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農瑞豐:"一萬年吃好飯"系列:中華兒女多奇志,米飯煮在奶茶裡

前幾天,CSA的辦公室裡煮了一鍋“珍珠奶茶米飯”,聽起來好像黑暗料理,但其實就是將“奶茶”替代成水。在味道上倒是沒什麼奇怪,就是奶茶甜甜的味道,只是這能量:碳水化合物+糖分,絕對破錶啊!!!!

綠農瑞豐:

不過關於吃米飯的騷操作,從古至今從來沒有少過!玩還是古人會玩!之前在《一萬年吃好飯》裡和大家說了關於糯米的多種吃法,今天就來說說米飯的一些“別緻”的做法吧:

你這是要毒死我啊:老米膳

前清時候,朝廷每季度會給旗人發一次口糧,發給底層旗丁的是陳米,其實也就是把不好的米發給底層的百姓吃,這些陳米在倉裡儲存得發黴變色,或紅或黃,甚至變成紫色。後來成了定例,有新糧食也不發新糧食,只發陳米。

結果時間久了,旗民們吃陳米吃上了癮,在京城颳起一道“時尚”的風潮。這是因為老米雖然發黴變色,可下鍋一蒸就會膨脹,顯得顆粒飽滿,而且口感筋道,有種“奇香”。當時旗人到漢族家串門的時候,還會用黃布做個小口袋,裝上一些老米,作為禮物,分享朝廷恩賜的錢糧祿米。而其中紫色老米顏色最尊貴,做飯也最香,是專供皇上和娘娘的!清朝皇帝的御膳菜單裡經常出現“老米膳”這個東西。

綠農瑞豐:

但其實今天的我們都知道發黴的大米是萬萬不能吃的,這是因為發黴的大米感染了黴菌,其中一種叫做黃麴黴毒素的東西具有劇毒,其毒性比人們熟知的劇毒藥氰化鉀要強10倍。而且長期吃含黃麴黴毒素的食物,會誘發肝癌、腸癌等癌症。

綠農瑞豐:

搓個丸子來辟穀:青精飯

《山家清供》記載《本草》上用青精做的兩種米飯做法,一種是:“將青精枝葉搗出汁,浸泡粳米,蒸成飯曬乾,會變得堅硬又呈綠色,再收藏起來,如果要吃,先把水燒開,放進適量的米,煮一個滾飯就熟了。”最關鍵的是這個青精飯具有“延年美容”的功效(劃重點)。

綠農瑞豐:

青精即南燭葉,《本草拾遺》:止洩除睡,強筋益氣力。

而另一種青精飯(或者叫做青精丸吧):“青石脂三斤、青粱米一斗,水浸三日,搗細做成像李子大小的飯糰,白開水送服,吃一兩丸就可以不餓。”聽說還是張良留下的辟穀法,另外稻小家想問李子大小的飯糰生吞會不會噎到!(狗頭)

綠農瑞豐:

另外說一下《山家清供》裡還有很多“超級下飯”的做法,說兩個和吃貨蘇軾有關的,一個叫做“蟠桃飯”,“摘山桃用米泔水煮熟,濾放水中去核,等飯開了再一起煮一會兒。”一個叫“玉糝羹”,“把蘆藤捶爛煮上,不用其他料物,只研碎白米和著菜湯吃。”蘇軾是這麼說的,“除了天竺酥酡,人間決沒有這樣的美味。”

綠農瑞豐:

好男兒不吃乾飯:做糗糒

明代的時候,伙伕們將熟米飯曬乾,製作成“乾飯”。等到飯點一到,士兵們就會取乾飯,用熱水一泡,就能食用,就是當時的“方便米飯”了,這種乾飯的做法早在漢代就出現,當時稱作“糗糒(qiǔ bèi)”

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飧飯》記載了這種做法:“作粳米糗糒法:取粳米汰灑作飯,曝令燥擣細磨,粗細作兩種折。”不過這是普通百姓和士兵們作戰時的糧餉,權貴們可不吃,漢末權貴隗囂因為吃糗糒而羞愧,悲憤著悲憤著就掛掉了!《後漢書·隗囂傳》“囂病且餓,出城餐糗糒,恚憤而死”。當然也有權貴想吃也沒吃上,《資治通鑑·唐昭宗天覆三年》記載:“連兵圍城,再罹寒暑,御膳不足於糗糒,王侯斃踣於飢寒。”

綠農瑞豐:

開水泡飯味道贊:茶泡飯

如今在日本流行的“茶泡飯”,其實在中國古代早就有之,“用茶泡飯”,不過這裡的茶不是“茶葉的茶”,而是“白開水”。稻小家就在吳語區,我們這裡說“喝水”,方言就是“吃茶”呢。

比如秦淮八豔之一的董小宛,她精於烹飪,曾經自創過虎皮肉,桃膏,瓜膏等食物,她特別喜歡吃茶泡飯。《中國烹調大全·古食珍選錄》:“冒妾董小宛精於烹飪,性淡泊,對於甘肥之物質無一所好,每次吃飯,均以一小壺茶,溫淘飯,此為古南京人之食俗,六朝時已有。”也就是這種吃法,在六朝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

在《紅樓夢》中,就多次描寫賈寶玉就著鹹菜吃茶泡飯的場景。“第049回:眾人答應了.寶玉卻等不得,只拿茶泡了一碗飯, 就著野雞瓜齏忙忙的咽完了。”《浮生六記》記載芸娘:“其每日飯必用茶泡,喜食芥滷乳腐,吳俗呼為臭乳腐,又喜食蝦滷瓜。”

綠農瑞豐:

養生秘技:煉鶴一羹醉貓三餅

《清異錄》記載居士李巍在雪竇山中求道,自己在山上種了點蔬菜。有人問李巍:“你每天都吃什麼?”李巍答說:以煉鶴一羹,醉貓三餅。意思就是把自己的身形煉得像鶴一樣,然後在吃的方面是用蒔蘿、薄荷搗飯做成餅。貓食薄荷則醉,故名醉貓。

《清異錄》還記載一種“夏日特供”:清風飯!用水晶飯、龍睛粉、龍腦末、牛酪漿,調在一起放入金提缸中,藏在冰池裡,等到太徹底冷透,天熱的時候吃這個最舒服。

綠農瑞豐:

自帶香氣的飯:花露飯

宴請客人有時要吃飯,一定比家常吃的飯要精美一些,怎麼使它精美些呢?李漁說:讓它有香味就可以了!而且李漁細心地提供了配方和使用說明。

李漁《閒情偶寄》記載:預先準備一盞花露,在飯剛熟的時候澆上去,澆過後蓋上蓋子再悶一會,拌勻以後盛到碗裡,吃的人都會以為是米好。用這種方法時,不一定要整鍋澆遍,因為那樣很費花露,這辦法就不能普及了,只用一盞澆一角,足夠客人吃的就好了!

關於澆的花露也是有講究的,用薔薇、香櫞、桂花做的最好,不能用玫瑰,因為玫瑰的香氣客人容易辨別出來,知道不是穀物本身所有的。而薔薇、香櫞、桂花三種花的香氣和穀物的香氣比較像,令人難以分辨,所以採用!

綠農瑞豐:


分享到:


相關文章: