳播手段,通過抖音短視頻、圖解作品等形式,製作了大批高質量的新媒體報道,用接地氣、好接受的宣傳形式及時準確、公開透明報道疫情信息,全面準確解讀有關政策,將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和有力措施、共克時艱的感動瞬間、戰勝疫情的堅強信心傳遞到千家萬戶,讓市民接收到權威、及時、全面的疫情新聞,形成強大的網絡輿論場, 充分發揮了主流媒體作用。為抗擊疫情鼓舞士氣,為廣大民眾消除恐慌,為全方位做好疫情宣傳工作提供了強有力地輿論引導。

截至目前,手機APP共編髮《圖說戰疫》、《復工復產》、《朱襄農事》、《椒鄉椒香》等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和農業生產類相關快訊1338條,瀏覽量共計1879000次。微信公眾號共發佈疫情防控和典型報道相關軟文,如《致敬柘城逆行白衣天使 ! 辛苦了!謝謝你們!》、《王慧娟:我是黨員我帶頭》、《沉甸甸的2000元!》、《感動!81歲老黨員捐出十萬元積蓄助力疫情防控》、《柘城:一位第一書記的擔當》等83篇,總點擊量:378430,其中《致敬柘城逆行白衣天使 ! 辛苦了!謝謝你們!》等13篇軟文點擊量破1萬。抖音短視頻總共編髮《柘城關停活禽市場,防範新型冠狀病毒》、《柘城最有力的聲音:疫情不退,我們不退》、《隔離病區護士》、《騎警勸離街道閒逛群眾》、《8歲男孩捐款》等53條,總瀏覽量3129萬,其中《柘城關停活禽市場,防範新型冠狀病毒》單條視頻破2000萬、點贊16萬。

“我已經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我期待著在“戰疫”中淬鍊自己的初心,用實際行動接受黨組織對我的考驗!”。張紫軒這樣對自己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