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紫轩: 做红心向党的战“疫”新闻人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倪政伟 实习生 袁玉龙 通讯员 鲁耘平/文图

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作为一名从业16年的新闻工作者,张紫轩深知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宣传就是战斗的意义。自看到武汉暴发疫情的相关新闻起,他就以在多年新闻工作中培养出的职业敏感性,密切关注着疫情的变化。时刻紧绷一根弦,保持着工作时的状态,以有温度的新闻作品,给予他人信心和力量。

“防控疫情是现在最大的事,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能克服。”大年初一,他商丘的三爷突然离世,作为家族祖父孙三代仅有的两名男性(他和弟弟)且又是长孙的他,初一、初二两个晚上通宵值守,直到做完初三的送别仪式,他3天的睡觉时间不足10小时。初三下午,他带着亲人的离别之痛和疲惫的身躯,立即加入到了抗“疫”报道的战斗中。

也就是从那天起,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晚上21:00以后。他说:“作为编辑,尽管不能深入疫情防控一线采访,但我们的战斗岗位很重要。我们只有做到精益求精,才能保证党的声音不走样,一线的抗疫有温度。”他第一时间核实部门有无外出人员及部门人员身体状况,根据实际情况,迅速分解工作任务,并将工作要求通知到个人,确保了所在部门各项宣传工作稳妥有序进行。


张紫轩: 做红心向党的战“疫”新闻人

疫情面前决不退缩,宣传旗帜高高飘扬。作为新媒体中心主任,他每天得编稿件、写信息报道、每日上报部门材料等,收集、采访、文字…..大量的工作压得他“喘不过气儿”了。“同事都很努力,我更不能落后,疫情不退,阵地就是我的家”。在这样的压力下,他没有怨言,将稿件一篇篇筛选、一段段斟酌、一字字核对,编稿、排版等一系列流程走下来,往往是晚上21:30多钟,他守着寂静黑夜、耐住一天疲倦,为心中的那一份责任坚守付出。把柘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闪光点”传递到群众中,让更多的群众了解一线职工的辛苦与斗志,坚定大家共同抗疫的信心和决心。

由于多年从事文字工作,他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在编辑稿件时需要连续保持多个小时的坐姿,到受不了的时候,他就稍站一会再坚持,默默坚守着自己的战位,一丝不苟地完成着任务。同事们有时候称他为“拼命三郎”,他笑笑说:“现在是特殊时期,大家都在努力抗疫,苦点累点没什么!”

“工作以来,我从未感觉到肩上的担子如此重过。很多人都认为,在危急险难面前,只有那些冲在前线的医护人员、警察、记者才是真正的战士;而我虽在幕后,但必须尽己所能,做一名宣传战线的‘战士’。”张紫轩带领新媒体中心发挥以“智慧柘城”APP和柘城电视台公众号为双核心的新媒体矩阵作用,牢牢把握互联网舆论宣传主动权,坚持正面引导,根据新媒体产品制作和发布需要,加大编发力度、丰富自采内容,创新产品形式、创新传播手段,通过抖音短视频、图解作品等形式,制作了大批高质量的新媒体报道,用接地气、好接受的宣传形式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报道疫情信息,全面准确解读有关政策,将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和有力措施、共克时艰的感动瞬间、战胜疫情的坚强信心传递到千家万户,让市民接收到权威、及时、全面的疫情新闻,形成强大的网络舆论场, 充分发挥了主流媒体作用。为抗击疫情鼓舞士气,为广大民众消除恐慌,为全方位做好疫情宣传工作提供了强有力地舆论引导。

截至目前,手机APP共编发《图说战疫》、《复工复产》、《朱襄农事》、《椒乡椒香》等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农业生产类相关快讯1338条,浏览量共计1879000次。微信公众号共发布疫情防控和典型报道相关软文,如《致敬柘城逆行白衣天使 ! 辛苦了!谢谢你们!》、《王慧娟:我是党员我带头》、《沉甸甸的2000元!》、《感动!81岁老党员捐出十万元积蓄助力疫情防控》、《柘城:一位第一书记的担当》等83篇,总点击量:378430,其中《致敬柘城逆行白衣天使 ! 辛苦了!谢谢你们!》等13篇软文点击量破1万。抖音短视频总共编发《柘城关停活禽市场,防范新型冠状病毒》、《柘城最有力的声音:疫情不退,我们不退》、《隔离病区护士》、《骑警劝离街道闲逛群众》、《8岁男孩捐款》等53条,总浏览量3129万,其中《柘城关停活禽市场,防范新型冠状病毒》单条视频破2000万、点赞16万。

“我已经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我期待着在“战疫”中淬炼自己的初心,用实际行动接受党组织对我的考验!”。张紫轩这样对自己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